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玨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胡泳曾經在一篇專欄文章里談到,如果一個產品擁有下面五個特征,就可以稱之為“病毒式”產品:第一,該產品的核心用途通過交互而增強;第二,產品的使用者圍繞產品的使用可以形成網絡;第三,產品從現有的人際聯系中受益;第四,該產品具有很強的保留用戶的能力。第五,產品的使用必須做到方便和容易識別。
事實上,這種依托大數據與互聯網技術的產品便是《IT經理世界》總編輯黎爭所說的“大產品”。在他看來,越來越多的“大產品”正呼嘯而來。
新一輪信息化之后,企業需要從大數據走向“大產品”。如果說前者是高大上的技術,后者則為接地氣的產品。
京東:從銷售到生產的互聯互通
作為國內電子商務巨頭之一,京東的海量數據,正在為其產品的研發提供支撐。在11月19日《IT經理世界》主辦的大產品節上,京東技術學院院長呂建偉向媒體表示,京東存儲的很多數據,不管是日志,還是購買行為、圖片、音頻及視頻大量都是非結構性的數據,數據類型多種多樣。
與過去的商業智能相比,現在已經可以實現很多技術突破。呂建偉說,“過去做商業,當時先出報表,定義任務,可能三天,或者是三天以后這張報表才能出來,但當下在大數據范圍內基本是一種實時性的計算,邊傳送,邊計算,像流水一樣。比如說剛才20多分鐘前發生的交易,現在就可以看到它的數據展示,這給我們提供決策,而快速及時的決策能夠搶占商機。”
另外一點很重要的是,過去先建立一個模型,基于我們對過去的一種經驗,但是在未來,面向未來會是一種什么樣的模型,我們卻不知道。但大數據現在都研發了很多新興的算法,可以根據已經設定好的初始模型,不斷自我去適應,更具有智慧性。大數據在解讀數據方面也擁有很多的創新。
正是基于大數據的開發,京東推出了自己的“大產品”。呂建偉告訴《中國經濟信息》記者:“京東有一款產品叫‘用戶畫像,雖然消費者沒有在京東上填寫過家庭婚姻情況,但京東擁有整個社會化大樣本的數據,它可以進行逐步的聚類,自動可以會測出這些具體信息。京東做一些數據分類上頭有一些把它分為數碼潮人,有房一族等等。”
與此同時,“京東一些品類,一些頻道頁面現在開始動態的組合,根據用戶過去的消費歷史,動態組織頁面,這就是‘千人千面的計劃,它能做到越來越適合消費者的使用習慣。”呂建偉說。
此外,京東還有一款“大產品”,即“京東phone”計劃。“比如,近段時間具有什么樣的硬件屬性,哪些消費群體不去購買,多少像素暢銷,什么手機在什么時間段好賣,都會分享給上游的合作伙伴。”呂建偉說。
事實上,這樣的計劃減少了消費者信息反饋與上游生產廠商的溝通成本。手機廠商的產品設計與生產變得更具針對性,更具“定制”效果,極大提升用戶的體驗,與廠商之間的互動也將帶來雙方的互利共贏。
云繳費:來自傳統金融機構的大產品
作為一向高高在上的傳統商業銀行,在新興的草根金融創新產品前,似乎節節潰敗。不過,中國光大銀行電子銀行部總經理楊兵兵卻直言,傳統銀行完全可以擁有互聯網思維,銀行也可以與第三方機構化干戈為玉帛。
12月2日,中國光大銀行主辦的“普惠金融,便民服務”云繳費開放合作大會在京舉辦,中國最大開放式網絡繳費平臺——“光大·云繳費”正式面向全國開放。據楊兵兵介紹,中國光大銀行云繳費平臺已上線水、電、通信、天然氣等10余類400多項產品,覆蓋全國28個省份、70個核心城市,覆蓋人群3億人。今年交易額將超過200億元,每年增速高達100%,成為光大銀行成長最為迅速的業務之一。
“普惠金融”第一次正式寫入黨的決議,是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所謂普惠金融,就是能夠有效、全方位地為社會所有階層和群體提供服務的金融體系,主要任務就是讓列于正規金融體系之外的農戶、貧困人群及小微企業,能及時有效地獲取價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務。楊兵兵告訴《中國經濟信息》記者,“實際上繳費這個事情是我們在現在社會里最常用的一個動作,也是生活和金融對場景化結合的,只不過這個事情在哪里做,客戶可能繳手機費,去手機營業廳,還有傳統的到銀行繳費。而在這背后的平臺都是云繳費系統。”
早在2008年,中國光大銀行便開始打造這個中國最大開放式網絡繳費平臺,并通過總對總對接的形式將豐富的繳費產品輸出給支付寶、拉卡拉、財付通等主流第三方支付商,京東、蘇寧易購等大型電商,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等移動運營商以及民生銀行、東亞銀行等50余個合作伙伴,為其平臺客戶提供繳費服務。楊兵兵坦言,“表面看來很平常的一次繳費,背后牽涉到千絲萬縷的細節工作,除去大量的時間、人力、物力,還要花費巨大的財力。”不過,在他看來,這件事情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值得如此付出。
事實上,在普惠金融模式下實現商業可持續是世界性難題。“通過網絡繳費業務實現為國內所有銀行持卡人服務,節省了合作伙伴的運營成本,并建立起一個覆蓋全國各級城市的普惠金融便民服務體系。”楊兵兵表示,云平臺為消費者帶來的是便利,為銀行帶來的,除手續費收入外,最大的益處是提高客戶對銀行的粘性,而這構成了各項延伸業務推廣的前提。未來將進一步豐富生活服務場景,提供全生活鏈的支付和O2O服務。
中國光大銀行副行長李杰在開放合作大會上表示:“云繳費開放式平臺改變了銀行與第三方企業以及銀行與銀行之間傳統的競爭關系,探索出了一條通過開放合作實現互利共贏的業務發展模式。”
楊兵兵表示,運用互聯網思維、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互聯網企業合作,依然可以讓銀行基礎的金融服務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一方面,消費者可以通過創意、傳播、投資(如眾籌)、行為本身等方式,借由大數據的力量,參與產品的全生命周期;另一方面,產品添加了更多信息、傳播要素、交互功能及平臺特性,和傳統產品有關的經典價值鏈(定位、客戶群、研發、制造、營銷、反饋),被打散后重新排列組合,由此形成了一種對于產品的不同以往的全新認知體系。黎爭表示。
不論來自新興互聯網行業,還是來自傳統金融行業,都在產出自己的“大產品”。企業需要的是思維革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