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任于某國際園林公司,是設計部里的一名“實力派御姐”。
畢業于名校的我,在專業上是“響當當”。而且,我的綜合素質比較平衡,人際關系很好,做事極有效率。單身的我一心埋頭于工作,連續3年,我的設計方案都幫助公司獲得了最大的財源。
設計部主管常常在會議上表揚我:“咱們部門要多幾個這樣的員工,我該多么省心??!”
話雖這么說,然而3年過去了,設計部換了幾班領導,身邊的人蹭蹭往上升,很多水平不如我的人已經成為中層,只有我紋絲不動。
面對著獵頭公司的“高薪挖墻腳”,我倍感煎熬:一方面,我的性格是希望“一家公司干到退休”的保守類型;另一方面,有能力的我卻屢遭“冷板凳”。我痛苦地想:到底是這家公司的管理者出了問題,還是我自己的職場處世方面出了問題?
我悄悄求教于自己的一位師姐,作為“過來人”的師姐一語點中要害:“你對公司非常忠誠,然而你要讓別人看到這一點?!?/p>
“什么?我靠本事吃飯,把本職工作做好,技術每年都上一層樓……我還需要刻意表達忠心么?”
師姐笑著說:“如果把企業比作戰場,你這種技術骨干就像軍隊的勇將。你們安貧守道,物欲不強,卻對自己要求很高。其實,管理者對你們是又愛又怕……愛你們給公司帶來財富,又怕你們一坐上某個位子,就更有資本跳槽?!?/p>
我想重申自己“剛正不阿、貧賤不移”的立場時,師姐告訴我:“適度表達自己的誠意,并不是溜須拍馬,而是要讓管理者意識到你有很多必須依托公司才能辦到的事情——比如:房子買到公司邊上、給孩子辦本區的戶口、申請將配偶調動到本單位等等。這樣,公司對你更有安全感,你與公司可以長線雙贏發展……”
我想:師姐說得沒錯。那些能力比自己差,卻又升上去的人,無一不是讓公司看到自己“跳槽后準有一堆麻煩”——從這個角度來說,自己這種租房生活的大齡剩女,獵頭緊盯的技術骨干,是最讓管理者沒有安全感的。
師姐半開玩笑地對我說:“我們公司升任重要崗位有條潛規則——非已婚人士不行,買了房子正在按揭的更佳。有人甚至故意向頂頭上司借錢買房,來表達自己多么需要公司……”
這一番良言,真是“勝讀十年書”。我其實出身于貧困家庭,多年來的收入都要供弟弟讀大學,還要支付母親的醫藥費……這些軟弱,我向來都沒有告訴職場上的人。上司常常說“你要買房,可以向我借”之類的話,我都不接茬兒。我越是這樣,別人就越覺得我清高冷漠,難以駕馭。
針對自己的癥結,師姐給我分析了幾種途徑:一是結婚;二是買房;三是利用公司的政策,簽署長期合同;四是適當地“示弱”,讓別人看到我對這份穩定工作的需要。
理智思考之后,我否認了前兩種“大動干戈”的途徑。我仔細研究了公司的相關政策,發現自己的資質已經可以申請去國外進修半年,當然,進修的前提是與公司簽訂5年的合同。
當我向上司遞交這份申請的時候,上司的眼神里寫滿了欣慰。那種感覺,仿佛是他早已等候多時,終于得到“一員猛將”誓死效忠之心。
當弟弟大學快畢業時,我介紹其到本公司實習。雖然不在一個部門,我卻常在與上司的生活接觸中,提說這件事:“真希望我的弟弟也能在公司好好干下去。這樣,他的助學貸款就能很快還清了……我的壓力也會小很多。”
從前,我總是給人“沒有生活包袱”的感覺,從不將自己的經濟情況透露,更不會求人辦事。如今,我真誠地希望上司可以幫助弟弟。
當我這樣做時,我不但沒有“欠人情”,反而收獲了上司更多的信任。
4個月后,顯出工作能力的弟弟成為了公司的正式員工,我也成為了部門的副總監,并被批準于明年出國進修。我相信:等自己進修歸來之后,大踏步的職場提升空間一定會等著我。(責編/詩坤shikun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