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系統論述10噸流化床鍋爐燃燒系統設計,合理布置燃燒系統,保證燃燒穩定,防止結焦。
關鍵詞:流化床;燃燒系統;床溫
鑫北源研發中心始終致力于循環流化床鍋爐的開發、設計與制造,第一臺116MW循環流化床鍋爐投運至今,技術上精益求精,不斷進行優化更新,在流化床取得了長足進展,本文將簡要介紹10t/h流化床燃燒系統設計特點。
1 鍋爐主要設計參數及條件
1.1 鍋爐的容量和參數
鍋爐型式:循環流化床蒸汽鍋爐
鍋爐型號:SHX-10/1.25-HM1鍋爐
額定蒸汽溫度:193℃
額定給水溫度:20℃
冷空氣溫度:20℃
排煙溫度:150℃
鍋爐計算效率:87.5%
1.2 煤質分析
2 鍋爐布置特點
本爐系低壓參數、雙鍋筒、自然循環蒸汽鍋爐,采用循環流化床燃燒方式、高溫旋風分離器,鍋爐室內布置,全鋼架焊接結構,燃用褐煤,固態排渣。
鍋爐主要由三部分組成:水冷系統、絕熱分離器和尾部煙道。
水冷系統包括爐膛和鍋爐管束,爐膛四周和頂棚布置有膜式水冷壁,底部為布風板。爐膛前部布置一個絕熱旋風分離器,返料閥閥位于旋風分離器下,與爐膛和分離器的料腿相連接。爐膛、分離器和返料閥構成了粒子循環回路。上、下鍋筒之間布置了鍋爐管束作為對流受熱面。
尾部煙道為護板式結構,煙道內布置H型省煤器。
鍋爐采用支吊結合的固定方式,除上鍋筒、旋風分離器、H型省煤器及尾部煙道護板為支撐結構外,其余均為懸吊結構。
3 煤的著火及燃燒穩定性判別
設計、校核煤種均為褐煤,屬于較易著火、穩定燃燒的煤種,在燃燒設計中采取有效措施,可保證低負荷穩定燃燒。
4 煤的燃盡特性判別
本工程設計煤、校核煤均屬較易燃盡的煤種,為提高鍋爐投運后的經濟性,在燃燒系統設計時,采取有效措施來保證燃煤的良好燃盡。
5 煤的結焦特性判別
本工程設計煤、校核煤結渣中等,但水分較高,所以本工程在設計的燃燒時,應對防止爐內結焦給予重點考慮,并采取必要措施。
6 燃燒系統
6.1 燃煤量
鍋爐小時燃煤量:設計煤種2232kg/h,校核煤種2112kg/h。
6.2 燃燒系統設計
6.2.1 燃料供應系統。原煤經兩級碎煤機破碎(粒度<8mm)后由皮帶輸送機送入煤斗,煤斗里的煤經過給煤機進入回料閥返料管,與分離器分離下來的灰一起進入爐膛燃燒,鍋爐給煤點為1處。給煤機為螺旋給煤機,出力0~3t/h,煤的顆粒度≤8mm(個別粒徑≤10mm),并使1mm以下的煤粒份額在40~50%之間。
6.2.2 一次風、返料風及播煤風系統。鍋爐采用平衡通風。鼓風機提供的風量95%從布風板下引入,流化床料,此外,為確保回料閥返送物料以及給煤輸送,還提供總量約為5%的流化輸送風,經由回料閥返料管攜帶煤及分離灰進入爐膛。鍋爐布風系統由等壓風室、布風板及風帽組成。整個布風裝置均由布置在水冷壁上的密封件支撐,并隨著水冷壁自由膨脹。密封件同時維持風室與爐膛間的密封。
布風板采用20mm厚的鋼板制成,布風板上布置有兩種型式的圓柱形風帽,其中布風板四周及冷渣管附近的風帽小孔開孔稍大,以利于床面上均勻布風。風帽呈等邊三角形布置,點火為全床一次點火啟動。
風帽材料采用:RTSi5。該材料具有很好的耐磨性。
等壓風室進風管上安裝有快速關閉門。
6.2.3 煙氣系統。爐膛產生的煙氣從爐膛出來后先經過旋風分離器。在旋風分離器里,較粗的灰被分離出來,煙氣進入鍋爐尾部受熱面,經過省煤器、布袋除塵器和引風機,經由煙囪排入大氣。
6.2.4 床料系統。鍋爐冷態啟動時,需要預先往爐膛底部細砂作為床料。
6.2.5 旋風分離器回料系統。分離器進口尺寸為1000×440mm,進口煙速約為22m/s,外鋼殼由Q235-A鋼板卷制而成,鋼殼內敷一定厚度的由耐磨材料構成的爐襯,其內徑為φ1700mm。分離器芯管直徑為φ800mm,整個分離器及其底部的送灰器均支吊在構架梁上。分離器下設有一送灰器,其作用在于將料柱中的循環物料返送至爐膛內再燃燒。
6.2.6 爐墻及密相區。本鍋爐在爐室部分采用膜式壁敷管爐墻,過渡煙道及尾部豎井煙道,均采用輕型爐墻,重量支承在構架上。鍋爐正常運行情況下,當環境溫度為25℃時,爐墻表面設計溫度≤50℃。
密相區耐磨采用耐磨耐火澆注料,旋風分離器采用高耐磨異形磚砌筑,其頂部,中心管,入口處及底部下灰處均采用耐磨澆注料,以提高其使用壽命。
6.3 燃燒系統計算
6.3.1 床溫選擇。按干燥無灰基揮發分Vdaf=50.22%及48.19%查設計導則,應將床層溫度控制在820~920℃之間,但考慮到燃料中含S量及含N量均相對較少,選取較高床溫880℃,有助于燃料燃盡降低q4損失,提高鍋爐效率;燃燒穩定,減低結渣傾向;降低爐膛高度,降低金屬耗量;提高尾部煙道入口煙溫,增大傳熱溫差,降低金屬耗量。
6.3.2 爐膛斷面。爐膛斷面1200×2400,流化速度為4.5m/s。
6.3.3 負荷調節。設計燃料在30%~40%負荷時,不加輔助燃料可以穩定燃燒,負荷調節比較大。
6.3.4 可靠的防磨措施。運行中由于大量高溫循環粒子不斷流經燃燒室、分離器和返料裝置,所以存在著磨損問題,為使鍋爐長期安全可靠運行,在以下表面采取了防磨措施:高溫旋風筒及料腿內表面、返料裝置內表面、旋風筒和對流煙道之間的連接煙道內表面、下部燃燒室內表面和布風板上表面、燃燒室出煙口及與出煙口相鄰的前墻水冷壁管部分外表面。
7 結束語
10噸循環流化床鍋爐是我廠獨特優化產品,采用旋風分離回送燃燒系統,尾部配置公司專利技術H型省煤器,節能減排潛力巨大。
參考文獻
[1]DL/T 5240-2010.火力發電廠燃燒系統設計計算技術規程[S].
[2]GB/T 5751-2009.中國煤炭分類[Z].
[3]陳學俊,等.鍋爐原理(上、下冊)[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81.
[4]岑可法,倪明江,駱仲泱,等.循環流化床鍋爐理論設計與運行[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1998.
作者簡介:張起云(1972,11-),女,黑龍江省哈爾濱,本科學歷,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