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明君 張學俊
【摘 要】實踐教學是高職院校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學生職業崗位能力和就業綜合素質提高的重要手段。通過對高職院校軟件技術實訓評價的現狀進行分析,依據企業對軟件人才的需求,提出并構建軟件技術實訓評價標準,確定評價指標及具體實施方案。
【關鍵詞】高職教育;軟件技術;實踐教學;評價標準
實踐教學是高職院校的重要教學活動,是促進學生職業崗位能力和就業綜合素質提高的重要手段。雖然很多高職院校很重視實踐教學,但是采用的實訓評價方式仍然和傳統理論教學方式類似,并且社會上對軟件技術實訓評價的研究也比較少,這都嚴重阻礙了軟件技術實訓教學工作的良性發展。本文通過分析軟件技術實訓評價存在的問題,通過廣泛的調研和反復的實踐,形成一個具有較強實踐操作性的實訓考核評價標準。
1 軟件技術實訓評價標準構建的重要性
1.1 有利于緩解實訓評價標準與企業實際需求脫節的矛盾
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距,這主要歸結于高職院校在實訓教學要求和實訓評價標準與社會實際需求脫節,不能按照企業用人需求和標準來考察和培養學生。因此在學校實訓工作中,必須按照企業需求建立考核評價機制,確保學生能力培養與社會需求接軌,從而進一步縮短學生向“職業人”轉化的過程。
1.2 有利于全面提升學生綜合職業能力
軟件技術實訓評價標準的構建能夠全面、客觀的對學生實訓環節的各方面進行綜合評估。除了對學生實訓最終成果的評估之外,更多的是對學生實訓過程中所展示的專業技能以及在實訓中體現的職業道德、團隊協作、創新能力等職業素養的評價。
1.3 有利于實現評價主體的多樣化
軟件技術實訓評價標準的構建是參照企業人才需求,邀請企業專家共同參與制定。在實際評價過程中,一方面邀請企業專家和學校指導教師共同評價,另一方面也讓學生參與到評價體系中來。評價主體的多樣化能夠使得評價結果更客觀、公正、全面,進而營造良好實訓活動氛圍。
1.4 有利于促進實訓教學工作的良性發展
實訓教學工作是一個系統性、長期性的教學活動,貫穿于學生的整個校園學習,同時也能影響到學生未來的職業生涯。只有規范實訓教學過程,完善教學實訓內容,同時標準化實訓教學考核評價機制,才能夠確保實訓教學工作的良性循環。
2 軟件技術實訓考核評價標準構建原則
2.1 遵循“工學結合”的原則
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是新形勢下職業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軟件技術實訓考核也只有通過加強與企業的密切聯系,充分了解社會和企業對高職院校學生的各項能力需求,結合軟件行業的相關標準,從而制定出符合社會和學生發展的考核標準和考核方式。
2.2 專業技能與職業素養相結合原則
職業素養是高職學生發展成為職業人所必須的基礎,必須將職業素養的教育和職業技能的訓練一起抓,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為學生參與社會競爭奠定良好的基礎。所以在制定實訓考核標準時,要將對職業素養的考核標準納入到整個實訓評價體系中。
2.3 形成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原則
既要通過結果性評價來評判學生實訓的最終效果,同時對學生在實訓項目的需求、設計、開發、測試等階段進行形成性評價,強調評價的過程性和診斷性。只有將兩者結合起來,才能對整個實訓過程給出客觀的綜合評價。
3 軟件技術實訓考核評價標準構建方法
3.1 進行企業調研,分析調查數據確定考核評價指標
企業對人才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的要求是學校進行實訓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通過走訪合作企業,進行問卷調查,與相關專家進行交流,篩選出真實有效的數據,采用SPSS軟件進行統計和分析,得出軟件開發各階段的評審指標,最終形成一個系統的評價指標庫。
3.2 通過教師訪談,確定考核評價標準實施的具體方案
通過教師訪談,了解實訓工作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制定出符合高職院校的評價實施具體方法。一方面要確保實訓考核評價指標符合實際,另一方面也要確保實訓工作考核標準中的指標體系和標準所反應的內容便于操作。
3.3 通過學生和用人單位反饋,對實訓評價的效果進行評估
學校實訓教學活動是一個持續性、周期性的教學過程。實訓考核評價標準制定也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通過學生和用人單位調研,對實訓評價的效果進行評估,從而對原有的標準和方式進行適當的修正,從而進一步完善整個教學評價過程。
4 軟件技術實訓考核評價標準構建
軟件技術實訓整個過程的評價分為三個方面:知識與技能、職業素養和項目答辯。
4.1 知識與技能考核標準
軟件技術實訓總體分為需求階段、概要設計、詳細設計、編碼、測試五個階段,每個階段需要完成相應的任務,形成階段成果物。下面以詳細設計階段和編碼階段為例,介紹知識與技能評價指標量表的具體內容:
4.2 職業素養考核標準
在軟件開發過程中,每個開發階段都要對學生進行職業素養的評審,分別由項目組成員對組內其他成員進行評審打分,同時指導教師對個項目組進行評審打分。職業素養評價指標具體內容如下:
表3 職業素養評價指標量表
4.3 最終項目答辯評價標準
在項目結束時,需要進行項目答辯,由項目組對整個項目實施的情況進行介紹,展示項目各階段的成果物,并回答相關的問題。該環節可以邀請社會人士和企業專家做答辯嘉賓參與評價。
5 軟件技術實訓考核評價標準具體實施
每次實訓根據需要選擇一個或多個實訓階段進行實訓,根據所選項目的規模將學生分成由3-5人組成的項目小組,項目組成員根據角色不同,所承擔的任務也不同。最終成績計算方法如下:
最終成績=知識與技能分數*40%+職業素養分數*30%+項目答辯分數*30%
5.1 知識技能成績根據被評審物的評審結果獲得。成績計算方法如下:
某成果物知識技能成績 = 組內評審成績*30%+教師評審成績*70%
學生在某項目組中的知識技能成績 = 該生在該項目組中各階段知識技能成績的平均分
5.2 職業素養成績計算方法如下:
學生在項目組內單次職業素養成績 =組內評審成績*30%+教師評審成績*70%
學生某項目組中職業素養成績 = 該生在該項目組中各階段的職業素養成績的平均分
5.3 項目答辯成績根據答辯評委評分匯總計算得出。計算方法如下:
學生某項目組中項目答辯成績 = 各項目答辯評委成績的平均分
6 結束語
軟件技術實訓考核評價標準的確立,兼顧了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確保學生在實訓工作中各環節表現都得到了重視。經調查發現,在新的考核評價標準下,學生學習實訓的主觀能動性得到了充分的調動,積極性和項目參與度也顯著提升,實訓指導教師在實訓評價環節有據可循,考核結果更加公平公正。同時通過用人單位走訪調查,畢業生的專業技能和綜合職業素質較往屆都有顯著提高,大大縮短畢業生融入企業時間,這都充分驗證了實訓評價標準實施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陸善興.高職院校實習實訓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職業技術教育,2010(2).
[2]時會美,張殿明.高職學生實習實訓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J].職教論壇,2010(9).
[3]李唯.高職院校軟件技術專業實訓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計算機教育,2012(10).
[4]閆春玲.高職院校軟件開發專業實訓體系構建與探索[J].職業教育,2011(36).
[責任編輯:王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