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穎
(天津市土壤肥料工作站,天津 300061)
在傳統的設施蔬菜生產中,菜農大多偏重于大量元素肥料的投入,而忽視微量元素的供應,導致土壤中微量元素不足;同時,大量元素的過量施用也易導致微量元素的生理性缺乏。如過量投入氮磷肥,會降低土壤中鈣、硼、鋅等養分的有效性,容易出現生理障礙[1]。鋅是蔬菜生長發育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土壤缺鋅常導致蔬菜生理代謝紊亂。多數蔬菜鋅元素缺乏時,頂端生長受到抑制,會出現幼葉變小、節間縮短和類似病毒病等癥狀。番茄缺鋅常導致葉片黃化萎縮,葉柄出現褐斑,葉片逐漸壞死等情況。為研究鋅肥在天津市設施蔬菜生產中的應用效果,筆者在番茄、甜椒上進行了施用鋅肥的試驗。
番茄鋅肥試驗:試驗地點設在天津市西青區王穩莊鎮二侯莊村設施蔬菜示范基地。土壤為鹽化潮土,表層土壤含鹽量3g/kg,質地粘重。周邊河水中含鹽量較高,除雨季外不適宜澆灌園田,設施園區水源為井水。供試鋅肥為粉末一水硫酸鋅,供試番茄品種為“298”。
甜椒鋅肥試驗:試驗地點設在天津市寧河縣岳龍鎮小閆莊村高效農業示范園。土壤為輕度鹽化濕潮土,質地粘重,PH值8.4。設施園區水源為井水。試驗地0~20cm土層土壤基礎地力見表1。供試鋅肥為粉末一水硫酸鋅,試驗作物甜椒,品種為“曼迪”。

表1 土壤基礎化學性質
1.2.1 番茄試驗處理
番茄試驗設四個處理,每個處理占地280 m2,栽培畦長 6.5m,寬 1.2m。
對照(CK):常規施肥,不施鋅肥,傳統溝灌。底施腐熟雞糞 120m3/hm2、牛糞90m3/hm2、磷酸二銨375kg/hm2。
處理A:常規施肥+底施ZnSO4·1H2O9 kg/hm2,傳統溝灌。
處理B:常規施肥+底施ZnSO4·1H2O18 kg/hm2,傳統溝灌。
處理C:常規施肥+追施天杰水溶肥(10-7-35)150kg/hm2+ 底 施 ZnSO4·1H2O9 kg/hm2,灌溉方式為膜下滴灌。
1.2.2 甜椒試驗處理
甜椒設五個處理,棚室大小為90m×10 m,共60畦,每個處理12畦。
對照(CK):常規施肥處理,底施雞糞165 m3/hm2、磷酸二銨1500kg/hm2。追肥采用比例為17-17-17的三元復合肥。灌溉方式為傳統溝灌。
處理A:灌溉方式和施肥量同對照,底施ZnSO4·1H2O18kg/hm2。
處理B:灌溉方式和施肥量同對照,底施ZnSO4·1H2O36kg/hm2。
處理C:底肥施用量同對照+追施ZnSO4·1H2O18kg/hm2,嘉施利水溶肥(17-17-17)做追肥。灌溉方式為膜下滴灌。
處理D:底肥施用量同對照+追施1.5 kg/hm2通豐水溶微肥,追肥為嘉施利水溶肥(17-17-17),灌溉方式為膜下滴灌。
番茄于2010年12月22日播種育苗,2月18日定植,5月12日開始采收,7月11日采收結束。采用雙行種植,行距62.5cm,株距32cm。甜椒于2011年8月28日定植,667m2栽植2000株,10月29日開始采摘,翌年5月25號采收結束。番茄試驗主要肥水管理情況見表2;甜椒試驗主要肥水管理情況見表3。其他栽培管理措施同常規。

