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不是真見到,很難想象擁有強大氣場和肺活量的鄧紫棋,真人竟如此小巧,比熒屏上的還要小一號,活力卻更強一倍。她精力旺盛地在攝影棚內走來走去,好奇心與歡樂感的百分值一再提醒我們:這個90后的姑娘已經儲備了足夠能量,要讓全世界為她鼓掌尖叫!
電影《后會無期》的上映讓更多人知道并愛上鄧紫棋,雖然她從未在電影中出現一幀,卻為整部電影先行發聲,走出影院的很多人都會哼上一句“當一艘船沉入海底,當一個人成了謎”,再早一些,鄧紫棋這個名字是因為《我是歌手2》而走紅內地,高亢華麗的嗓音,強烈感染力的臺風,誰說香港再無天后可出?鄧紫棋明明就是下一站天后。
盡管檔期越來越忙,經紀人可能一天接到100通的工作邀約電話,鄧紫棋卻對“紅”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就是更多人喜歡聽我唱歌,我也會去更多的地方唱歌,好忙噢。”她的國語發音和咬字很獨特,有種90后少女專屬的萌感,說完她轉頭朝工作人員笑笑,再轉過來:“你看,她都忙感冒了,我前一陣子也在感冒,我們是感冒軍團,哈哈!”
樂觀、自在,這也是鄧紫棋最初呈現在《我是歌手2》舞臺上的一面,輕松豁達又擁有強大實力和爆發力,讓她毋庸置疑地成為《我是歌手2》的最大黑馬。差不多就是短短3個月的時間,她的新浪微博粉絲數量從原先的150萬飆升到1300多萬,火箭般的爆紅太容易讓人迷失,可當一切放到鄧紫棋身上,你又發珊她完全就是在用90后的思維和方式面劉和理解,無膨脹、無壓力,仿佛一切就該到來,來得不多不少,剛剛好。
小魔女的心愿
面對面打量鄧紫棋,五官精致、大眼靈動,不太能靜止地待很久,卻自然有種不設防、容易親近的氣場,可要是她認真用那雙忽閃忽閃的大眼睛看著人時,由不得你欺瞞、敷衍的魔力又顯露出來。鄧紫棋是個小魔女,可以連軸轉地應對各種工作,擺出各種POSE滿足媒體需要。卻依舊活力十足。她說這是運動所致,為了保證舞臺上的肢體協調與爆發力,她每周至少要做3次有氧運動,包括打泰拳。
為了維持身材,她也一直遵循少食多餐的準則,“剛開始會覺得辛苦,但當你感受到這一切帶給自己的東西,很棒啊,真的很棒啊,那就合理交換吧,誰讓我不是那種怎么吃都不胖的人,哈哈。其實,我已經習慣了,這是工作的一部分,如果我想要做個特別捧的歌手,這些都是能夠幫助我的。”鄧紫棋接過工作人員遞來的溫水,小口小口地喝著,她戒掉了太多高熱量的食物,但凡忍不住破戒吃了點什么,她也會拍照上傳至微博用以記錄,可見平時忍得是有多辛苦。
這個看上去仍錯覺像初中生的少女,骨子里卻有著不同于常人的堅韌:“我現階段最大的生活愛好就是吃飯睡覺了,但前提就是當工作全都完美實現后。”她到底渴望什么,又想去向哪里?當我們把這個問題拋給她時,鄧紫棋不自覺地嘟起金魚嘴,一兩秒后說:“不如我告訴你我為什么會叫G.E.M吧,就是Get Everybody Moving,我想讓所有人跟著我一起搖擺,跟著我的節奏,唱能讓我自己moving的歌,也讓你一起動起來,就是我想要的。”
非典型!香港歌手的煉金術
很多人覺得鄧紫棋不太像香港地區的歌手,或者說是那種傳統定義中的香港地區歌手。首先,她的國語太過流利,俏皮話、流行語都信手拈來,再然后,她完全沒有女歌手所謂的“美的包袱”——金魚嘴、素顏照、下嘴唇上火了、手機丟了……所有別的明星不太敢也不太會曬出來的事情,在她的微博上比比皆是,而這一切都不是公司行為,“我的微博、微信和faccbook,都是我自己開的啊,也都是我自己寫。如果我覺得我寫的東西涉及一些敏感話題,我會給公司的人看一下把關,但是我不愿意寫的東西,他們是不能逼我的。”那么,之前疑似在facebook上針對前男友說的話是否存在呢?鄧紫棋分寸感極強又不失聰明靈巧地說:“如果是我私人場合發表的言論,外界問我,我是不會回應的。我希望公開宣布的事情,我自然會選擇一個公開場合來說。”
