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年會季”與“展望季”。一片熱熱鬧鬧中,《成功營銷》也不能免俗,開列出了自己對于《2014九大營銷融點預測》的各項LIST。
這九大預測方向有一個中心詞:融合。
什么是融合?
在此之前,還有一場同樣熱鬧的爭論:互聯網思維。翻一下百度的22000多篇文章,最早提到這個詞的標題文章誕生于2010年。在2012年,這個詞隨著小米的成功被發揚光大,又在2013年引起正反方口水四濺,例如《互聯網思維:暴力營銷的遮羞布》、《給互聯網思維潑冷水的7點解讀》這樣的文章比比皆是。
其實早在2010年《成功營銷》封面文章《濕營銷》中,就對營銷角度的“互聯網思維”進行了“抄底”般的解讀。不過在歲末年坎上,將近四年回首再看,我們更愿意做的事情,是提供企業“互聯網時代下的方法論”。
在新事物出現時,一場“泡沫化”的亢奮討論的好處是讓所有人都意識到此種“改變”的存在,但是在四年前描繪了互聯網營銷的顛覆性未來之后,我們認為,在中國地域多元與受眾多元的背景下,對互聯網思維最好的運用就是“融合”。
在這種融合中,無論是傳統企業,還是互聯網起家的企業,若要發展壯大,最終都要走向線下與線下的交互應用、用某一主線貫通虛擬與現實世界。
如果你是一個新興企業,不妨從線上線下打通并不充分、但是存在需求的點入手,創造新的模式;
如果你是一家致力于一二三線市場的成熟企業,那么換一種總思路來認識“融合”這個事情,想清楚了就從內部架構開刀、外部實踐鋪開,這次思維的變革決定了未來幾年你的客戶數量走向;
如果你是一家立足于三四五線市場的公司,恭喜你,你還有時間來調整你的營銷策略,或許互聯網對你更大的作用是“工具”,針對用戶的工具型改進似乎更有效果。
在2014年,我們吃的美食、穿的衣服、享受的服務、出行的工具與以前相比應該并無二致,互聯網思維亢奮下的產品并非“新產品”。但是,有了手機App、4G網絡、淘寶、微信之后,人們獲取產品的商業渠道發生改變,對品牌的接觸點也發生了改變。落實在企業上,就讓絕大部分傳統企業有要成為互聯網企業的變革動力,也讓所有新興著的互聯網創新公司最終要落腳在產品本身。
在這種背景下,我們設計了此次封面文章,基本涉及了內容、媒介、渠道、產品(消費者生產)、架構(廣告主營銷重構)這幾個方面的創新維度下的趨勢解讀,并附贈建議。并不全面,僅是希望其中的只言片語,對您的2014變化,有所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