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艷
(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 外語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
中原經濟區建設中文化遺產豫方言的生態環境
張艷艷
(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 外語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
文章探討了中原經濟區建設中文化遺產——豫方言的生態環境,主要包括宏觀生態環境和微觀生態環境。其中,宏觀生態環境主要分析了政治與教育環境因素、經濟環境因素、社會文化因素和自然環境因素。微觀生態環境探討了語言群體的態度、語言群體的意愿和家庭環境因素。這些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對豫方言的傳承和發展產生了影響,提出了保護豫方言的策略,從而為中原經濟區文化軟實力的提升提供借鑒。
豫方言 語言生態學 宏觀生態環境 微觀生態環境 保護策略
豫方言,即河南方言,世世代代流傳、使用于河南省的各個地區,是這一地區人民交流和溝通的語言媒介,雖然經歷了多年的發展和演變,豫方言的發音和表達特色仍然為人們所熟知,成為河南人的明顯標志。與此同時,豫方言也是中原文化的組成部分,是文化的重要載體,在文化傳承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中原經濟區建設這一大的背景下,河南傳統的文化底蘊發揮著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豫方言同樣發揮著其作為文化軟實力的作用,承載著中原地區深厚的文化積淀,其本身既展示了這一地區的文化特色,又為中原文化的薪火相傳提供了保障。可見,不論是在逐鹿中原的古代中國,還是在經濟科技大發展的今天,豫方言都以其無比厚重的姿態澆灌著中原地區這片沃土,為所有中華兒女提供心靈的歸宿和無限的親切,而與此同時,豫方言在與普通話共存的這個時代,更需要我們對它的保護和傳承。
本文以語言生態學(Ecology of Language)為理論依據,把語言和生態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交叉作為研究背景,根據中國知網的知識元搜索對于語言生態學的定義:在人類語言學、社會語言學等領域中研究語言和環境之間的關系及相互作用的學科……語言生態學就是把語言置于廣闊的背景之下,從系統生態學角度重新審察它、研究它、解釋它,探討生態語言系統、語言系統的生態環境、語言的生態運動等問題。語言生態學強調語言的多樣性,認為語言的多樣性和生物多樣性一樣,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條件和保障。本文將豫方言置于語言生態環境之下,強調不同方言和普通話的和諧共存,占據不同地位,發揮不同作用,不能在使用過程中造成某種方言的逐漸消亡,這對于我國文化來說將是極大的損失,對于全人類的語言研究都將是一場災難。鑒于此,本文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對豫方言的生態環境進行了探討。
(一)政治與教育環境因素
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政治和教育環境對方言的推廣和傳承產生著極大的影響。在中國古代,中原地區是中國之中,不論政治經濟地位,還是資源等各方面優勢都是其他地區無法與之相比的。因此,產生了“得中原者得天下”等說法,以彰顯這一地區的重要性。在這一時期,中原地區的語言得到了很大發展,占據了很重要的地位,成了當時毫無爭辯的主流語言。
新中國成立初期,由于我國地域遼闊和多民族共存的性質,使得很多民族和地區擁有自己的方言。為了克服語言隔閡,增進各民族之間的交流與往來,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提高各族人民的文化素養,我國決定在全國推廣普通話。經過幾十年的推廣,特別在教育領域的推廣,學生入學必須學習和使用普通話,教師必須講普通話等,使得普通話和其他地區方言相比已經處于強勢地位,同時使得豫方言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主要表現為:豫方言使用者越來越少,使用者的年齡呈現老齡化,很多河南省的年輕人不會說豫方言,再過幾十年豫方言也會面臨消亡的風險等,這樣的狀況當然與國家推廣普通話的初衷背道而馳。所以,在這樣的狀況下,為了保持語言和文化的多樣性,保證豫方言的代代傳承,要采取措施保護豫方言。