因為迅速躥紅,鄧紫棋身上難免有這樣那樣的傳言,比如不尊重樂壇前輩,故意挑釁啊,比如炒緋聞、過度消費同伴啊,但有意思的是,任這些流言紛紛擾擾,鄧紫棋像是穿了一層防護服,完全不沾身地過著她自在暢快的生活,我自唱我歌:“我不會去刻意說些什么或者做些什么,我就是在做真實的我,公司給我的空間也很大,他們鼓勵我按照自己的想法來走。”于是大眾看到的鄧紫棋,面對同行、粉絲、傳媒都能保持自然灑脫、一起玩耍的姿態,卻又可以在風口浪尖時巧妙應對、滴水不漏,恰如她能游刃有余地掌握爵士、朋克、抒情、搖滾等不同曲風一樣。這樣的鄧紫棋,不但從一開始就和內地粉絲、市場零距離契合,更帶著自己毫不傳統港味的歌曲,帶著她的粉絲跟歐美曲風結合。
鄧紫棋的作品里很少有港式音樂鐘愛的繾綣隱晦,她就是個明亮鮮活的小魔女,不用深刻、不求睿智,此刻痛或樂就喊出來、唱出來,簡單卻直接,再加上她華麗的聲線和“巨肺小天后”的爆發力,絕少唱粵語歌的鄧紫棋,抓住的不再是香港聽眾,而是更大的華語圈聽眾,從90后再反溯到70后、60后,至少那一首《泡沫》唱得是街知巷聞。
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唱歌
一周至少3次的有氧訓練也好、少食多餐也好,甚至包括請老師糾正發音口型,鄧紫棋不厭其煩地和團隊一起雕琢著自己:“除了會唱、能唱,好像你們也不知道我還有什么吧。”這個16歲出道,已經發行了3張唱片的天才少女,無負于畢業于上海音樂學院聲樂系的母親、小提琴手舅舅、薩克斯手外公和聲樂老師外婆的基因遺傳,音樂世家的耳濡目染,讓她成為最年輕登上香港紅磡體育館開個唱的歌手,而這一切讓鄧紫棋興奮片刻之余,更多的則是為她注入更多強心針:“剛開始的時候,天賦可以幫你應付兩年,比如我的第一張或第二張專輯,那是我16年的積累,一次性爆發,但到了第三張專輯,所有的東西都用完了,你得在一年之內做出10首、12首全新的歌,這就要求你必須非常努力,每天學習。天賦這個東西,對現在的我來說,已經沒有任何優勢了,因為我已經出道五六年了”
鄧紫棋的冷靜與清醒還體現在她對作品的選擇和演繹上,她清楚地知道什么樣的作品適合自己,而什么樣的作品,縱使唱功過關,情感卻并不能完全付諸:“比如張學友的《你的名字我的姓氏》,我現在怎么唱都沒辦法感動人,但汪峰老師的《存在》,我唱起來就有屬于我的理解,就是一腔熱血要灑給生命。”
于是她更常做的是隨手帶一個小本子,一旦有靈感就馬上記下來,13歲時的她暗戀自己的一位學長,創作了《睡公主》這首作品,而《泡沫》則是在失戀后寫出來的。雖然經過一陣子的紛紛擾擾,讓鄧紫棋不再愿意對于感情多說什么,但是聽她的歌,就能知道這階段她的感受,她總在歌聲里唱著自己最真實的感情。
對于當歌手這件事情,鄧紫棋從沒有半分懷疑,她笑言如果當歌手這事自己都無法堅持的話,那這個世界上也就沒有什么她可以堅持下去了:“如果不是做歌手,我將如何存在?”鄧紫棋忍不住改動歌詞唱了一句,繼而自己也捧腹笑開了,“我無法想象如果我今天的職業不是跟音樂有關的話,我可以怎么樣毫無條件地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