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鳳云
(吉林省樺甸市獸藥飼料監督所,吉林樺甸 132400)
加快吉林省園藝特產業發展探析
楊鳳云
(吉林省樺甸市獸藥飼料監督所,吉林樺甸 132400)
近年來,園藝特產業已成為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戰略重點,成為農業增效與農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徑。吉林省深入實施園藝特產業千億元創業與百萬畝棚膜蔬菜,人參產業以及蔬菜產業提升等重點工程。全省園藝特產業發展迅猛,實現總產值近千億元,從而為農業增效與農民增收與農村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發展產業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以下文章對存在問題,以及發展對策進行如下闡述與分析。
吉林 園藝特產業 問題 對策 發展
在園藝特產業扶持方面,國家未能把園藝特產業生產納入補貼范圍。除了幫助協調貸款外,縣(市)沒有政策性扶持資金。
園藝特產業項目多、品種雜,在生產中多以傳統方式生產,未按《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質量安全標準進行生產,特別是有些出口產品,不了解對出口國的檢驗檢測標準及要求缺乏了解。
園藝特產業基地化生產、園區化管理與公司化運作的發展模式,還處于初級階段。部分小中級園藝特產業項目,基本還處在自由式種植、松散式發展以及地攤式銷售,很難集中服務、批量外銷,保證質量也很難保證,市場競爭力難以提高。
溫室電熱電腦控溫、節水自調式滴灌與以秸稈為原料炕洞式增溫大棚,在露地蔬菜生產中實行振頻燈、遮陽網進行防治病蟲害等先進技術,還尚未得到全面普及。
在市、鄉較缺乏高級技術人才。在園藝特產業技術人員當中,許多為農業系統調劑轉行人員。
在示范園區建設專項資金投入不足。有些好項目的示范、試驗、引進與推廣資金比較缺乏。
對園藝特產業,如果想做大做強,需要加大投入力度,充分調動積極性,對園藝特產業產地要進行集中認定,對名牌產品包裝推介,打造品牌。對先進技術、優良品種以及項目示范要采取多種形式進行投資,保證引進、示范與推廣的有效實施。并在現有免費測土的基礎上,要把服務范圍擴展到食品安全標準化生產領域。
為使園藝特產業做大做強,以及增加產品在市場的競爭力并體現其中優勢,就要通過深入調研與考察,進行不同類型蔬菜大棚建造與蔬菜品種種植試驗,在抗寒、增溫、保暖、增光、抗病害以及季節性均衡生產、優良品種選育等方面,要進行不斷的探索與嘗試。真正促進園藝特產業的快速發展,要站在本省農村經濟發展的角度,切實制定符合園藝特產業發展實際的優惠政策,認真規劃好基地建設的每一個環節。在暖棚建設方面,對打井、上電、建棚、鋪路等項工作,通過組織市直相關部門、鄉(鎮)規劃發展小區與示范區,納入農村經濟考核范疇,以促進其發展。
為改變服務隊伍中人員的老化問題,以及技術落后現象,要把大中專畢業生,采取聘任制的方式,擇優充實到園藝特產服務系統中,才可把園藝特產業做得更好。并逐步恢復完善市、鄉(鎮)、村農技三級服務網,切實使其發揮應有的作用。做到機構合理、人員配置優化與職能作用強。還將采取集中利用現代化手段構建信息、銷售、技術以及市場等網絡系統,統一為農業生產的產、供、銷、儲、運、加提供全程服務。
吉林省的農業資源為發展梯次特色農業提供了良好環境。東部山區,山藥材種植與山葡萄種植成為農民增收主力;中部是糧食主產地,為長春、吉林兩個城市提供直接消費的蔬菜業、果品業、苗木花卉業等;西部是草原地帶,干旱少雨,發展豆類、葵花、辣椒等經濟作物成為首選,尤其是白城地區近年發展抗旱作物白刺、蓖麻、山杏、桑樹等,走出了治沙、治堿增收的新路。
過去在西部種植環境惡劣的地區常常是廣種薄收,現在集中精力.發展“一畝效益田”、開發暖棚經濟、建設“萬元田棚”。尤其是包括園藝、特產、經濟作物、野生采集、庭院加工等五個方面的園藝特產業成為吉林省調整農業結構,發展效益農業,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力量。
目前我國特種養殖以私營為主,規模 “小而全”不成氣候,也經不起市場波動。所以要因地制宜,確立主導產業與產品,充分優化各種生產要素,實行區域化布局,建立龍頭企業,發展適宜規模經營大戶,內聯千家萬戶,外聯國內外市場,條件成熟的可組建企業集團,以市場引導生產。
解決技術問題并創名牌品種與新產品是重點。由于特產業的大多數經營者為半路出家的精明者,因此他們所接受的專業教育很有限,只是靠長期積累的老經驗來操作管理,不利于產品質量的提高,造成特產品種退化。特產業內要不斷推廣科技成果,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特產者的素質。對品種純化、飼料配方與產品開發等開展攻關,形成各自特色,打響與創建自己的品牌。同時,創辦龍頭企業,建設商品基地,并輻射帶動農戶,推動特產基地化、區域化與專業化生產快速發展。
消費觀念在不斷改變,消費者對各類保健食品需求也在加強,各地要多方合作,并利用加入WTO的機遇,積極引進資金與技術,開發出各類新穎的特種經濟動、植物產品的深加工保健食品,力創自己的名牌,以克服產品多以鮮活上市的傳統消費習慣。
重視與利用特種經濟動物資源,搞好毛、皮、骨的綜合利用和加工,發展制革、醫藥、化工、包裝、飼料、肥料以及微量元素添加劑的生產。
要科學、客觀地評價特產品的經濟價值和經濟效益,并正確引導企業和個人參與特產種植、養殖,對可規模化發展的項目要嚴格按計劃操作,以保持產品產量和市場需求同步發展。
市場的集約化發展,使農特產品越來越受到重視。農特產品要想快速進入市場,并非易事。農特產品要以質優取勝,因此培植發展農特產品的時,就要加大科技含量并加強技術引導,才可使農特產品在市場中有一席之地。另外,還要重視宣傳,廣告效應不可忽視。在當今市場經濟發展中,培植發展農特產品,無疑是有利于農民擺脫貧困,發家致富的好辦法。只有注重科技,加大宣傳力度,才會有更多更好的農特產品溶入市場。
許冰(1963—),女,工程師,主要從事實驗室的教學與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