當前,隨著中原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中原經濟區的全面建設正如火如荼地開展,豫方言作為中原文化的一部分,在中原經濟區建設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河南省的全體領導班子都達成了共識,都深刻地體會到了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性,也認識到了獨具特色的豫方言必須代代相傳。在這樣的政治環境下,豫方言的保護和傳承得到了強有力的保證。
(二)經濟環境因素
經濟環境因素對于豫方言的使用產生很大的影響。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河南省都是傳統農業大省,農業在經濟發展中占據重要地位,而與此相對,工業的發展與其他地區,特別是沿海和南方地區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這種狀況導致河南省成了勞動力輸出大省,很多河南人選擇外出到工業相對發達的地區務工。這些外出務工人員在與務工地區人們的交流過程中,也會選擇普通話或當地語言。這樣,就降低了豫方言在這類人中的使用率。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人口流動加速,很多外來人口涌入河南,這些外來人口在河南生活、定居,提高了中原地區語言的多樣性和普通話的使用率,使得掌握普通話并用其進行交流越來越必要。
此外,隨著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中原地區的城鎮化率不斷提高,大批農民到城市從事工業、商業、服務業等方面的活動,而在此過程中,豫方言也在不斷與城市中的普通話相交叉,并受到很大的影響,發生了一定的變化,有向普通話靠攏的趨勢。有的進城農民為了避免溝通障礙,干脆選擇用普通話交流,使得豫方言受到了很大的沖擊,淪為弱勢語言。
在中原經濟區的建設過程中,河南省加大了招商引資力度,力圖加快工業化進程,吸引大量企業來豫投資建廠,支持和鼓勵本地企業做大做強,這其中包括富士康科技集團、華南城控股有限公司、婭麗達服飾有限公司、雙匯集團等競爭力強的企業。在此背景下,大批河南農民工和技術工人等不再到外地務工,而可以在家門口就業,不僅增加了本地就業機會,帶動了本地經濟發展,還提高了豫方言的使用率,為豫方言的傳承、推廣和使用創造了更好的經濟環境。
(三)社會文化因素
社會文化因素同樣對于豫方言的使用產生影響。社會文化因素是一個復雜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但其至少包含意識形態創造的精神財富,包括風俗習慣、道德情操、宗教信仰、學術文學、藝術等內容。一方面文化包含語言的范疇,另一方面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物質生活得以極大改善,人們對于精神財富的需求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在追求精神財富的過程中,人們會越來越多地接觸到不同的風俗習慣、文學和藝術作品,這些無疑對豫方言的藝術形式和傳統表達是一個沖擊。此外,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相互間的文化交流和交往,加快了不同社會文化因素的融合,這種融合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傳統豫方言的代代相傳。
在中原經濟區建設過程中,河南的振興需要文化軟實力作為硬支撐,要著力推動文化各因素的發展已經成為經濟區全體人民的普遍共識,借此發展東風,豫方言正迎來一個新的傳承和傳播機遇。發展中原經濟區的豫方言綠色文化產業,創造具有豫方言特色的文化產品,繼續發揮傳統豫文化的優勢,這些都將為豫方言的傳承和發展提供千載難逢的機遇。
(四)自然環境因素
自然環境是生物的生存環境,包含的因素復雜且廣泛,包括空氣、陽光、水、土壤等其他無生命物質。人類是自然環境的主體的一部分,人類的各項生產和生活活動都對自然環境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而與此同時,自然環境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著變化,影響著人類的活動。近年來,人類逐漸認識到自然環境與人類的密切關系,主張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維持自然界生態平衡,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這些自然環境的因素會直接或間接地對豫方言使用活動產生影響。
例如,由于河南省獨有的自然環境因素和其他地域因素的共同影響,中原地區自古以來就以農業為中心,以農業為主要產業,農村人口占據全部人口的絕大部分,城鎮化率較低。而與此同時,豫方言在世世代代以農耕為主要經濟來源的人群中使用率還是相對較高的。隨著中原經濟區建設如火如荼地開展,對于自然環境的保護也提上了日程,將走出一條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產為代價的“三化”協調、科學發展之路,合理利用區域內自然資源,而在此過程中,豫方言的傳承會得到新的發展。
