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訶子與菩提樹一樣,都是佛教的圣樹,訶子具有較高的藥用和觀賞價值。文章對訶子樹的生物學特征、佛教淵源方面進行較為詳細的介紹,并從藥用價值、文化特征等方面淺議了白云山重新打造訶子樹林的意義。
關鍵詞:訶子樹;造林;白云山;意義
中圖分類號:S68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641(2014)03-0046-02
收稿日期:2013-11-12
修回日期:2013-12-18
Abstract:Terminalia chebula is the Buddhism Saint Tree with high medicinal and ornamental value.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sutra origins of Terminalia chebula were introduced in the paper. The meaning of Terminalia chebula afforestation in Baiyun mountain was discussed according to its medicinal value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Terminalia chebula;Afforestation;Baiyun mountain;Meaning
1 訶子樹簡介
訶子樹Terminalia chebula,使君子科欖仁樹屬,別名訶黎(《千金方》)、訶黎勒(《金匱要略》)、隨風子(《傳信方》)、阿如拉(西藏)。原產于印度、馬來西亞、緬甸等國,我國桂、粵、滇、瓊等省區引入訶子樹的歷史悠久,有些植株已逸為野生。訶子樹與菩提樹Ficus religiosa同為佛教的圣樹,南朝宋永平初元年(四〇二年)梵僧求那跋陀羅三藏到光孝寺傳教,帶來當時西方稱為訶梨勒果的一種植物,因傳說可作藥用,在“虞苑”內廣泛種植,滿園訶樹,故“虞苑”又稱訶林。由此可見,訶子在我國栽培種植的歷史最少也有1700年。《光孝寺志》記載,“榕、葵、訶子、蘋婆,皆寺中古物。”訶子樹見證了光孝寺歷代高僧講經說法、修行布道,極具靈性[1]。
2訶子樹的生物學特性
落葉喬木。樹皮暗褐色,小枝常被棕色柔毛。葉互生或近對生,革質,橢圓形或卵形,長7~16 cm,寬3~8 cm,全緣,葉基及葉柄有綠色腺體。穗狀花序集成圓錐狀,頂生或腋生,密被柔毛;花小,芳香,花萼杯狀,淺黃色,5裂,內面密被毛;花冠缺;雄蕊10,2輪;子房下位,1室。核果橢圓形,形如橄欖,長2~4 cm,直徑2~2.5 cm,表面黃棕色或暗棕色,微具光澤,有5~6條縱棱線及不規則的皺紋,質堅實,果肉厚0.2~0.4 cm,黃棕色或黃褐色,果核長1.5~2.5 cm,直徑1~1.5 cm,淺黃色,粗糙。種子狹長紡錘形,種皮黃棕色,味酸澀后甜[2]。
訶子樹喜溫暖濕潤,生于疏林中或陽坡林緣。適生區內年平均溫度19.9℃~21.8℃,年降水量1 000~1 500 mm。對土壤的要求不嚴,但以疏松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地塊生長較好。花期7~8月,果熟期為9月至翌年4月下旬。是一種速生易長,管理租放,病蟲害少,投工少、效益高的樹種[3]。
3 白云山重造訶子林的意義
3.1社會意義
白云山自古有“羊城第一秀”之稱,是廣州的“城市名片”,更是廣州極其寶貴的旅游資源。據歷史資料記載,白云山景區柯子嶺一帶曾有許多訶子樹分布,長勢蔥蘢,樹上結滿訶子,成為該處一景,“柯子嶺”的名字也由此而來。后來,侵華的日軍一把火將訶子樹化為灰燼,以至于“柯子嶺”只留其名,不見其樹。訶子樹“回歸”柯子嶺,不但綠化山林,更使白云山增添獨特的嶺南人文氣質,增加白云山的歷史文化內涵。
3.2 文化意義
訶子樹與菩提樹同為佛教的圣樹,曾經成片地出現在光孝寺中,而使光孝寺獲得“訶林”的美譽。由于各種原因,如今廣州市僅光孝寺內存有一棵訶子樹,樹齡已經超過200年,為廣州市園林管理部門的重點保護樹種。為了讓這瀕危的古樹能夠延續下去,并發揚光大,光孝寺會同華南農業大學專家從寺中古訶子樹取種,培育出一批珍貴的訶子樹苗。2009年廣州光孝寺曾于珠海普陀寺倡議過“共植訶子樹佛蔭惠后世”的愛護環境活動,得到了十方善信的熱烈支持和響應,種下了200余棵訶子樹苗。經過近兩年的生長,這批珍貴的訶子樹苗已經明顯長高,枝葉青蔥,日漸茁壯的姿態必將不負眾佛子之心,在山上固土保水,護持普陀叢林。2011年5月28日,白云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廣州光孝寺、廣之旅聯合舉辦了“我為云山添點綠,訶林重現柯子嶺”大型義務植樹活動,在柯子嶺景區種植了450棵訶子樹。這次活動既能使柯子嶺重現“訶子樹成林”的美景,又傳承了嶺南森林文化。
3.3生態意義
訶子樹生長較快,易于造林,樹形優美,可作為綠化樹或風景樹。兩廣農村有將訶子樹種于房前屋后的習慣,訶子樹既可以成片造林,也可零星種植。因此,重新打造訶子樹林,不僅可以美化和保護環境,還可以優化白云山的植物群落結構,豐富植物多樣性,同時拯救了瀕危的古樹名木。
