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分析傳統嶺南庭園的造園藝術在當代熱帶庭園設計中的運用和發展,重點對空間滲透交流、視線與空間序列、花木營造等方面進行分析,找尋其中的歷史情結,以期為中國當代熱帶庭園的傳承與創新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傳統嶺南庭園; 當代熱帶庭園;傳承;創新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641(2014)03-0029-04
收稿日期:2014-05-16
修回日期:2014-06-11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sises the Lingnan traditional garden art and its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contemporary tropical garden design.The paper focuses on analysis of some method including sight organization, space sequence, plant management, and tracing back to historical source.It hope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tropical gardens.
Key words :Lingnan Traditional gardens; Contemporary tropical gardens ;Inheritance; Innovation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閑度假成為了當下的一種風尚。以“浪漫、神秘、熱烈”著稱的熱帶休閑度假更是成為大眾的心之首選。于是,展現異域風情(諸如西班牙風情、東南亞風情等)的熱帶庭園在中國遍地開花、爭奇斗艷。然而,想要在眾多熱帶庭園中脫穎而出、并占有一席之位,一味地模仿和復制肯定是行不通的;中國的熱帶庭園不應也不能僅僅成為巴厘島、馬爾代夫或者是夏威夷的復制品,設計師應探索、開創出一條既有中國特色又具時代精神的當代熱帶庭園設計之路,這樣才能贏得更多的尊重和肯定。
有道是“Look past for future”。從歷史的角度,中國熱帶庭園“不管如何發展都源于嶺南園林”[1];從氣候帶的角度,嶺南地區位于熱帶與南亞熱帶區域內,屬于熱帶園林的研究范疇[2]。嶺南庭園是地域氣候和文化的產物,是嶺南園林中歷史最悠久、成就最突出、知名度最高的園林形式[3]。因此,本文將回望嶺南庭園歷史,找尋中國熱帶庭園之根。
1 嶺南庭園的歷史回望
嶺南是我國南方五嶺之南的概稱,由于受到強烈陽光的照射和海陸季風的影響,植物繁茂、山清水秀,呈現出典型的熱帶自然景觀。嶺南庭園歷史悠久,從史料記載和現存園林來看,嶺南造園始于南越,興盛于明清,沿及民國[4],直至現代。傳統嶺南庭園精巧秀麗,尤其在布局立意、空間組織、景觀感受等方面帶有濃郁的民間色彩和地域風情:一是強調功能、尺度精小、布局巧妙,空間界面表現力豐富;二是導風納涼、貼近生活、適應氣候,空間與環境相互融合,相互滲透;三是依托自然山水,營造適應地理、歷史文化習慣和氣候的生活空間,水石花木配置充分體現了對自然的提煉與再現,力求自然與人工的巧妙結合,達到鬼斧神工和宛若天成的意境效果[5]。
2 熱帶庭園的歷史情結
2.1地域文化與歷史文脈的延續
傳統嶺南庭園蘊含了地域文化、宗法禮制、哲學思想和歷史文脈等多方面的內容,折射出中華民族優秀的熱帶文化。當然,熱帶文化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歷史的變遷、時代的發展不斷變化,但優秀的熱帶庭園都會體現出對傳統的繼承和思考,以及對時代精神的回應和探索。如令人稱頌的三亞亞龍灣的喜來登酒店庭園、希爾頓酒店庭園等,就是在深刻領悟傳統庭園精神的基礎上,對傳統文化和造景元素進行反復地篩選、提煉并融入新觀念、新技術、新材料,充分利用各種熱帶植物,結合平臺、涼臺、水景和綠地等進行巧妙布局,打造出視覺效果豐富、生機靈動、繁茂美麗的熱帶庭園。這樣,既尊重和延續了傳統和地域文化,又融入了時代精神,為中國熱帶庭園注入了新的活力。
