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現場調研與歷史資料分析,從延續性、群眾性、專業性和公益性四個方面總結“香港花卉展覽”的特色。研究結果可為廣州舉辦園林花卉展覽提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香港;花卉展覽;特色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641(2014)03-0033-05
收稿日期:2013-11-12
修回日期:2013-12-19
Abstract:Based on investigation combined with historical data analysis, the article summarise features of HongKong flower show in four characters: continuity, mass, professional and public . The conclusion would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Guangzhou garden flower show.
Key words:Hongkong;Flower show;Feature
香港經濟發達,地處中西文化交匯點,花卉園藝頗有特色,舉辦花卉展覽已有悠久的歷史,香港特區每年舉辦多個花卉展覽會,其中規模最大、展覽時間最長的當屬一年一度的“香港花卉展覽”[1]。
“香港花卉展覽”是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以下簡稱康文署)舉辦的一個展覽活動,作為推廣園藝和加強綠化意識的重點項目,于每年3月舉行,為數十萬香港市民和世界各地的園藝愛好者提供一個賞花和交流種花經驗的平臺。花展上既有各界人士送展的各種盆栽花木,也有香港政府及中外駐港政府機構、各界商業機構和團體送展的盆栽、花藝擺設及園景設計作品,更設有售賣花卉及其他園藝產品的銷售攤位。展覽期間,主辦方還會舉辦一系列教育與娛樂并重的活動,如展品比賽、攝影比賽、學童繪畫比賽、音樂及文娛表演、花藝講座等。
隨著內地與香港的交流越來越頻繁,內地越來越多的園林技術人員參觀過甚至參與過香港花卉展覽,近年也發表了不少與花展有關的論文,其中以分析藝術園圃特點、介紹展覽作品設計的居多,如《淺析2013年香港花卉展覽藝術園圃特色》(《廣東園林》2013-4期)、《2010年香港花卉展覽》(《廣東園林》2010-4期)、《2010年香港花卉展鄭州展區設計創意》(《現代園林》2011-3期)等,而對花展整體情況進行研究分析的甚少。筆者通過多次現場調研,結合歷史資料分析,嘗試從延續性、群眾性、專業性、公益性四個方面探討香港花卉展覽特色。
1 延續性
根據文獻記載,香港首次花卉展覽可追溯到1872年,當時是為了慶祝1871年成立的香港植物園而舉辦的展覽。1968年至1986年,香港基本保持每年舉辦一次花展,地點選在香港大會堂展覽廳及大會堂外的紀念花園,展期只有3天[1]。
現在為期10天的大型“香港花卉展覽”始于1987年,由香港市政局及區域市政局輪流在沙田公園和維多利亞公園舉辦,2000年起改由康文署固定在維多利亞公園舉辦。從1987到2013年,“香港花卉展覽”已成功舉辦27屆,期間經歷過英國殖民地統治及特區政府管理時代,如今花展仍然保留著濃厚的香港文化特色,深受市民和游客歡迎。據統計,2013年約52萬人次參觀了花展,2012年曾高達56萬人次。每年3月到維園賞花買花已經成為香港市民、游客的習慣和例牌節目。“香港花卉展覽”的運作已形成一個穩定的模式。
1.1 VI視覺識別系統
“香港花卉花展”的VI視覺識別系統完善統一,廣泛應用于各類海報、宣傳單張、主題景墻、出入口及舞臺設計。花展每年的主題雖不一樣,但其文字、圖案、色彩搭配始終保持同一風格,從而構成一系列獨特的視覺形象,給市民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圖1~3)。
1.2 展覽布局
多年來花展的展出時間、地點、場地規劃、交通路線、展覽形式、活動安排等基本不變。
花展一般在每年3月中旬(第二或第三個周五)開幕,歷時10天;展品以園圃、插花、花壇、盆栽為主要形式;有音樂舞蹈表演、園藝講座、家庭同樂游戲等活動;有臨時銷售攤位。對比2007年與2013年花展的平面圖,可以看出花展場地布局幾乎沒有變化(圖4)。熟悉的布局加上明晰的標識指引,場地內每天數萬人參觀依然秩序井然。
1.3比賽規則
花展每年固定的比賽項目包括展品比賽、攝影比賽、學童繪畫比賽三大類,分別有一整套詳盡的規則,包括參加辦法、項目分類、獎杯設置,甚至作品大小、用材標準以及賽后作品的處理方式等都有相關規定。除了藝術插花類比賽需要配合當年花展主題確立命題外,其他比賽規則基本不變。每年花展比賽章程都會提前在康文署網站上公布,方便市民查詢并做好參賽準備。規則的明晰加上獎項的激勵,大大激發了市民參與展品比賽的熱情。
