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鳳琴
(合肥學院 思政部,安徽 合肥 230601)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情境式教學模式探析
朱鳳琴
(合肥學院 思政部,安徽 合肥 230601)
依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的課程定位、客觀存在的教學現狀及現代大學生的思想特征要引入情境式教學模式。為有效地運用情境式教學模式,要把握學生的情感要求,溝通師生之間的情感,創設必要的情境,以達到利用情感的兩極性特征,引導學生明辨是非美丑,提高認識能力;利用情感的感染性特征,互激互勵,促進學生素質提高;構建和諧師生關系,達到“原理”課教學最佳效果。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 情境式教學模式 教學效果
情境式教學模式是指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要求,針對學生注重情感感知而又崇尚社會正義的心理特點,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學生到選定的典型情境中,調動學生參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以下簡稱“原理”課)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和感悟受到教育的教學模式。情境式教學之“情境”,實質上是人為優化了的環境,這種充滿美感和智慧的環境氛圍,往往會與學生的情感、心理產生共鳴而契合,促使學生在現實環境與活動的交互作用的統一和諧中,充分發揮自我潛能,主動獲取知識,最終實現素質的全面提高與個人的充分發展。
(一)從課程定位看必須引入情境式教學模式。
“原理”課旨在教會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觀察、分析和研究各種問題,它就像一座連接社會和理論的橋梁,一方面使學生汲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精神營養,另一方面為學生提供把知識物化到實踐的理論指導和精神動力。從內容看,馬克思主義理論多半是以抽象的概念、范疇和邏輯推理的方式表現的,對它的理解和掌握需要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從課程特點看,馬克思主義理論具有價值性和真理性相統一的理論品質,主要針對的是學生的主觀世界,是觸動學生心靈的學科。這就需要運用情境式教學模式觸動學生心靈,啟發學生思維。為此,把情境式教學模式引入“原理”課教學,有助于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
(二)客觀存在的教學現狀需要引入情境式教學模式。
長期以來,“原理”課教學往往遵循這樣一個模式,那就是機械地從基本概念出發,通過邏輯推理引出相關的原理,然后圍繞這些概念、原理進行論證,或者結合某些具體事例加以解釋。區別在于教師教案的厚薄不同,規定的學時不同,羅列的例證詳略不同,而從章節編排、觀點表述、論證思路等方面基本上大同小異。這種的教學模式,抹殺了教學對象的復雜性和教學內容的多樣性,忽略了不斷變化的現實生活,忽略了學生所關心的實際問題,忽略了學生實際缺乏哪些精神營養,最后只能以一種說教的形象而導致教學對象的逆反心理,從而導致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效率低下,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因此,運用情境式教學模式對于增強“原理”課的實效性尤為重要。
(三)現代大學生的思想特征要求引入情境式教學模式。
在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一體化趨勢日益加劇的今天,人們的思想觀念、價值觀念、生活方式、思維方式都發生很大變化,當代學生思想活躍,接受新事物、新信息非常迅速,學生思想呈現出比以往更多元和復雜的趨向。一是認知方式偏重感性化,多數學生注重自身感受和體驗,忽視理論學習,情感因素更多地滲透在其認知方式之中;二是個體獨立意識膨脹化,在認知、意志、情感等方面更注重自己意識的獨立性,強調個性化;三是價值取向多元化,對統一的價值目標和價值取向要求存在強烈的逆反心理?!霸怼闭n要適應這種新變化的要求,必須運用情境式教學模式尋找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
(一)把握學生的情感要求,是運用情境式教學模式的基礎。
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的主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動學生探求知識并帶有情緒體驗色彩的意向。隨著這種情緒體驗的深化,會進一步產生學習需要,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在“原理”課中,由于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很多,學生常覺枯燥乏味。特別是有些教師常常把馬克思主義理論當做是單純的知識識記,嚴重削弱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學習時沒有愉悅感,影響學生對基本原理的掌握和思想覺悟的提高。所以在授課時,根據教材的具體內容,可以采取不同方法,讓學生興趣盎然,非聽不可,從而激發相應的情感。事實證明,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開展積極的思維活動,促使他們的智力活動處于興奮狀態,從而達到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認知的目的。
(二)溝通師生之間的情感,是運用情境式教學模式的條件。
當代學生自我意識逐漸增強,不再輕信和盲從,他們喜歡發表不同于他人的意見和看法,這就需要教師取得學生的信任感,發揮自己在情境教學中的導向作用。教師只有“臺上是良師,臺下是益友”,對學生亦師亦友,才能獲得學生的敬愛和信賴。心理學研究表明,教師關心愛護學生,并對學生寄予希望,學生就愿接近教師,樂于接受教師的教育,學生進步就快。反之,學生與教師關系疏遠,甚至對立,進步就慢。師愛這種感情力量對學生非常重要,它是推動學生前進的心理動力。愛護和關系學生,要在理解的前提下,尊重學生人格,維護學生自尊,對學生一視同仁。并做學生的良師益友,讓學生愿意敞開心扉,接受教育,這樣就可以真正地做到“親其師”而“信其道”。