2.2空間布局與組合方式的發展
傳統嶺南庭園布局巧妙,注重利用建筑朝向、通風、降溫等措施來消除夏季的酷暑。“前疏后密式”和“連房廣廈式” 是兩種常見的布局方式。它們的共同特點都是前低后高,即南低北高的園林建筑構成方式,并與水石花木有機結合。這種手法在當代熱帶庭園的設計中被普遍借鑒運用。如海南亞龍灣的喜來登酒店、麗思卡爾頓酒店等,客房建筑采用“U”型布局,酒店庭園整體呈南低北高之勢,向大海敞開。這樣,既巧妙地借景了大海,又最大程度地迎接夏季的主導風,使涼爽的微風吹到庭園的每一個地方,很好地消暑減熱,適應熱帶的氣候。
此外,以水為中心進行布局也是傳統嶺南庭園常采用的手法:小庭園內小水面,大庭園內大水面[6](圖1),充分滿足嶺南人親水近水的需求。并且因為水的比熱較大,具有調節空氣溫濕度的作用,能有效地消除夏季的酷熱,為庭園帶來令人愉悅的清涼。在當代熱帶庭園中,水這一元素更是被運用得淋漓盡致,成為營造美麗景致不可或缺的要素。有自然山水時,理所當然要充分有效地利用,如前文提到的喜來登酒店、麗思卡爾頓酒店等借景大海;此外,還可人工開鑿,筑成水池、泳池,配合花卉草木打造出迷人的庭園(圖2)。其平面形式靈活多樣,有自然形態的,也有規則型的。在錯落有致的植物的掩映下,泳池在建筑和庭園間隱現蜿蜒,碧水隨建筑而環繞,猶如“冠帶水”,既符合嶺南傳統的風水觀念,又豐富了庭園景觀層次,讓人領略到了嶺南水鄉的風情,清爽宜人。
2.3空間滲透和交流的表達
《園冶》認為建筑應“軒楹高爽,窗戶虛鄰”,以便“納千頃之汪洋、收四時之爛漫”,這樣的設計賦予了庭園建筑虛實相生、吐納空間的功能。嶺南庭園建筑常利用完全透空的門洞、落地屏門、漏花窗、格窗、花罩等通透的分隔(圖3-a,b),讓建筑最大限度地利用(或趨避)風、陽光等自然氣候因素,營造出舒適的小氣候;同時,又能使內外空間互相滲透,豐富空間的層次變化。如余蔭山房的玲瓏水榭,立于八角形水池之上,八面可開啟的窗戶模糊了內外空間的界限,使內外空間滲透相融,夏季通透涼爽,冬季又可抵御寒風(圖3-c)。
該手法在當代熱帶庭園中同樣得到了廣泛的借鑒運用,最常見的就是把整面墻做成可自由開啟和關閉的折疊門窗。該做法在喜來登酒店、希爾頓酒店、紅樹林酒店、文華東方酒店等都有應用(圖4)。如此開放式界面巧妙地將園內外空間融合在一起,不僅有較強的流動、滲透感,讓游客盡情欣賞美麗景致,還展現出了很強的適用性和靈活性,炎熱時可通過完全打開來實現通風散熱,若遇臺風則可關閉來遮風擋雨。
值得一提的是喜來登酒店中的瑤池西餐廳,它環繞于綠水之中,采用架空層般的形式,利于導風納涼,加上餐廳屋頂的天光水池的隔熱降溫作用,形成了一個卓有成效的自然氣溫調節系統。同時,富有韻律美的立柱巧妙地形成框景、借景、透景的效果,讓空間多了光影的變幻,使空間意境更詩意地滲透、交流(圖5)。希爾頓酒店的“ize冰源”餐廳同樣出彩,它立于綠水之上。白天,透明的玻璃幕墻靜靜地反射著周圍的建筑、綠樹等,模糊了空間界面,增加了景觀層次,讓空間親密地滲透和交流,極具現代感(圖6-a);夜晚,暖黃色調的燈光把整個建筑打造得晶瑩透亮,與水中倒影相對稱、呼應,如夢如幻(圖6-b)。它們在實現空間交流和互相滲透的同時,也很好地詮釋了“看與被看”的關系。
2.4視線與空間序列的營造
傳統的嶺南庭園注重從游覽者觀看的角度去安排庭園空間,講究點景、借景和意境的創造,力求園中有園,景中有景,通過增添景深層次來創造豐富的空間感受。當代熱帶庭園同樣關注人的行為心理,不同的空間以開放的形態有機地穿插和組織在一起,使觀賞過程更富情趣。如喜來登酒店,其空間序列從酒店北側頗具氣勢的跌水池塘開始,經大跨度的入口雨篷,在高聳的坡屋頂下的寬敞大堂空間作一小小的停頓,緊接是落水臺階、大堂吧、天光水池、遠處的大海。整個序列巧妙利用了大堂-庭園-海灘這一主景線,實現了空間內外流暢而不著痕跡的轉化,讓景觀循序漸進地在游客面前鋪陳展開,構成了富有詩意的特色空間,給人最佳的心理感受。
2.5移花接木提煉自然