表2 番茄灌溉及施肥記錄

表3 甜椒灌溉及施肥記錄
番茄生長情況:經過不定期的田間觀察記錄和綜合比較。對照長勢較弱,植株生長矮小,莖稈較細,坐果率低,果實小,商品性較差。處理A植株長勢較好,葉片較綠,莖稈較粗,果實較大,商品性較好。處理B植株長勢良好,葉片綠,莖稈粗,果實大,商品性好。處理C植株長勢良好,葉片深綠,莖稈粗壯,果實色澤好,病蟲害少,果大,商品性好。
甜椒生長情況:對照個別植株葉脈間失綠、黃化、生長停滯,葉片小,葉緣呈現扭曲或褶皺狀,莖節縮短,形成小葉叢生,出現缺素癥狀。果實小,商品性較差。處理A植株長勢較好,葉片較綠,莖稈較粗,果實較大,商品性較好。處理B植株長勢良好,葉片綠,莖稈粗,果實大,商品性好。處理C植株長勢良好,葉片深綠,莖稈粗壯,病蟲害少,果實色澤好,果大商品性好。處理D植株長勢較好,葉片較綠,莖稈較粗,果實較大,商品性較好。
表4試驗結果表明,常規施肥灌溉處理產量最低,為79.92t/hm2。與常規施肥相比,處理B產量提高了3.9%;處理C產量提高了8.3%;說明在傳統灌溉施肥條件下,適量補充鋅肥可以增加番茄產量。相同灌溉施肥量條件下,較高的鋅肥施用量增產效果更明顯。采用膜下滴灌追施9kg/hm2ZnSO4·1H2O的產量最高,為88.38 t/hm2,與對照相比,增產幅度達10.6%。在施用同量ZnSO4·1H2O的條件下,膜下滴灌追施比傳統灌溉底施的產量提高了5.37t/hm2,增產效果明顯。一方面分次滴灌追施可以適時適量滿足作物的生長需要,另一方面分次滴灌追施可能會降低鋅肥等的淋洗損失。
在甜椒鋅肥試驗中,常規施肥處理產量最低,為77.28t/hm2。與對照相比,處理B產量提高了7.2%,處理C產量提高了8.2%;相同灌溉施肥量條件下,處理C較處理B產量僅增加了0.8 t/hm2,說明過高的鋅肥施用量,增產效果會降低。采用膜下滴灌追施18kg/hm2ZnSO4·1H2O的產量最高,為86.85t/hm2,與常規處理相比,增產幅度達13%。在施用同量ZnSO4·1H2O的條件下,膜下滴灌追施比傳統灌溉底施的產量提高了4.53 t/hm2,增產效果明顯。在同樣的灌溉條件下,追施18kg/hm2ZnSO4·1H2O比 1.5kg/hm2通豐水溶微肥效果更好。
通過對兩個試驗的產量分析,說明在設施番茄和甜椒生產中,增施鋅肥有利于提高產量;采用膜下滴灌追施增產效果最明顯;過量鋅肥的投入增產效果不明顯,結合番茄和甜椒試驗,鋅肥的施用量在9~18kg/hm2為宜,采用水肥一體化模式追施,可不斷補充作物生長需要的鋅元素,因而效果更好。
以上兩個新建設施園區耕地存在缺鋅現象,在番茄和甜椒生產中,鋅元素供應缺乏。通過補充鋅素營養成分,不論是底施或追施鋅肥,都會有效地促進作物植株生長,具有明顯的增產作用,同時有利于改善產品商品性,提高蔬菜品質,增加菜農收入。

表4 不同蔬菜不同處理產量
[1]張曉靜.溫室蔬菜施鋅效果好[J].農業知識,2008,28:11.
[2]張穎.天津市設施菜田水肥一體化技術應用分析研究[[D].碩士論文,2013.
[3]劉志杰,郭云峰,鄭育鎖等.設施蔬菜測土配方施肥有關問題初探[J].農業環境與發展,2010,(04):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