摘要:文章概述了中國古典園林理水的審美思想,包括山水比德,道法自然,風水學、詩情畫意、涵蘊意境等方面的美學觀念。中國古典園林中水體的形態包括湖、池、沼、溪、澗、泉等。理水的藝術手法包括對水形、水色、水聲以及理水布局、動靜結合等方面的處理方法。
關鍵詞:園林理水;理水思想;藝術手法
中圖分類號:TU98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641(2014)03-0025-04
收稿日期:2014-05-22
修回日期:2014-06-13
Abstract:This article summarizes aesthetic thought of water scene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gardens, including landscape metaphor of the wise and the good, learning from nature, Feng Shui, poetry, poetic imagery etc. Forms of water scene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gardens includes lake, pool, marsh,stream, spring etc. Art of water scenes includes processing methods of form, color, sound and layout with combination of dynamics and statics.
Key words :Art of waterscenes; Aesthetic thought;Arctic technique
中國古典園林發源于中國古代農耕社會,至今仍需傳承發展,它同居住文化密切結合,以“庭+院”為基本景觀單元,多借引周邊景觀環境,以小規模人群步行、靜態觀賞為主的風景園林。它是世界的歷史文化遺產,主要指以江南私家園林和北方皇家園林為代表的中國山水園林形態藝術。中國古典園林按園林的權屬關系可分為皇家園林、私家園林和寺觀園林。但不管是哪一類園林,構成中國古典園林的基本元素都是山、水、植物和建筑。中國古典園林的創作講求“師法自然”,但這并不是簡單地摹仿自然山水,而是有意識地加以改造、加工、裁剪,創造出一個概括精煉的、典型化的自然,達到《園冶》中所說的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的最高境界。
“理水”一說,原指中國古典園林中的水景處理。理水藝術是園林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園林中的水體是自然界的河湖溪泉澗瀑等的藝術概括,人工理水必須做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再小也應形似回腸,狀如游龍,疏水若無盡為妙[1]。
1 中國古典園林理水審美思想
1.1傳統思想對園林理水的影響
1.1.1儒釋道對園林理水的影響 我國古典園林特別重視體物、比興,以物比德。不爭名利、與人為善、正直無私是對水的品德的最好詮釋。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水寓意川流不息,象征著生機,表現了生命的永恒,喻示強大的生命力。老子曰: “上善若水, 水利萬物而不爭。”意思是有道德的人, 就像水那樣, 總是滋潤著萬物, 順其自然而不與人爭。中國古典園林中,許多建筑臨水而建,前部架空挑出水上, 水好像從建筑下方流出, 顯得含蓄深幽。這些藝術手法, 暗含著水謙和處下的品德, 甘于作建筑等物的陪襯[2]。這是水之德用于園林的例子。道家認為一切行為、理念都應該尊重自然,道德經有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就是一種天人合一的境界,“一池三山”模式就是這種精神的反映。
寺觀園林中的理水更能體現道家精神、佛家精神與水的融糅。西湖十景中的“雷峰夕照”“南屏晚鐘”和“三潭印月”亦與佛教文化有關。