(三)創設必要的情境,是運用情境式教學模式的關建。
運用情境教學法要以情生情,以理激情,借景生情,讓學生置身特定情境中,以便根據教學預期觸發學生某一方面的情感。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法進行:
1.情緒渲染法。教師要以自己真摯的情感感染、打動每一位學生。在傳授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過程中,使學生對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在情感上引起共鳴。教師必須在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選擇典型材料,通過感人的講解,調動和強化學生積極的情緒體驗。教學要符合學生的特點,鮮明生動而不失邏輯性,準確簡單而不失趣味性。要特別重視語言直觀教學,通過豐富而準確的表情,恰到好處的動作等情緒渲染,感染和教育學生。
2.情境展示法。教學情境的展示,將深奧、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使其產生身臨其境之感,觸景生情,營造熱烈、活躍的教學氛圍。可以通過諸如圖片、影視資料、音樂、小品、漫畫等手段,展示直觀、具體、生動的教學情境,緊扣教學內容,將創設問題、展示資料、課堂討論與正確引導四者密切結合,讓學生帶著問題欣賞、欣賞過后討論,教師則加強引導,對資料內容進行梳理,以實現理論升華,以感染和教育學生。
3.自我體驗法。通過角色效應,創設問題情境,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情境教學可以通過角色轉換原理,使學生從教學過程中等待接納的“被動角色”轉變為“主動角色”,也就是為學生創設一種與教材密切相關的活動情境。學生若能成為學習的主動角色,就會主動投入、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意識就在其間逐步形成,逐步強化。也可以通過學生自己的“現身說法”進行自我教育,如學生社會調查的匯報、熱點問題的辯論等,都會創設一種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
(一)利用情感的兩極性特征,引導學生明辨是非美丑,提高認識能力。
情感的兩極性,指人們在一定的情境中,對不同的事物會產生兩種對立的情感,表現為積極肯定和消極否定兩個方面,當學生對“原理”課有了感情,就會努力理解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認真學習“原理”課的基本原理,提高認識問題的能力;反之,就會精神不振,無心向學,甚至厭學。再者,當學生耳聞目睹社會上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先進人物和事跡時,就會產生敬佩、仰慕的情感,當學生窺見那些損公肥私、損人利己的丑陋現象時,就會產生反感、厭惡情緒,這是因為以往的教育已使他們具有了一定的判別能力。教師可以有意識、有針對性地利用情感的兩極特征,在學生已有的判斷能力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分析和認識真、善、美值得敬佩、仰慕及假、惡、丑應該遭唾棄、厭惡的原因,提高學生分析和認識問題的能力。因此,這種教學模式可以達到思想理論教育“潤物細無聲”的理想教學境界,使學生在體驗中獨立思考,交流學習,進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利用情感的感染性特征,互激互勵,促進學生素質提高。
情感的感染性,是指由人與人之間情緒的相互感染而引起情感共鳴。寓理于情是進行“原理”課教學的基本方法,通過情境式教學模式,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積極的情感交流,增強學生對教師的信任感,使知識交流借助情感交流達到應有效果。為此,一要言之有理,以理服人。教師憑借堅實的理論功底,講出馬克思主義理論深厚的歷史感、強烈的現實時代感和巨大的邏輯力量,方能凸顯理論自身的魅力;二要聲情并茂,以情動人。聲即語言表達流暢、邏輯嚴謹、恰如其分;情即飽滿的精神狀態和富有激情的情緒,情真意切;聲情交融、富有生氣與熱情,從而獲得強烈的課堂藝術感染力;三要以自身人格的力量,教書育人。教師這種人格的力量是融理想、信念、品格、情操和教養于一身,教師基于這樣堅定的理想和信念及扎實的理論功底之上的對馬克思主義的真情實感,對學生產生極大感染力,從而促進學生理論素質和思想素質的提高。
(三)構建和諧師生關系,達到“原理”課教學最佳效果。
教學過程教師不僅是知識的簡單傳授者,而且是學生在知識取得與形成過程中的促進者和合作者,簡單地說,教師的作用就是引導、監測和幫助學生完成發現和解決問題的整個活動過程;學生不是教學活動的隨從者,而是教學活動的主角。在“原理”課的教學中,情境式教學能協調師生關系,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形成無形的群體凝聚力,這種凝聚力又能轉化為催人奮進的動力和克服困難的戰斗力。要創設良好的情境,將教師和學生同時納入多種互動的情境之中,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師生之間才能形成情感“合流”,心心相印。實踐證明“原理”課的最佳效果,是社會意志、教師意志和學生意志三者的和諧統一。建立和諧的師生情感關系,是增強教學效果的前提條件,也是“原理”課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
[1]梁桂麟,徐海波.當代高校公共理論課教育教學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2]謝建芬,張小綠.“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主體性發展”教學模式的構建[J].教育與教學研究,2009.12.
[3]陳媛.構建“馬克思主義原理概論”課情境教學模式的探討[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0.04.
合肥學院科研發展基金重點項目(項目編號:13KY10ZD);安徽省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項目(項目編號:2013szxm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