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嘯塵
【摘要】隨著我國“營改增”稅制改革的全面實施,會計專業教學內容將會發生很多變化。本文在對“營改增”進行解析的基礎上,提出了“營改增”對高職會計教育帶來的影響,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這樣不僅保證了高職會計職業教育的與時俱進,對于“營改增”的順利實施,提升高職會計專業學生的就業能力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營改增 高職教育 會計專業 對策研究
一、“營改增”稅制改革概述
為了促進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我國政府近些年進行了一系列財稅制度的改革,其中“營改增”是最重要的改革內容。“營改增”是指將以前繳納營業稅的應稅項目改成繳納增值稅,有效地克服重復征稅的弊端,對于推動產業轉型優化、激活企業創新能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方面將發揮重要的促進作用。我國“營改增”稅收制度改革體現了由點到面,步步推進的特點。自2012年1月1日在上海啟動“營改增”試點開始,我國逐步在不同行業和地區開展“營改增”稅制改革。然而受經濟下行、財政壓力大等多因素的影響,“營改增”未能在“十二五”期間得到全面推行。“十二五”期間大約僅有1/4的營業稅納稅人轉為增值稅納稅人。2016年5月1日開始,我國將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和生活服務業納入試點范圍,標志著“營改增”在我國的全面實施。“營改增”的實施,一方面將由地方稅務局征收的營業稅轉為國家稅務局征收的增值稅,使得稅務部門的稅務管理活動發生了較大的調整;而另一方面,對廣大企業的會計核算及納稅申報工作也產生了巨大影響。
二、“營改增”對高職會計教育帶來的問題
會計是我國廣大高等職業院校普遍開設的專業,每年為我國廣大中小企業培養和輸送大量的會計人員,“營改增”也將會給我國高職會計教育帶來一系列沖擊和影響,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材內容未能做到與時俱進
“營改增”將會對財經法規、財務會計及稅法等多門課程內容產生不少變化,而且相關知識內容比較復雜,因此對于教材等教學資源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高職會計專業教學最主要依據的是相關課程教材,但是目前的教材內容大部分都沒有做到與時俱進。“營改增”試點始于2012年,到今年全面實施“營改增”經歷了不到4年的時間,但是因為對于“營改增”實施過程的預計不足,導致目前我國廣大高職會計專業采用的教材依然延續的“營改增”之前的知識內容。“營改增”涉及的企業數量眾多、業務內容豐富、利益調整復雜,但是為了促進我國經濟的健康發展,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今年我國積極地將四大行業納入“營改增”,也標志著我國稅制改革邁出了實質性的一大步。全面實施“營改增”后,相比較原先的營業稅而言,其復雜性主要表現為這樣幾個方面:(1)不同行業的稅率不同,涉及的稅率較多;(2)對于業務收入的認定較為復雜;(3)相關的發票管理要求發生了較多變化;(4)會計核算及納稅申報過程較為復雜。而目前高職會計教學中所采用的教材還沒有很好地體現這一系列的變化,從而影響了高職會計專業的教學過程。
(二)校內專任教師難以應對“營改增”后的教學
今年是我國“營改增”的重要過渡時期,不僅僅使得稅務部門倍感壓力巨大,同時很多企業會計人員對于營業稅改增值稅后的會計核算和納稅申報工作也感到難以把握。雖然各地稅務部門和企業也積極開展了大量的相關培訓,但是不管是稅務部門工作人員還是企業會計人員對于完全領會“營改增”相關的政策仍需要一定的時間。而高職院校的校內專任教師本身就缺乏一線會計工作經驗,在校內又承擔了繁重的教學工作,對于“營改增”后的相關知識內容的學習需要一定的時間。高職教育的本質就要求教學過程能夠知識與技能并重,以就業為導向,提高學生的就業適應能力。因此,“營改增”對高職會計教師特別是校內專任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需要在短期內完成對于“營改增”政策的全面認識,并具有一定的實務操作能力。
(三)對學生就業帶來一定的消極影響
高職院校學生主要就業于中小企業,而中小企業在招聘的時候一般更傾向于有一定工作經驗的會計人員。相比較其他專業學科而言,會計專業知識一直處于動態變化的狀態,每年國家都會對會計和稅法相關的法律法規做出一定的調整,特別是“營改增”后對于企業會計人員提出了新的要求。原先營業稅的會計核算及納稅申報過程相對較為簡單,但是改征增值稅后其納稅申報過程及發票管理方法均比以前復雜了很多。而且這些業務如果處理不當,企業可能會面臨著一定的納稅風險。高職會計專業廣泛開設各類實訓課程,使得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具有一定的優勢。但是,最近一兩年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政策調整步伐加大,學生面臨就業的時候與學校所學內容存在著很大的區別。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從而給學生的就業帶來一定的消極影響。