1.1.2風水學對園林理水的影響 風水,又稱堪輿、相地術、陰陽術等,是中國獨特的一種文化現象。風水學認為:“吉地不可無水”,中國古典園林是無水不成園,園林理水受風水學的影響,園林中堆山掇石、挖池引水以增景色的手法,亦可以說是從風水學理論的“補風水”“培風脈”變化而來的。此外,風水學認為:“水法之妙,不外乎形勢……凡水,來之要玄,去要屈曲,橫要彎抱,逆要遮攔”[3],說明水流應看不見水流出的源頭、流去的出口,其理水理念就是中國古典園林中講究藏頭露尾的理水原則。
1.2 師法自然
中國古典園林的創作講求“雖由人作,宛自天開”[4],在尊重大自然的基礎上,運用工程手段和藝術手法進行加工,因地制宜,低則挖池,高則堆山筑亭。園林中的水景模仿了大自然中的江、河、湖、溪、瀑、泉等自然形態,如北宋艮岳中的水系、承德避暑山莊的湖泊景區、北齊仙都苑中的“四海”均是模擬自然水體的典范。建造古典園林時常有“一勺則江湖萬里”的說法,這種小中見大的象征手法可以將大自然微縮于“壺中天地”。
1.3曲徑通幽,講求含蓄
中國的詩詞中常用“言有盡而意無窮”來表達雋永之情,在古典園林中同樣如此,用“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來形容中國古典園林的設計是再合適不過的了。含蓄多表現為景致的藏和露,景藏則深,露則淺,求藏以達到意境深邃的效果。通過建筑物、樹木、湖石掩映水面,加上岸線的曲折變化以及水體的深淺變化,來增加情趣[5] 。
陳從周先生說過:“水不在深,妙在曲折”。園林用水,貴在曲折。通過蜿蜒的水形,營造源遠流長的意境。水的“曲”能夠增加空間層次,讓游人視線有多樣的變化,使空間組織更加豐富,加上建筑和植物的點綴,營造出不同的景觀形態,水似盡不盡,而意無窮,給人“欲隱還露”的感覺,引發無窮的想象。
1.4 詩情畫意,涵蘊意境
中國古典園林多數由文人士大夫參與建造而成。這些園林創作者運用各種藝術,觸類旁通,熔鑄詩畫藝術于園林作品,使園林的各個方面表現出詩畫的情趣。在物質空間的營造上講究“入畫”,在精神空間的表現上追求“詩意”[6],這就是所謂的詩情畫意。詩情,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在園林中把詩人的某些名句詩篇思想意境以具體形象復現出來,或者使用景名、匾額、楹聯等對景園作直接的點題。二是借鑒文學藝術的章法、手法,使得規劃設計類似文學藝術的構造[1]。
造園師不僅要在物質空間上對自然界中水的形態進行模仿、提煉、加工,藝術性地再現到園林之中,還要在人的心理層面上建構局促的園林空間與恢弘大氣的自然山水之間的聯系,使“人們觸景生情,情景交融,達到理想美的境界”[7]。這就是園林藝術中所追求的意境了。蘇州滄浪亭的名字取自“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表達了園主超然世俗名利之外,鐘情自然的清高意趣。
2 中國古典園林的理水藝術處理手法
中國古典園林的理水藝術是用寫意的手法再現、概括、提煉大自然中的水體形態,如湖、池、沼、河、溪、澗、潭、瀑、泉等。自然界各種水體的形式和特征,為園林理水藝術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創作靈感。
2.1 水形、水色、水聲
水無常形,其形在岸,水面的形態取決于水邊建筑、山石、堤岸的處理。自然界的水,形態多樣,郭溪對水的特性描述如下:“水,活物也。其形欲深靜,欲柔滑,欲汪洋,欲四環,欲肥膩,欲噴薄,欲激射,欲多泉,欲遠流,欲瀑布插天,欲濺,欲扶煙云而秀媚,欲照溪谷而生輝,此謂水之活體也”[8] 。這段話將水形描述得惟妙惟肖,充分說明了通過對地形、水口、堤岸的處理,可以塑造出千姿百態的水體景觀。
“色中求色,不如無色中求色。色本非白,而色生白,池水無色,而色最豐” [9]。水本身是沒有顏色的,但是在周圍景物的光影效果之下,水體產生了豐富的顏色。“疏影橫斜水清淺”說的就是水中倒影成景;“秋水共長天一色”描述的是光影下的水景和天空及周圍的景物融為一體。透明的水中可以看到游魚、植物,以及水下的石、泥,仿佛一幅立體畫,在陽光、微風下,水面還會出現波光粼粼的景象。