嶺南擁有熱帶氣候“四季繁花、植物常綠”的顯著特征。傳統嶺南庭園喜植高大喬木,如榕屬、樟科等鄉土樹木常被大量運用,如傘般的綠蔭既能遮蔭擋雨,又能美化庭園。受中原文化的影響,園中不乏“梅、蘭、菊、蓮、竹、桃”等傳統植物材料的運用。芬芳可人的白蘭Michelia alba、黃蘭Michelia champac、含笑Michelia figo、茉莉Jasminum sambac、桂花Osmanthus fragrans和米仔蘭Aglaia odorata等花木是庭園中常見的寵兒。同時,炮仗花Pyrostegia venusta、紫藤Wisteria sinensis、簕杜鵑Bougainvillea glabra、綠蘿Epipremnum aureum以及蕉類、芋類、蕨類等花木,也常巧妙搭配其間,大大豐富了植物景觀層次,盡顯自然情趣。注重務實性的傳統嶺南庭園,果木是園中常見的骨干樹種,如荔枝Litchi chinensis、龍眼Dimocarpus longan、芒果Mangifera indica、楊桃Averrhoa carambola、黃皮Clausena lansium、蒲桃Syzygium jambos、波蘿密Artocarpus heterophyllus、芭蕉Musa basjoo等,不僅可賞優美樹姿、避暑納涼,而且在果熟之時還可盡享豐收的喜悅,堪稱嶺南庭園之一絕。
可見,傳統嶺南庭園在植物運用方面注重遮陽喬木與觀賞花木的結合,以本地樹種為主,搭配外來品種,以求營造出“四季花香果美、綠蔭婆娑”的美景佳境。當代熱帶庭園秉承了嶺南傳統庭園的造園理念,在植物材料的運用選擇上更加豐富多樣,鄉土樹種和外來樹種交相輝映,廣泛使用棕櫚科植物、榕屬植物,搭配造型新奇、色彩艷麗的觀葉觀花植物,如魚尾葵Caryota ochlandra、龜背竹Monstera deliciosa、虎尾蘭Sansevieria trifasciata、印度橡膠榕Ficus elastica、變葉木Codiaeum variegatum、蜘蛛蘭Hymenocallis littoralis、鵝掌藤Schefflera arboricola、海南龍血樹Dracaena cambodiana、檳榔Areca catechu、朱蕉Cordyline fruticosa、鶴望蘭Strelitzia reginae等,并根據協調對比、韻律與節奏、對稱與平衡、多樣與統一等原則,采用孤植、列植、群植等手法進行配置,打造出結構合理、層次豐富的復層植物景觀,使花木蘊秀的庭園更加自然迷人(圖2、5)。
3小結
從傳統到現代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尤其是在當代,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碰撞和交融愈發激烈,更需要我們對傳統文化有一個理性的認識。以嶺南文化為代表的熱帶文化作為歷史發展積淀下來的精華,理應成為當代中國熱帶庭園建設的底蘊;傳統嶺南庭園作為嶺南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其貼近自然、返璞歸真的需求更是與當代庭園相通。如何處理好傳統的繼承與創新、吸收與轉化的關系,超越模仿、堆砌本地與外來元素,探索出現代的、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新路,讓傳統庭園的精粹在當代熱帶庭園中恰當地表達出來,還需各位同行共同努力。
(注:圖片來源:圖1,圖6-b,來自百度; 圖3引自楊靜.嶺南傳統庭園門窗的特色及承傳研究[D].廣州大學,2013;其余為作者自攝)
參考文獻:
[1] 吳慶書.熱帶園林植物景觀設計[M]. 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9:19.
[2] 李敏.談熱帶園林營造藝術與地帶園林學[R].南京林業大學:園冶論壇,2011.
[3] 李敏.嶺南庭園的藝術傳統[J].古建園林技術.2010(12):40.
[4]金開誠,陳長文.嶺南園林[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2.
[5] 張萬玲. 廣州小洲村的嶺南園林特色[J].古建園林技術,2011(2):33.
[6] 陸琦.嶺南園林藝術[M].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71.
作者簡介:
王曉明(1972—),女,廣西平南人
碩士,研究方向為景觀設計
E-mail:1287285168 @qq.com
*通訊作者
陳展川
E-mail:466495583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