1.4主題特色
主辦者為每一屆花展設立不同的主題,使花展在保持總體風格統一的同時又能凸顯鮮明的特色(表1)。主辦者還選擇不同的花卉作為花展主題花進行重點宣傳推廣,借此普及植物科學知識,激發市民愛護綠化的意識。
以2013年為例,圍繞 “春日萬花筒”這一主題,多個大型展品不約而同地利用萬花筒鏡面反射的特性,選用大量反光材料制作構件,在陽光的照射下,各種鏡面折射出多姿多彩的映像,使游人仿佛親臨萬花筒中,感受驚艷的浪漫,形成本屆花展獨特的夢幻景色。其中康文署“春日萬花筒—動感之都”花壇,以巨型花朵為主體造型,花冠鏡面將花壇里數萬盆鮮花像萬花筒般反照出來,繽紛奪目的景象營造出空前熱鬧的氣氛,加上花蕊與花冠各以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轉動,寓意香港是一顆閃耀的東方之珠,作為動感之都散發光芒異彩 [2](圖5)。
不斷地創新、賦予時代特點、增加新鮮內容,這就是香港花卉展覽可以在一個相對固定的模式下持續發展20多年并保持旺盛生命力而不乏新鮮感的原因。
2 群眾性
2.1社會政商各界帶頭送展
據統計,2013年花展共有18個國家及超過200個機構參與,參展國家包括中國、澳洲、愛沙尼亞、法國、德國、印尼、日本、泰國、馬來西亞、荷蘭、新西蘭、巴基斯坦、菲律賓、新加坡、西班牙、比利時、英國及美國。其中參展的香港本土機構有74家,包括各行業協會(學會),如香港非洲紫羅蘭協會、香港蘭花協會、香港鮮花零售業協會、香港園藝學會、香港嶺南盆景藝術學會、亞洲盆景雅石協會、西歐花藝會等;教育機構,如香港浸會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插花藝術學院等;宗教團體,如中華基督教會公理堂、圓玄學院、道教香港青松觀等;其它如海洋公園、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繽紛園藝有限公司、新界蔬菜產銷聯合總社等。參展的外地機構40多家,包括印尼及泰國駐港領事館、澳門民政總署,以及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青島市政府代表機構等。
2.2在校學生參與制作
自2003年起,主辦方開展“學童鑲嵌花壇活動”,讓中小學生參與花壇制作。
2013年3月2日,來自27所學校的約800名學生在120多名綠化義工的指導下,冒著小雨協作鑲嵌本次展覽的大型主題花壇“原野萬花筒”。該花壇以春日野地里七彩小花為底色,以不同種類的昆蟲為主題,由三萬多株不同品種的花卉植物鑲嵌而成。花壇的昆蟲造型生動可愛,包括蝴蝶、蜜蜂、螞蟻、螳螂、螢火蟲、甲蟲等(圖6)。各種各樣的昆蟲象征著香港不同種族和文化人士,大家在這個“原野萬花筒”里過著愉快的生活,展現了香港社會的活力和朝氣,花壇由代表香港新生代的小朋友們親手制作,更加突出了象征意義。
2.3 多個義工團體參與工作
參與2013年花展工作的有香港醫療輔助隊、香港女童軍、民眾安全服務隊、康文署綠化義工等9個團體。
2.4 市民踴躍參加比賽
花展設立多個獎項,鼓勵機構和個人送展作品,其中花卉盆栽類獎項9個,有蘭花優勝杯、盆花優勝杯、仙人掌及肉質植物優勝杯等;插花類獎項3個;園圃類獎項3個,全場大獎2個。其中包含有專屬中小學生的獎項,如小(中)學組盆栽種植/培植優勝杯、學校園圃優勝杯等(圖7~8)。
學校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學童繪畫比賽,但受場地限制,花展只能規定參賽名額為2100個,且每校報名參加的學生不得超過12人,如報名總人數超出限額,就按學校報名時的先后次序分配名額。
主辦方邀請電視藝員和香港小姐做現場模特,美人美花美景吸引大量攝影愛好者參與攝影比賽,現場大量“長槍短炮”爭相拍照,成為展覽現場獨特的風景。
3 專業性
3.1 專業人士把關
主辦方邀請知名學者、專家擔任展覽委員會顧問和比賽評判員,確保花展的專業水平。
3.2 科普宣傳
多個專業機構負責撰寫科普文章在展覽會刊上發表,或制成展板在現場展示;現場大部分花卉植物都配有標牌,方便市民識別;展覽期間還有多個園藝講座,與市民互動交流植物養護經驗。
2013年花展會刊詳細介紹了主題花“石斛蘭”,并收錄香港園藝學會的《植物命名趣談》、國際花友會的《日式花道》、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中國蘭花保育委員會的《美麗的中國野生蘭花》等文章。會刊圖文并茂、通俗易懂、印刷精美,很受歡迎。
主辦方利用花展這一平臺宣傳科普知識、提高市民愛綠護綠意識,效果顯著。
3.3展品分類細致科學
以2013年香港花展為例,展品比賽項目分類多達15組、94類(表2)。展品分類數量雖多,但說明描述清晰、規定明確、沒有歧義、易于操作。如第一組(蘭花),按品種、花色、花型等特征被再細分成20類展品(表3)。細致科學的展品分類,是比賽公平性和專業性的基本保證。
