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興功
摘 ? ?要: 特色資源數據庫在高校圖書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就高校圖書館如何建立特色資源數據庫的意義、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高校圖書館 ? ?特色資源建設 ? ?存在問題 ? ?對策
特色資源是指一個圖書館所收藏的文獻資料具有自己的獨特風格,包含兩個層面的含義:一是指一個圖書館中獨具特色的部分館藏;二是指一個圖書館總的館藏體系具有與眾不同的特點。隨著我國高等院校事業的飛速發展,高校圖書館大眾化的藏書服務已越來越不能滿足高校師生教學和科研的需要,因此,特色館藏資源建設已發展為各高校圖書館藏書建設的重點,成為當今高校圖書館事業發展之必然。
一、高校圖書館特色資源建設的意義
1.促進圖書館館藏觀念的改變。
長期以來,圖書館的館藏建設一直秉承“大而全”、“小而全”的原則,每個圖書館都力圖把自己建成一個包羅萬象、無所不包的百科全書式的知識儲藏殿堂。圖書館特色資源的形成,意味著圖書館以特色為突破口,打破全能型圖書館的格局。
以前的圖書館館藏建設都以“自給自足”為目標,普遍擁有“你有他有,不如我有”的心態,這就造成了各個圖書館之間館藏出現“你有他有我也有”的局面,各個圖書館都固守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自得其樂。圖書館特色資源一旦形成,就要求各個圖書館進行分工合作,保持互動,進行共享。
信息化時代以前的圖書館是彼此獨立、互不干涉的組織,不需要了解、熟悉其他圖書館的資源狀況,在更古老的時代,由于科技水平有限,彼此的交流甚至不能及時有效地進行。然而,信息時代的到來和圖書館特色資源的產生,使得各個圖書館發生比以往任何時代都聯系得更緊密。這使得現代圖書館變成相互聯系的節點,相互連接。
隨著圖書館特色資源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人們已經意識到,陳舊的圖書館館藏建設觀念已經不適應社會新的發展變化,也不能滿足指導圖書館更廣闊的資源建設的要求。圖書館應該從那個相對封閉的意識中走出來,以開放的意識迎接新的社會變遷。圖書館特色資源的形成無疑是觀念轉變的顯著成果。
2.增強圖書館資源配置的合理性。
信息時代,面對知識激增、信息無限增長、各種載體文獻不斷增加,而經費預算短缺的局面,圖書館該如何取舍?是減少復本數量,還是保期刊減圖書?實踐表明,一味“求全”,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只有從各個館的實際情況出發,將有限的經費進行合理分配,保障圖書館特色資源的重點投入,減少非特色資源的支出,把自身的特色資源建設成一個相對完備的文獻信息保障系統。各個圖書館形成獨具特色的特色資源,既是對本館資源的合理配置,又是圖書館整體資源合理配置的基礎。圖書館特色資源的形成,能夠有效減少現有圖書館館藏重復建設的現象,通過資源共享還能夠大大緩解某些資源短缺的矛盾,使圖書館資源布局逐步合理和優化。
3.提升圖書館的辦館效益。
評估圖書館的辦館效益是一項復雜的綜合工作,不是簡單機械的操作,它包含多項內容,需要多角度衡量。然而,對圖書館資源的利用率是其中公認的重要指標。圖書館特色資源形成以前,各種資源類目相對均衡,沒有大的差異,用戶往往要進行多次查找、檢索,甚至要在不同圖書館之間奔波,時間和人力成本很大。圖書館各種資源常常有的無人問津,有的瘋搶使用,差別很大。圖書館特色資源形成以后,資源分類更明晰,同類文獻信息資源更加豐富和集中,對用戶來說,查找和使用更加便捷,所需資源往往在一個圖書館就能獲得較全面的內容,節約了時間成本,特別是圖書館特色資源得以共享以后,便捷性更不言而喻;對圖書館來說,館內各種資源得到合理配置,資源利用率得以提高,進而提升圖書館辦館效益。
二、高校圖書館特色資源建設存在的問題
1.認識模糊。
不少圖書館為了尋找自己的所謂“特色”煞費心機,如同高校尋思怎樣突出辦學特色一樣。究竟何為“特色”吃不準,甚至固定化,走入死胡同。出現了五花八門實際上并無特色的特色數據庫起到了誤導作用。何謂“特色”?首先,特色具有特殊性,也就是具有個性特征;其次是有區別于其他。就我國目前的數據庫而言,還是以專業性、行業性居多,真正的大型綜合性的不很多。那種認為所謂特色數據庫就必須與現在所有的數據庫完全不同才是特色的思想是片面的。(1)“特色”不是獨一無二。信息時代,資源是共享的,決不可能有完全屬于個人獨享的信息。建設特色數據庫就是根據社會或個人某些特定的需要,把相關的信息科學地組織起來,有序地揭示出來,迅速地提供給用戶,使散亂的信息變成有序的、被用戶直接利用或有效使用的信息。(2)“特色”不是獵奇。“人無我有”在文獻資源建設學上是一種最理想模式,但實際上做不到。特色數據庫建設只能做到“人有我優,人有我精”。
2.重建輕用。