3.4藥用和經濟價值
訶子是一味良藥,性溫、味苦、酸澀,具有斂肺澀腸之功效 [3]。據明代著名醫藥學家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記載:“訶子同烏梅Prunus mume、五倍子Antidesma bunius用則收斂,同桔皮、厚樸Magnolia officinalis用則下氣,同人參Panax ginseng用則能補肺治咳嗽……嵇含草木狀言作飲久服,令髭發白者變黑,亦取其澀也。”現代中醫藥學界認為訶子可治療咽喉腫痛、久咳、久瀉、久痢、崩漏、帶下等癥。訶子果實含有大量的鞣質,所以具有鞣質的一般作用,如收斂、止瀉、解痙攣等,在蒙、藏醫中,訶子廣泛用于調和藥性、消除病邪、解毒、生肌長骨等方面。其未成熟的訶子亦可入藥,功能利咽、開音,主治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癥[1]。
訶子樹在印度民間用藥已經有500多年的歷史。目前在印度有兩類訶子制劑,一種為樹皮烘干后制成粉裝入膠囊,另一種是訶子樹皮提取物。訶子樹皮含多種活性成分如單寧類、三萜皂苷及黃酮等,訶子樹皮提取物有強化免疫功能及抗誘變作用。據此,有關專家建議進行訶子樹皮類新藥開發[3]。
3.5材用價值
訶子樹木材質重,木紋柔和優美,適于制造船舶、運動器械和高檔家具等[1],屬于熱帶亞熱帶珍貴闊葉用材樹種。
4 柯子嶺景區訶子樹林養護管理
4.1 訶子樹種植
2011年5月28日,白云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廣州光孝寺、廣之旅聯合舉辦了“我為云山添點綠,訶林重現柯子嶺”大型義務植樹活動,為重造白云山訶子林拉開了序幕。
光孝寺特別邀請華南農業大學專家從光孝寺中樹齡超200年的古訶子樹上取種培育出珍貴訶子樹苗,規格為地徑3 mm,苗高30 cm,并無償提供給白云山景區種植,這是該活動的種苗來源。
此次訶子樹種植是一次大型的義務植樹活動,由白云山景區工作人員、光孝寺僧眾以及廣之旅員工共100多人完成。植樹人員在華南農業大學林學院古炎坤教授的指導下,分別在柯子嶺廣場花池、綠化帶、登山步道兩側、開陽坡地、柯子嶺山地等地方栽種450棵訶子樹,期待在不久的將來,柯子嶺能重現壯麗的訶子樹群落景觀。
4.2 日常養護
在訶子樹長大之前,為了保護整體的林相景觀效果,白云山柯子嶺景區重新打造的訶子樹并非獨立成林,而是與現有的喬灌木混種。訶子樹本屬于粗生植物,移植后管理較簡單。由于新種植的訶子樹苗木偏小,后期保養相對較難。白云山訶子樹林管養的措施主要有:
一是種植規范,澆足定根水,活動當日邀請專家現場指導,并做好跟蹤督促檢查,確保存活率;
二是設置保養圈,搭架竹竿,促其直立生長。由于種苗嬌小,容易倒伏,每一株樹苗種植之后,均用竹竿進行支撐,促其直立生長,保持良好樹形;
三是加強監管,養護到位。景區在做好日常綠化養護的同時,重點加強訶子林的監管、養護,做好日常除草、培土、淋水等常規性養護,不定期檢查維護保養圈。
四是加強病蟲害防治,實地調查發現,訶子樹的害蟲主要有天牛和青蛾,前者危害樹干,可人工捕捉成蟲或用藥棉蘸80%的敵敵畏塞于孔洞內毒殺幼蟲:后者危害葉片,可用80%敵敵畏稀釋1 500~2 000倍噴殺。病害主要是立枯病,為害幼苗,發病時幼苗基部成黑褐色并萎縮,最后全株死亡。發病后首先拔除病株,在周圍用石灰水清毒,也可用波爾多液噴灑,并注意排水進行防治。在日常管理中,應加強訶子樹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一旦發現病蟲害跡象,及早治療,避免泛濫。
4.3 訶子林現狀
訶子林片區種植至今已有兩年多,據統計,目前存活率達70%以上,大部分苗木生長良好,高達100 ~120 cm,但也有種植在路邊的少量苗木被盜走,或種植在坡地或大樹下的苗木由于土壤瘠薄、光線較差而生長不佳。
5結語
由于訶子與佛教關系源遠流長,本身又具有較高的藥用和觀賞價值,因此,在白云山柯子嶺景重新恢復訶子樹景觀,對景區園林綠化、拯救古樹名木、廣延佛緣以及構建和諧社會等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雷云飛,杜亞填,侯碧清,等.佛教圣樹訶子及其開發利用展望[J].廣東林業科技,2010,26(4):89-92.
[2] 林勵,徐鴻華,王乃規,等.不同品種及采收期訶子質量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1997,22(3):149-151.
[3] 楊福順,趙勝德,吉濤,等. 訶子樹的栽培技術[J].中國林福特產,1991,5(2):34.
[4]《中國中醫藥信息》編輯部. 我國專家建議開發訶子樹皮類中藥新藥[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03(2):22.
作者簡介:
郭澤平(1982- ),女,湖南郴州人
碩士,植保工程師
E-mail:15620082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