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傳統的消費者對產品擁有越來越大的話語權,他們不知不覺中,已經成為產品的制造者。
只需要在電視、報紙上投入廣告,在觀眾中“混個臉熟”就可以贏得消費者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如今企業面臨的挑戰是如何琢磨消費者的心思,創造出令消費者滿意的產品和服務。其中一個解決之道,就是讓消費者自己參與到產品和服務的開發、設計過程當中。
鼓勵、引導消費者參與到產品、服務開發的各個階段,已經成為越來越多的企業的共識。2014年,企業將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的途徑,鼓勵他們參與到產品的開發生產過程當中。
集體創造興起
隨著社交媒體、電子商務、智能手機的普及,人們把越來越多的生活“搬到”了網絡上,購物、聽音樂、交友、閱讀……這些行為將留下大量的個人信息:興趣愛好、閱讀習慣、社交圈、日?;顒?。據美國科爾曼·帕克斯研究公司(Coleman Parkes Research)2013年4月公布的一項數據顯示:57%的消費者愿意分享個人信息,例如他們的位置,facebook上前5位朋友的姓名以及家庭成員的信息,他們希望以經濟獎勵或者更好的服務作為回報。網絡鏈接在一起的消費者群,將創造出一個巨大的個人信息數據庫。
因為有大量信息的出現,網站或者企業會有意識地根據用戶的喜好進行分類,就會出現有共同興趣愛好的小組、類別,這群人聚在一起,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創作產品。同時,2014年,當互聯網新平臺技術更多涌現,消費者根據自己的喜好來DIY產品將更加成熟。與傳統的眾包不同的是,消費者并非通過提供意見來塑造產品,而是通過自己的行為創造出新的服務和產品。
這樣的產品可大可小。小到在辦公室、小餐館里,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偏好來創造出新的服務或產品,大到有共同偏好的龐大的消費者群體以他們的偏好和行為方式重塑服務和產品。
CheckinDJ就是一個集體創造的典型例子。這是一個名為Mobile Radicals的設計團隊設計的平臺,利用近場通信(Near FieldCommunication,NFC)的簽到功能結合社交網絡賬號添加公共場所的音樂點播互動功能,該程序可以根據公共場所中絕大多數人的音樂喜好進行選播。使用者可以在線注冊,或者通過app選擇他們最喜歡的音樂類型,現場的播放單會自動地調整到合他們胃口的音樂。
建議:在一些消費者偏好比較個性化的領域,如音樂、服務、飾品等行業,企業可以提供更多的可選項,例如外包裝、服務功能的組合等,讓消費者根據自己的喜好來DIY符合自己需要的產品。
企業“創新平臺”崛起
據互聯網數據中心(IDC)預測,2014年將會看到越來越多企業“創新平臺”的崛起。企業將不再自主創建一個新的產品或者是服務,而是更多地使用社交科技從多個渠道獲取研發靈感,例如來自消費者、客戶的反饋意見,合作伙伴、業內同行的研究信息等。
“創新平臺”在汽車制造業和技術公司并非新鮮事物,一個早期的例子是GE推出的Predix平臺,該平臺可以通過應用程序管理從飛機發動機到核磁共振等全行業、遠程收集GE公司生產的各種設備訊息。隨著消費者的意見越來越受重視,生產消費品類制造商也開始認識到“創新平臺”的價值,它們以一種開放的心態,打破企業的界限,將科研從企業內部放到公開的平臺上,吸納消費者的建議、專業知識,進行開放式創新。
咖啡巨頭星巴克在2008年推出社區網站“我的星巴克點子”(My Starbucks Idea),邀請消費者提出改進意見。到2013年3月,在“我的星巴克點子”推出五周年之計,星巴克共收到了15萬條意見和建議,內容從新的口味到店內音樂無所不包。星巴克采納了其中的277條建議,并在線下門店做出了相應的調整。
實際上,這種開放式的創新已經成為企業研發的重要途徑。“開放式創新”(o p e ninnovation)理論創始人亨利·加斯柏認為,在當今知識遍布世界的時代,開放式創新已經是不可避免的趨勢,對于公司來說,無論大小,應該以更加開放的心態,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這將有助于企業從中各取所需,獲取靈感。
建議:售后或者售前的互聯網化,企業可以充分利用各種社交網絡、企業社區等平臺,尋找產品開發和改進的靈感。
用戶深度參與受重視
小米手機創造了一個奇跡,它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歸功于它的營銷手法。用小米副總裁黎萬強的話來說,參與感是新營銷的靈魂。作為一個互聯網手機品牌,小米充分利用互聯網渠道,與用戶保持交流,利用話題和活動促進用戶的參與,并在內部建立一套依靠用戶的反饋來改進產品的機制。
引導用戶深度參與到產品開發過程中,是企業營銷時越來越注重的一點。通常,用戶體驗是企業收集用戶意見的方法之一,用戶的意見可以給企業的產品概念帶來靈感,也可以給產品改進提供參考。當用戶對產品的話語權越來越大之后,消費者對產品開發的貢獻,就不僅只停留在提供靈感,而更多地細化到產品的各個方面,如產品的設計、功能的開發甚至包括顏色等,都由用戶說了算。如此一來,在一個新產品開發的各個環節,都少不了消費者體驗的參與,這種漸進式的消費者體驗可以讓消費者對產品有更為直觀的感受,企業通過采納不同階段的意見,可以設計出最貼近目標消費者需求的產品。
2013年,樂購推出首款“社會化創造”(socially created)的酒,這款酒的誕生,就是一次消費者的深度參與過程。2013年6月,樂購舉行了一次品酒會,邀請它的社交媒體社區的成員品酒,并從它提供的5款酒中投票選出喜歡的口味,在樂購的店內銷售。隨后,樂購還邀請它的粉絲在Facebook上參與酒的命名和包裝設計,最終根據粉絲投票,選出最佳的名稱和外包裝設計。
這次活動的客戶主管Deola Laniyan認為:“消費者越來越希望自己有話語權,能夠更深入地參與到產品的整個生產過程中,而這次活動就給出了漂亮的答案。”
建議:讓部分用戶深度參與到產品的開發過程中,可以提高用戶的忠誠度、培養“深度粉絲”,除了3C、酒類等還有更多領域可用,是用互聯網思維改造產業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