任何數據庫的建立都應該以最大限度地被用戶利用為出發點,并以滿足了多少用戶需要作為衡量其質量高低的重要標準。但是,這種美好的初衷在建庫過程中往往被忽視。就目前我國所使用的數據庫而言,用戶受益最多的要算是清華同方的CNKI中文期刊全文數據庫、重慶維普的中文期刊數據庫。圖書館自己建立的特色數據庫要么打不開,要么信息少,要么殘缺不全。圖書館如果要建立特藏數據庫,首先就要考慮值不值,有無必要,其次才考慮本館性質、服務對象、社會責任、用戶要求等因素。經過認真分析,反復論證,甚至通過用戶調查之后方可實施。不能圖新鮮,不能拍腦袋,不能盲目,不能攀比,不能一哄而起,要遵循“用戶至上,需求第一”的原則,有目的、有方向、有選擇,既可以自建,又可以下載,還可以引進。還要隨時不斷對其進行補充完善,通過用戶對其進行檢驗,邀請專家適時對其評估,使之一直保持實用性、先進性、可發展性。特色數據庫不屬于私有財產,必須使之成為社會財富。
3.急功近利。
特色數據庫的建設必須以信息資源共享為手段。只有實現信息資源共享才能體現數據庫的內在價值。然而,在過去幾年的實踐中,這方面所做的工作太少,學術界提出建設特色數據庫就草率上馬;理論界提出個性化服務就懷疑書庫圖書的借還還要不要;這種人存在過度活躍的激情,缺乏冷靜科學的態度。各為一體,孤軍作戰,閉門造車,求奇求全,自娛自樂者不乏其人。除此之外,數據庫的建設缺乏統一的標準,缺乏權威的評估體系,不僅直接影響數據庫的質量,而且造成特色數據庫網上共享困難的被動局面。
4.版權、標準問題。
數字化圖書館的發展速度相當驚人,校園網絡及大量的電子書刊、數字資源在現代意義的圖書館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樣,隨著特色資源建設數字化程度的提高,版權問題、標準問題凸顯。一些單位和部門花費很大力氣做特色資源的開發,并出版或提供網上閱覽,結果被一些人員輕而易舉地拿做他用,嚴重侵犯開發者的利益和權利。
5.共享渠道不暢通。
特色資源建設面臨一個瓶頸——由于知識產權問題沒有解決好,導致各高校圖書館花費大力氣開發的特色資源,認為是自身的“秘密”,不愿通過印刷、出版或電子網絡發行出去,讓大家共享。導致共享渠道不暢,利用率不高,造成人財物的浪費。
三、高校圖書館特色資源建設的對策
1.特色數據庫建設要統籌規劃、合理安排、有組織地進行。
首先,建立組織,確定隊伍;其次,選準方向,找出特色;再次,搭建平臺,挖掘資源;最后,整理資源,網上傳皤。重點是圍繞某學科或專題,把與之相近的文獻資料挖掘出來,通過長期積累形成獨特的數據庫。
2.堅持“四性”原則。
建設特色數據庫首先要堅持規范性原則。數據的處理要以標準化為前提,保證數據庫的質量;檢索界面要簡潔,便于用戶使用;推送服務要快捷,提高數據的時效性。其次要堅持實用性原則。特色確定要結合館藏,結合學科建設,結合用戶群的特性,結合社會需求。不搞花架子,不求大求洋,不搞形象工程。再次要堅持服務性原則。建庫想著用戶,操作講究簡便,檢索提倡高效,服務要求周到。最后要堅持共享性原則。數據庫必須借助網絡使所有用戶受益,盡可能擴大使用面,力戒“花瓶式”數據庫、“專享型”數據庫、“古玩型”數據庫。
3.處理好知識產權問題。
一般而言,特色數據庫的數據來源有三個方面:(1)通過網上收集到的資源;(2)利用已有數據庫獲得的資源;(3)自己所獨有的資源。因為特色數據庫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專業性,而且具有網上的開放性,所以,必須對作者的知識產權特別加以保護。雖然版權法賦予了圖書館對受知識產權保護的信息資源合理使用的權利,但必須遵守版權法所限定的范圍。
4.實現資源的共建共享,防止資源浪費。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改變了高校用戶以往的信息獲取方式,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及高校內圖書館利用網絡滿足用戶需求顯得越來越重要。因此,需要建立區域性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共建共享體系,開展聯合咨詢與開發,提高圖書館的核心競爭力,更好地為用戶服務。
總之,特色數據庫建設是傳統圖書館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數字化圖書館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了特色數據資源,才能使圖書館在數字網絡環境下實現資源共享,更快捷、廣泛地促進知識傳播和信息傳播,使得廣大讀者從中受益,進一步達到科技的進步和文化事業的繁榮。
參考文獻:
[1]肖琳峰.特色資源數據庫的建設[J].文獻信息論壇,2003(3).
[2]張勝全,董佳.高校圖書館專題特色庫資源的深度開發[J].現代情報,2005(2).
[3]王德平.再論高校圖書館特色資源建設[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0(22).
[4]胡越慧.高校圖書館特色館藏建設現狀調查分析[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1(5).
[5]管緒,劉玉平.高校圖書館特色文獻資源建設淺析[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