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的高中算是成功
河北衡水中學是一個奇跡:一方面,作為“超級中學”的標桿,它被一些社會輿論和教育專家口誅筆伐,認為是“高考訓練營”“考試機器加工廠”;另一方面,河北的學生和家長用腳投票,想方設法要擠進它的大門,全國各地來參觀學習的同行絡繹不絕……把“衡中現象”分析透徹,有助于我們正確認識高中教育的復雜現實。
包容是一種大愛
2006年,聯合國簽署殘疾人權益公約。公約第24條提出,“殘疾孩子應該去普通學校和正常孩子一起上學”。 2008年12月,德國議會通過了該公約,從而帶來了德國自實行義務教育制度以來最大的改革,也徹底改變了所有學生、家長和教師的生活。“包容”意味著教師成為一種全新的職業,殘疾孩子不能只是在普通學校陪讀,而是真的能發展其個人能力。如果說德國傳統教育體制要求學生必須適應學校,那么在“包容學校”里,學校必須適應學生——這就是根本上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