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華明
摘 ? ?要: 本文從高職藝術設計專業目前市場需求出發,探索在生本教學理論下的導師制專業培養模式,闡述以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專業為前提的學生三年導師制模式下的生本教學實踐。
關鍵詞: 導師制 ? ?生本教學 ? ?高職教育
生本教育是由華南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廣東省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郭思樂教授主持開展的,由課題研究帶動的大型教育整體改革實踐。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為本的教育,就是以激揚生命為宗旨而為學生好學設計的教育。在生本教育中,教育教學的真正主體是學生,把以往教學中主要依靠教師的教轉變為主要依靠學生的學,教師的作用和價值體現在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內在積極性,組織學生自主學習。
導師制是一種教育制度,與學分制、班建制同為三大教育模式。導師制由來已久,早在十九世紀,牛津大學就實行了導師制,其最大特點是師生關系密切。導師不僅要指導他們的專業方面學習,還要指導他們的大學生活。
一、高職教育中導師制的必行之路
1.目前我國高職教學改革存在的問題。
目前高職院校教學改革已經取得一定的成績,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出現多種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方法,如項目教學、學案導學、小組協作、合作教學等各種教學手段。各種教學方法的出現在短時間內解決了部分我國高職院校與企業行業相結合的不相符合的問題,但不管怎樣的教學模式都不能滿足學生層次差異和興趣差異,導致部分學生厭學、部分學生愛學。高職專業在課程改革模式下不能極大滿足行業快速發展的需要,高職院校的課程類型多,專業課程數量多,學生在短時間的高職學習中很難滿足某個專業崗位的立足需求。
2.導師制是新時期高校教學改革的要求。
高職院校課程改革已經進入一個新的轉折期,社會的發展,行業的突飛猛進導致高職的課程改革必須在姜大源先生的多元理論下進一步推進,學生的層次不同、氣質的不同、興趣的不同等決定了課程改革要在合作教學和項目教學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導師制的教學模式將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各專業層次進行分組培養,由專任導師負責幾個學生的某個崗位的專業特長培養,從而讓學生在自己感興趣的專業崗位上深入學習研究,從而在定崗實習時最大限度地滿足崗位需求。
3.導師制是校企合作的靈魂。
根據我們對最近幾年的畢業生調研發現,當前一些畢業生存在專業優勢不明顯、與其他高校就業競爭力不強等問題,學生在工作后有一段相當長的崗位適應期。這些問題既是企業不愿意出現的,又是高職院校不愿意出現的問題。校企合作的宗旨是學校和企業在合作過程中達到雙贏狀態,企業要得到優秀的畢業生資源,學校要得到更好的教學成果。在這種特定要求下,學校和企業要深入合作,積極開展全過程雙導師制教學模式,在高職院校教學改革過程中運用師徒模式由企業和學校專業教師共同培養企業需要的高職學生。企業設計師在培養指定的學生過程中,了解企業的準職工,同時更好地將校企合作推到深層次的合作階段。
二、高職教育中生本教學的必要性
姜大源先生的基于多元智能的人才觀認為人才觀的問題,涉及一個對人才的評價標準的問題。人的智力類型不同,其成才的目標、方式、途徑也不同。意大利著名心理學家安東尼奧·梅內蓋蒂創立的“本體心理學”,專門研究人的精神活動的原始動因和對存在的理解。他指出,人具有一種天生的智慧。這種智慧有益于同環境的互動。但由于歷史的和社會的原因,人的直覺及其天生的智慧很大一部分都喪失了。如果找回失去的部分,人就可能獲得成功。在高職教學中出現了合作教學的教學互助模式,但不能從根本上滿足學生的多元化需求。以學生為本位的教學態度是職業教育的根本,學生是未來,一定能成才;學生是未來,助他成才。生本教學成為高職教學的必要途徑。
心理學研究表明:好的心態,能激發學生求知的興趣,使學生興趣濃厚,愿意自我學習。學生的心態與教師的態度是相輔相成的。教師關愛學生,學生尊敬教師,這是教育教學活動得以有效開展的前提。師生關系的和諧,是取得教學實效、體現教學魅力的重要保證。以學生為本位,從學生角度出發,設計教學。同時,一個班級的學生層次不同,興趣點不同,在專業崗位方向有不同的認識,也有不同的愛好,在教學中,我們正確引導,合理分類,以學生為本體進行崗位劃分,由企業設計師和專業教師共同培養。這樣既能滿足學生的興趣需求,又能滿足學生對專業的熱愛,從而使專業教學走上良性循環的道路。
學生是目前院校最重要的教育教學資源,學生的精神狀態、熱情度是教育教學的優質資源?!耙詫W生為主體”這一生本教學理念強調學生本體觀,學生是未來,一定能成才;學生是未來,助他成才。高職教育教學有別于本科院校和中專學校,有著特殊的定位和功能,只有應用以生本教學為主體的教育教學模式才能推動教學的產品——“學生”適應自身專業發展的需求,同時也適應目前社會和行業的發展要求。生本教學是高職院校目前的重要選擇,也是必要的選擇。
三、藝術設計專業導師制生本教學實踐
根據導師制生本教學的要求,專業老師和企業設計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相互合作,共同培養企業的準員工。下面以健雄藝術設計專業為例談談導師制生本教學實踐的探索。