水的流動、跌落、與岸石的撞擊以及水花的飛濺均會產生美妙的聲音。“何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利用水體營造聲景也是中國古典園林理水的一大特色。通過水聲景的營造,使人聯想到自然界中涓涓的細流、澎湃的清泉、奔騰的江河,又時見余波激石、旋洑微漚……[10]無錫寄暢園中的“八音澗”利用地勢的回環曲折,高差跌落,水流在其間形態多樣,聲音時而輕盈,時而婉轉,時而又洶涌,仿佛一組美妙的樂曲。此外,“留得殘荷聽雨聲”“雨打芭蕉(Musa basjoo)”“臥石聽泉”都是水聲帶來的意境和情趣。
2.2 動靜結合
水景的類型可以分為靜態水景與動態水景。規則式靜態水景,如方形(北海靜心齋)、長形(南京煦園),自然式靜態水景如網師園(圖1)、寄暢園、拙政園(圖2),動態水景如溪流、瀑布、泉等[8]。中國傳統理水以靜水為主,靜態的水景可營造出靜寂深遠的意境,給人平靜、凝重的感覺。靜水,給人柔美、安詳、溫和之感;動水,顯示力量,令人歡悅、激動、精神煥發。動靜二字,本相對而言,“園林景觀中,靜寓動中,動由靜出。靜之物,動亦存焉。止水靜,游魚動;水面似靜,漣漪自動。靜動交織,自成佳趣”。故以靜觀動,以動觀靜,則水景頻出[9]。
2.3理水布局
中國園林理水整體布局的特點如下:
2.3.1 對稱的構圖原則 中國園林從總體布局到細部設計都盡量避免對稱形式,整體布局采用擬對稱的形式,講求均衡,在構圖上有意將景物的重點集中在一側,另一側留出較大的空間,如山水畫構圖的留白一樣。畫面的“不完整”可以讓觀者發揮自己的想象力。
2.3.2 以水池為中心展開布局 這是中國園林整體布局的顯著特點。建筑和植物圍繞在水池的四周,或者通過水系將全園聯系起來,成一個整體。
2.3.3 擴大視覺空間 這也是中國古典園林的重要藝術手法之一。即為上文中提到中國古典園林理水講求曲折含蓄,使得水脈源流或藏或露,不讓人一覽無遺。漫步水際,水回路轉,步移景異,不斷展開一幅幅引人入勝的畫卷,水體雖小卻使人產生幽深迷離的無限之感[11]。
中國古典園林理水,從布局上大體可分為集中和分散兩種布局手法[4]。 一般集中式布局手法是指整個園以水池為中心,建筑分列四周,從而形成一種向心和內聚的格局。“納千頃之汪洋,收四時之浪漫”就是通過大面積的水景來表現的,絕大多數水池的形狀均采用自由曲折的不規則形式,也有個別的皇家園林中的園中園采用規則式的布局,而且通常面積不大。
分散式理水布局的特點是水面被分割成許多個相互連通的小水面,這樣可使人產生水景源遠流長、不可窮盡的感覺。水面可用堤、島、汀以及池岸進行分割,成為大大小小水體。這些水體既互相聯系,構成一個整體,每個單體又各自形成內聚的中心。亭臺樓閣或山石花草因勢利導與水體配置形成相對獨立的景觀空間環境,相互之間用狹長的溪流連接,可營造水陸瀠洄、島嶼間列和小橋飛跨的水鄉氣氛。
2.4水的來去
《園冶·相地》中說道:“立基先究源頭,疏源之去由,察水之來歷”。從此處可以看出理水藝術中源頭和去向的重要性。園林大多選在自然環境優越的地方,理水之初,最重要的便是尋找和確定水源,以活水為佳。通常引水方式有兩種,一是直接引用園外地表水,二是在園內開鑿井而引用井水。在水源的處理方式上,中國造園家注重將“源流”與園林引水水口設計結合起來,水源通常隱藏在幽閉之處,并架設橋梁加強空間的深遠感,形成“源流脈脈”的意境[12]。
3 結論與討論
中國園林有著“世界園林之母”的美譽。中國古典園林理水藝術中所蘊含的哲學思想和文化內涵是在中國古代造園家尊重自然、利用自然的經驗基礎上加以總結提煉而成的,反映出了中國人對理想的生活環境以及精神家園的追求,在當今園林的建造中應當繼承和發揚這種理水藝術。但是現在很多園林理水設計一味地崇洋媚外,照搬照抄西方設計。實際上,中國傳統園林蘊含著許多極具現代性的理念和理論,值得我們認真研究和借鑒。同時,中國傳統理水有著符合中國自身審美特點的獨特氣質。從傳統理水理論中吸收養分,繼承傳統理水的形態、風格和藝術手法,合理巧妙地運用工藝和材料,創造出既具有時代氣息,又不乏民族特色的現代水體景觀才是現代水景設計的正確之路。
(注:圖片為作者自攝)
參考文獻:
[1]周維權.中國古典園林史[M].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13-14.
