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娜 楊亞軍
摘 要:本文介紹了摩擦桿施工機理,基于高強度地層的力學特性,針對硬質地層使用摩擦桿鉆進時遇到的打滑等問題進行深入分析,提出了鉆齒和操作等方面的支持理論,對于拓展摩擦桿使用范圍和提高鉆進效率大有益處。
關鍵詞:摩擦桿;硬質;旋挖鉆機
1 引言
近年來,為了滿足高速鐵路對基礎沉降的限定,有關部門對高鐵樁基承載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從而出現了大樁徑,深孔樁。而機鎖式鉆桿受到鉆孔深度的限制,深孔樁(>60m)只能選擇摩擦式鉆桿施工。然而較機鎖式鉆桿而言,摩擦式鉆桿能夠提供的加壓力較小,對硬質地層的鉆進能力較弱,而且從已有實例來看,摩擦式鉆桿在硬質地層的鉆進過程中常常遇到打滑,不能進尺的現象。實際上,對于硬質地層中部分全-強風化巖(包括花崗巖,泥-鈣質砂巖,砂質泥巖等)或是密實度較高的粘土層而言,如果選用恰當的鉆具并配合適當的操作方法,采用摩擦式鉆桿是能夠高效鉆進的。
2 摩擦式鉆桿施工機理分析
摩擦式鉆桿的進尺加壓力由未被動力頭托住的鉆桿重量,鉆斗的重量以及可變加壓力f三部分組成。由于鉆桿和鉆斗在制作時其質量已經確定,因此提高鉆機的進尺加壓力,只能從可變加壓力f入手。可變加壓力f與地層提供的反扭矩有關,其形成過程如圖1所示。
圖1 鉆機加壓力關系示意圖
其值可以通過下式計算:f=f摩=kN=k(M/R),其中k為鉆桿鍵條間的摩擦系數;R為扭矩傳遞半徑(鉆桿半徑);f摩為桿間的摩擦力。由于f摩小于加壓力F,因此在桿上施加大小為F的加壓力時,其能傳遞的有效加壓力大小與f摩相等。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負載反扭矩M和加壓力F是可變加壓力f形成必要條件,兩者缺一不可。其中加壓力F通過人為操作可以實現,但負載反扭矩的形成則與鉆進的地層有關:對于較松軟的泥沙層,由于其結構較為破碎,極易鉆進,所以不能形成多大的反扭矩;而對于硬質地層,如果避免了鉆斗在地層上邊的打滑,則可以形成較大的反扭矩,進而產生較大的可變加壓力。但在硬質地層的實際鉆進過程中,鉆斗常常打滑,幾乎不能產生反扭矩。因此解決鉆斗的打滑,則是解決摩擦式鉆桿鉆進硬質地層的關鍵[1]。
3 鉆斗在硬質地層打滑的原因分析
鉆斗在硬質地層打滑的實質就是鉆斗斗齒不能有效嵌入地層中,而造成此種現象的原因與地層的承載力和鉆斗有關。由于地基承載力為不可控因素,下面具體分析鉆斗對硬質地層鉆進的影響。
3.1 雙底撈砂鉆斗在硬質地層中打滑的機理分析
(1)斗齒的布置個數要盡可能少,而且要盡可能切削到整個鉆進面。摩擦式鉆桿在最初接觸地層時,由于不能建立可變加壓力f,這時的進尺加壓力實際為一恒定值,作用在單個斗齒上的加壓力與斗齒的個數成反比。這樣,斗齒個數越少,作用在單個斗齒上的加壓力越大,鉆齒也更易嵌入地層中。但是斗齒個數過少會導致鉆具不能切削到整個鉆進面,在切削過程中鉆進面必然會被切削成多個環形體,這時鉆斗將被這些不能切削到的地方托住,而斗齒則在切削過的凹槽中空鉆,導致不能鉆進。