1.合理分組,優化資源組合。
《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指出鼓勵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共同發展,促進師生教學相長。分組教學在目前課程改革中運用比較廣泛,而且教學效果極好。高職教學改革中小組協作在教學中有很好的成效,根據姜大源先生的基于多元智能的人才觀的理論專業課程改革不僅在課堂教學中使用小組協作,還在專業發展上進一步理清分組特點。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方案中對專業崗位設定有四大主要方向,每位學生的特長不同,興趣不同,應該制定合理的培養模式。目前藝術設計專業在課堂教學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自愿分成四組,進行專向培養。
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在大二時進行專業崗位興趣調研,由學生自己選擇合適的崗位,同時選擇合適的導師。專業崗位小組在課堂教學之外由導師組織進行特定專業崗位方向研究。
合理分組,優化分組必須具備以下幾點:事先調研,激發學生的興趣;整合專業崗位方向學習資源,使學生有的放矢;校內校外導師優化組合,提升小組靈魂;優化小組內部結構,提高小組崗位學習效率。
學生分組之前由各崗位小組的專業導師對自己崗位的研究方向及歷屆學生的優秀作品進行相應的展示。同時學生對感興趣的崗位與相應的專業導師進行面對面的溝通,增強學生對所選崗位的認識,激發學習熱情。
2.引入工作室模式,深化導師制生本教學平臺。
工作室制課外教學模式是以工作室為載體,將課程、場室等資源與崗位實踐融為一體,以專業崗位知識為基礎,以崗位專業技術的應用為抓手,以校內導師和校外導師為主導,以承接合作企業的設計項目或模擬項目為主要學習任務的,將設計與課外培訓緊密結合,由導師帶領學生在承接和完成設計項目的過程中完成綜合單向崗位設計技能的訓練。
生本教學的核心是以學生為本位,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分組不僅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與專業導師之間的互動進一步加強,提高師生的融洽度,也極大提升教師在學生中的威望,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不會出現厭學現象。
專業導師每周在固定的時間,在自己的場室對所帶學生進行藝術沙龍、專業學習、項目開發等活動,專業導師配合校外企業的專業導師一起對學生進行企業的實際項目的開發研究,同時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進行多元式的特殊專業教育。學生在學習中對企業的實際項目進行認識和最終開發,對學生而言提高專業學習能力,對企業而言節約項目的開發周期,產生新思維新創意。
工作室模式為導師和學生提供了一個專業崗位技能提升的平臺,企業導師的介入使學生和今后就業的方向有進一步的認識,解決了教學與企業需求不相符的矛盾。同時也讓相應的企業導師對自己公司的準員工有一定的認識了解,減少實習員工的培訓時間,大大節約企業的成本,也為學校帶來專業教學的有效資源。
3.多元化考核模式,強化導師制生本教學的成果。
(1)評價主體、功能多元化。高職院校課程教學評價的主體不能局限于領導,也不能局限于導師或學生。專業崗位教學評價除了反映工作室課外培養情況外,更重要的是提高導師和學生導與練的積極性,激發師生的進取心。工作室模式下的專業崗位方向培訓與一般的課堂教學教學評價不同,應建立以學生、校內外導師、其他專業教師、領導管理者共同參與的評價模式,使評價結果實事求是地反映工作室崗位培訓過程。
(2)評價方式、方法多元化。評價方式上應突破傳統的評價方式,采用專業崗位項目展示,用競爭的模式優化評價方式。各崗位小組之間進行競爭,提高各小組之間的積極性,同時也對導師加以肯定。小組內部競爭,提高組員內部相互學習研究的動力。
評價方法上應全面采用運用定量、定質的評價,做到取長補短、有機結合。在指標體系設計上,定量主要是根據一定時間內完成項目的數量進行評估;定質是根據項目的質量進行評估,主要考慮設計的美觀、功能和企業導師的滿意度。定量與定質相結合,增強了評價的科學性、客觀性,增加了評價的有效度,對導師改進工作室課外教學幫助更大。
四、藝術設計專業導師制生本教學過程的存在問題與對策
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專業創立于2009年,至今已經五年了,專業發展處于起步階段。目前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專業師資不足、企業導師資源不足、崗位資源不足等。因此,藝術設計專業在課程改革的同時不斷探索新的適合本專業的學生培養模式,優化師資結構,將廣告和裝飾課程組的部分教師邀請進來參與校內專業導師。引進優質的企業,優化企業資源庫,為專業導師制的改革注入活力。今后藝術設計專業將不斷探索導師制生本教學的實踐教學,強化專業教學效果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1.
[2]郭思樂.諦聽教育的春天——郭思樂生本教育思想隨筆[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3.
[3]何齊宗.導師制與本科人才培養研究[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