三、應對措施
“營改增”對高職會計教育帶來的一系列影響的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對會計專業的專業課程的知識內容帶來了很多的變化。要想改變這種狀況,關鍵就在于積極推進高職會計專業教學內容及教學方式的改革,保證高職會計專業教育符合市場需求,從而提高學生的就業適應能力。
(一)注重對于網絡教學資源的利用
增值稅的相關知識本身就比較復雜,因此在過去的高職會計教學過程中對于增值稅的教學已經做了很大的簡化。高職會計專業學生很多就業于服務業,因此“營改增”后如果做好增值稅教學工作將會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目前高職會計專業所采用的教材絕大部分都沒有與最新的“營改增”政策相結合,但是國家相關部門在網站及時發布了“營改增”后會計核算及納稅申報的應用指南。因此在高職會計教學過程中,應當充分利用這些課外資源。特別是隨著現代信息技術迅速發展,各種網絡資源對于知識的更新表現得非常靈敏及時。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及時搜集并整理對于這些教學資源,可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相關教學內容進行更新和補充。
(二)聘任校外專家對專任教師進行培訓并參與授課
為了彌補校內專任教師對于“營改增”相關知識內容認識的不足,高職院校應該積極聘用校外專家對專任教師進行培訓并參與校內授課。一方面,可以聘用來自稅務管理部門工作人員對專任教師進行培訓并參與校內授課。因為稅務管理部門工作人員對于國家相關政策的理解更加深入,可以從國家稅收政策方面對于“營改增”的相關政策進行講解。另一方面,也應該聘請企業會計人員作為學校的外聘教師。企業會計人員長期工作在會計工作一線,實務操作能力強,因此聘用企業會計人員,可以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實際工作的各項處理過程。
(三)加強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
近些年對于高職會計教育帶來沖擊的不僅僅是以“營改增”為代表的財稅制度改革,同時“互聯網+”對生產方式及教育模式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除此以外,“中國制造2025”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一系列國家戰略的實施,對于人才的需求已經發生了變化。高職會計專業要在這一系列的變化中,面向市場需求培養出合格的人才,關鍵就在于對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不再單純地強調學生的操作技能,而在于通識能力、通用能力和專業技術能力并重,提高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只有學生擁有良好的自我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高職會計專業的學生在未來的職業發展生涯中就能適應各種外部環境的變化。因此,“營改增”雖然給高職會計教育的教學內容帶來很大的變化,但是學生只要擁有良好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就能很快社會的需求。
四、小結
雖然“營改增”短期內會對高職會計教育帶來不少的沖擊,但是“營改增”是我國不斷完善稅制制度的必然趨勢,對于促進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激活企業活力具有重要的意義。對于高職會計專業而言,應積極應對這一系列沖擊,積極完善教學資源,保證教學內容與時俱進;加強教師知識結構的完善和操作技能的提升;提高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以滿足企業對于會計人員的需求。
參考文獻
[1]井亞娟.營改增對高職會計專業實訓課程教學的影響.經營管理者[J].2016.04:385
[2]朱際璇.“營改增”給企業會計核算帶來的影響.財會學習[J].2016.13:130
[3]唐貞.“營改增”過渡的稅務會計教學銜接問題.財會月刊[J].2014.14: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