(一)語言群體的態度
使用方言群體的態度對于該語言的傳承和發展產生很大的影響。為了調查豫方言使用者的語言使用態度,筆者隨機采訪了河南省周口市街頭的部分民眾,當問及“你為什么使用豫方言交流?”這個問題時,很多人的回答是“用家鄉話(豫方言)交流感覺親切”;當問及“你出去到省外的時候說河南方言會覺得很土嗎?”這個問題時,大部分人給出了肯定的回答,所以他們會在和外地人交流時盡量避免使用豫方言;當問及 “你覺得豫方言會一直被使用下去嗎?”時,大部分的回答是肯定的,他們覺得豫方言不會消失。由以上三個主要問題的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在河南省內部交流的時候,人們還是傾向于使用倍感親切的豫方言,人們也對豫方言的傳承充滿了信心,但是走出河南,還是會覺得豫方言土,為了不影響自己的形象,寧可使用普通話。可見,豫方言存在生存和發展的土壤,但是還需要提高人們的普遍認同感。
(二)語言群體的意愿
語言群體使用方言的意愿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豫方言的傳承和保護。筆者隨機調查了鄭州市的部分市民,結果發現對于豫方言的使用存在幾方面的差異:主要包括年齡的差異和城鄉的差異。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年長一些的市民用豫方言進行交流和日常溝通的意愿強烈。特別表達一些意思的時候,他們會覺得用豫方言更能貼切地傳達要表達的意思,而用普通話就失去了一些韻味。與此相對,很多年輕人更傾向于使用普通話進行交流,用豫方言交流的意愿相對來說要削弱很多。這樣就造成了豫方言的使用者年齡呈現老齡化趨勢,引起了豫方言會不會逐漸斷代、甚至消亡的擔憂。同時對于豫方言的使用也存在城鄉差異,城市居民更愿意用普通話交流,而農村居民更愿意用豫方言進行交流,這兩類人群在方言的使用意愿方面存在很大不同。
鑒于以上調查結果,在中原經濟區建設過程中,還要針對這些差異改變人們對于豫方言的不當認識。
(三)家庭環境因素
家庭環境因素同樣對于豫方言的使用產生很大的影響,其中包含家庭傳統因素、家庭成員受教育背景、家庭成員的意識等多方面內容。調查顯示,在農村家庭中,成員之間更傾向于使用豫方言進行日常交流,而與此相反,大部分城市家庭用普通話交流得更多一些。此外,受教育程度也會影響方言的使用。一般情況下,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家庭,使用豫方言進行溝通的頻率越低,二者呈負相關走勢。基于這種情況,在中原經濟區建設過程中,要采取措施保護豫方言,保證豫方言有效傳承。
基于以上分析,豫方言的傳承、推廣和保護不僅受到宏觀因素的影響,還受到微觀因素的影響,在普通話普遍推廣、宏觀和微觀生態環境因素不斷發生變化的今天,豫方言逐漸處于弱勢語言的地位。因此,在中原經濟區建設過程中,作為文化遺產的豫方言應該得到有效的保護。從生態視角進行分析,對于豫方言的保護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其一,設立方言保護區,選擇方言繼承人。這項措施能夠直接、有效地對豫方言進行傳承和保護,采取文字和口口相傳相結合的方式,確保方言傳統。其二,營造和諧的雙語生態環境,即普通話和豫方言和諧共存。普通話和方言各自發揮不可取代的作用,不論是作為官方用語,還是作為日常交流用語,抑或作為鄉情的凝聚力,普通話和豫方言都各有優勢,各有存在的價值;其三,以方言表達的藝術形式對方言的保護作用,其中包括影視劇作品、書籍出版物等;其四,媒體的推廣作用,即大眾媒體對于豫方言認可度的提高,可以起到很大的輻射作用,直接影響人們對于使用豫方言的態度和意愿等。
豫方言具有復雜的宏觀生態環境和微觀生態環境,在中原經濟區建設過程中,豫方言的傳承和發展既受到了很大的挑戰,又迎來了可喜的機遇。因此,豫方言作為寶貴的中原文化遺產的一部分,作為河南省文化軟實力的構成因素,對于中原經濟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都會起到重要作用,豫方言應該得到有效的傳承和保護。
[1]段亞廣.豫方言研究的歷史和現狀[J].周口師范學院學報,2008(3).
[2]馮廣藝.時代呼喚語言生態意識[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2012,(4).
[3]敬文東.被委以重任的方言[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4]徐曼.豫方言生產現狀及面臨的危機[J].焦作大學學報,2014,(1).
[5]張輝.豫西南方言研究三十年[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4).
本文為2014河南省軟科學研究項目:《中原經濟區建設中文化遺產豫方言的生態環境與保護策略研究》(項目編號:14240041032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