[2]梁明捷.嶺南古典園林風格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3.
[3]高友謙.中國風水[M].北京: 中國華僑出版公司,1992:82-83.
[4]彭一剛.中國古典園林分析[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
[5]李黃山.中國古典園林理水藝術及其應用研究[D].河南大學,2013.
[6]朱均珍.園林理水藝術[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8.
[7]霍銳.中國傳統自然式園林與西方傳統規則式園林理水的比較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2011.
[8]唐學山.園林設計[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7.
[9]陳從周.說園[M].上海:同濟人學出版社,2007:20-27.
[10]任樹強,徐雷,曹震宇.“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中國古典園林理水的現代意義[J].華中建筑,2011(4):126-129.
[11]吳汕.中國園林理水風格的研究[D].蘇州大學,2001.
[12]陳蜜,劉喜強.簡論中國園林與西方園林[J].浙江建筑,1999,96(6):1-3.
作者簡介:
李建能(1974-),男,廣東順德人
園林工程師,主要從事城市園林綠化的施工和養護管理
E-mail:99367173@qq.com
簡訊:
嶺南盆景佳,名家展風采
——盆景大師吳成發、陳昌、黃就偉盆景精品展在北海公園舉行
五月的北海公園春光明媚,松柏蒼翠,花木芬芳,絢麗多彩。5月28日,國內高水平的盆景展——嶺南盆景名家精品展在這里拉開了序幕,展期12天。展覽由中國園林學會花卉盆景賞石分會、世界盆景協會(BCI)中國地區委員會、世界盆景友好聯盟中國地區委員會主辦;北京市北海公園、北京盆景協會、廣州盆景協會承辦。為配合氣氛,展出前三天還邀請了廣東省著名書法家陳秋明、陳芳,畫家歐武、嚴永滿、譚國楨即席揮毫。
本次展覽展出了吳成發、陳昌、黃就偉三位嶺南盆景名家多年精心栽培的200盆作品。這些作品形態各異,品種繁多。技藝手法多采用嶺南盆景傳統的蓄枝截干式,體現了盆景雄渾蒼勁、舒暢自然、章法嚴謹、四季情趣的藝術特點和風格。整個盆景展在布局上獨具匠心:根據公園庭院特點,利用背景擋板及木幾架布展;展品大、中、小型兼備,布置高低錯落,突出展覽的藝術品味。
吳成發、陳昌、黃就偉三位盆景名家,是當今嶺南乃至中國盆景界的領軍人物和杰出代表。吳成發先生在深圳創建“趣怡園”盆景園,創作和收藏盆景精品三千余盆,古盆超過兩千只,成為當今世界上實力最雄厚的盆景園。陳昌先生是著名的企業家,長期熱衷盆景栽培創作,他將大量盆景精品陳設于公司園內,既美化環境,又樹立了以企業文化促進企業發展的典范。黃就偉先生在盆景藝術創作的同時從事盆景的出口經營,每年出口到歐美的小盆景多達一百萬盆,生產規模也首屈一指。此外,吳成發和黃就偉兩位大師還曾多次赴國外進行盆景創作表演,并將自己創作和收藏的精品盆景無償饋贈給外國盆景園,為中國盆景走向世界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三位大師此次相約北海公園展示他們的盆景佳作,一方面出于對盆景藝術的熱愛,希望把多年的創作成果與大家分享;另一方面希望借此喚起國人對盆景藝術的熱愛和重視,激勵盆景人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將中國盆景藝術推上一個新的臺階,使中國盆景這朵奇葩愈發青翠美麗!
(廣州盆景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