3.4嚴格執行條例法規
參展規則中特別提醒參展人必須遵守植物保護和管制相關法律法規,如要求屬于《保護瀕危動植物物種條例》的植物必須持有相關許可證,進口植物須提交植物檢疫證明,強調不得售賣管制植物等。
4 公益性
花展由香港政府舉辦,入場券售價為14港元,小童、學生、60歲或以上的長者、殘疾人士及其一名照管人可享受半價優惠;周一至周五期間,60歲或以上的長者、殘疾人士及一名照管人可免費參觀。14港元,在香港相當于2瓶普通蒸餾水的價格,定價非常親民。
除售賣門票、出租臨時經營檔口所得外,花展的很大部分收入來自多個機構和個人捐資。 2013年花展的主要贊助機構是香港賽馬會信托基金、TVB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及其它約15個機構或個人。花展通過提供冠名權、在花展刊物及現場刊登廣告等方式給贊助方以補償,從而取得雙贏的效果。
花展沒有因其公益性而全面免費,而是采取象征性收費的辦法,這對維持展覽正常運作、控制運營成本有積極作用。
5 結語
對比“香港花卉展覽”,同樣是公益性的園林花卉專業展覽——“廣州園林博覽會” 號稱花費過千萬元,希望為市民獻上免費文化大餐,但實際上主辦方在展覽形象的塑造、文化品牌的傳承上還有所欠缺,其出發點目前仍停留于在春節期間新添一個熱點景區,并借機完善當地基礎設施上。
盡管內地和香港在機構體制、經濟實力以及思想文化等方面有巨大的區別,但“香港花卉展覽”模式仍是我們舉辦類似活動很好的借鑒和參考,其經驗和做法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參考文獻:
[1] 許霖慶.香港花展研究[D].中國觀賞園藝研究進展2008—中國園藝學會觀賞園藝專業委員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8:579-583.
[2]楊志雄,陳燕芬.淺析2013年香港花卉展覽藝術園圃特色[J].廣東園林,2013(4):77-80.
作者簡介:
黎品紅(1969-),女,廣州人
園林工程師,主要從事公園管理工作
E-mail:pin22@139.com
簡訊:
全國風景園林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二屆
四次會議暨全國風景園林專業學位教育產學研合作
廣州對話會議在廣州召開
4月18日,由全國風景園林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主辦,棕櫚園林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的全國風景園林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二屆四次會議在廣州召開,國務院學位辦專業學位處唐繼衛處長、中國風景園林學會理事長陳曉麗、原建設部城建司曹燕南副司長、全國風景園林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張啟翔副主任及李雄、劉濱誼、高翅、王浩、楊銳等委員,以及廣東省產學研代表50多人出席了會議。
會議主要總結指導委員會2013年工作和研討部署2014年工作,審議和討論通過了《風景園林專業學位基本要求》《風景園林專業學位研究生學位論文指導性規范》,并圍繞首屆風景園林專業學位師資培訓事宜等議題進行了討論。
19日,與會人員考察了佛山陳村花卉市場,隨后在棕櫚園林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桂昌先生,公司副總裁、設計子公司董事長張文英女士和總工程師馬娟女士等的陪同下,考察了棕櫚園林參與設計的佛山新城濱河景觀帶設計項目及棕櫚園林小欖新優園林植物展示區。
19日晚上,全國風景園林專業學位教育產學研合作廣州對話會議在棕櫚園林小欖苗場舉行,張啟翔副主任在會上表示,“風景園林專業學位教育產學研合作廣州對話”是基于風景園林專業人才需求與培養視角,通過建立風景園林產業與培養單位之間的對話機制,交流研討風景園林專業人才需求與培養之間的關系,搭建風景園林專業學位教育實踐基地品牌化戰略,也希望通過對話活動建立風景園林專業人才需求單位與培養單位之間的互信、互助和互動關系。隨后,會議圍繞風景園林企業人才需求與高校專業人才培養機制、我國風景園林產業發展、生態文明視角下的風景園林產學研合作、風景園林專業學位教育實習實踐基地品牌戰略等議題進行討論,大家各抒己見,交流思想,場面熱烈。
對話會后在攬月閣園林藝術館舉行了晚會,該館是一個集住所、園林觀賞與聚會功能,集中國園林創新、舊建筑改造、新材料新工藝應用及文化傳承于一體的作品。晚會現場,孟兆禎院士及當地藝術家為參會代表演奏了京劇和廣東音樂,會議圓滿地拉下帷幕。
(棕櫚園林股份有限公司 黃嗣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