(2)斗齒角度應設置在50°~53°之間。較大的斗齒角度能夠提高加壓力,但過大的角度必然會導致“掰齒”現象的產生。
(3)適當減小定位錐刀的高度,其高度最好略低于斗齒高度。定位錐刀起到導向的作用,避免斜孔的產生,正常其高度高出斗齒約50mm。但在硬質地層中,定位錐刀與鉆進面接觸后,由于鉆桿與鉆斗重力不能克服地層的阻力,鉆斗會被定位錐刀托起,導致斗齒始終不能與鉆進面接觸,不能鉆進。
(4)對于大樁徑硬質地層的鉆進,為保證單個斗齒壓力,應加長合理位置處的齒長,讓其獲取更大的加壓力,從而更易嵌入地層。大樁徑鉆進時,由于斗齒個數較多,如果同時讓全部的斗齒接觸地層,可能會出現單齒壓力較小,不能達到嵌入地層的壓力值。因此可考慮加長某些斗齒,使其長度超過定位錐刀10~20mm,讓其先嵌入地層。邊齒是受剪力最大的齒,對于大樁徑樁孔,如果讓其先吃土會有“掰齒”的可能,所以考慮加長受剪力較小處的斗齒。
3.2 錐螺旋鉆斗在硬質地層中打滑的機理分析
錐螺旋鉆斗主要用于輔助中風化及以上巖層的鉆進,需配合雙底撈砂斗或筒鉆使用。其特殊的錐形構造使鉆斗頭部的截齒能夠獲取較大的初始加壓力,從而能夠較快的鉆入巖層;而且隨著鉆頭的鉆進,鉆頭的其它截齒也開始鉆進地層,由于有前期截齒制造的自由面,其鉆進也相對較易。
但由于此類“硬質”地層粘性大,彈性大,且被壓實后硬度增大,采用錐螺旋鉆頭鉆進時,其特殊的錐形構造,反而使鉆頭頭部極易被糊住,而造成鉆齒失效,整個螺旋鉆頭被托住的現象。不能持續鉆進后,水或泥漿便進入鉆斗與鉆進面之間而潤滑,便形成打滑。應當來說,錐螺旋鉆頭并不適合此類“硬質”地層的鉆進。但是由于其鉆進的初始阻力較小,如果能在鉆進面上制造若干自由面,就可以有效減少糊鉆,實現鉆進[2]。
4 摩擦式鉆桿在“硬質”地層施工驗證
4.1 砂質泥巖巖層的鉆進
此處樁徑1.5m,樁深約80m,采用SR280R旋挖鉆機鉆進。由于鉆深較大,采用6×15摩擦式鉆桿配合Φ1.5m的土層雙底撈砂鉆斗施工。現場40m處遇強風化泥質砂巖,其平均單軸抗壓強度在10MPa左右,鉆進出現打滑進尺慢現象。
經過現場觀察,發現鉆斗的定位錐刀過長,而且斗齒磨損嚴重,建議按照3.1所述的鉆斗布齒原則進行改進。改進后,鉆機順利鉆進,鉆進時間由最長的6天縮短為13小時,為創造了極大的經濟效益。
4.2 強風化花崗巖巖層的鉆進
此處樁徑1.5m,樁深約71m,采用SR250R旋挖鉆機鉆進。由于樁深較大,采用5×15摩擦式鉆桿配合Φ1.5m的土層雙底撈砂鉆斗施工。鉆進約50m即遇強風化花崗巖,但直至70m后,才出現打滑不進尺現象。實際上,打滑除了與70m后的地層承載力可能變高有關以外,還與鉆桿的長度有關。5×15摩擦式鉆桿的有效鉆進長度約為71.4m(包含鉆斗高度約2.3m),鉆進約69m時,整個鉆桿均被動力頭托住,這樣鉆進初期的加壓力實際僅為鉆斗的重量。
通過現場觀察,雖然鉆斗上布置的全為新齒,但鉆斗的定位錐刀過長,對鉆進起到了阻礙作用,建議將定位錐刀割短至與斗齒高度平齊。改進后,順利成孔。
在移至下一樁位時,采用改進后的鉆斗依然不能進尺,建議采用6×15摩擦式鉆桿配合Φ1.5m的土層雙底撈砂鉆斗施工,施工順利進行
5結束語
摩擦式鉆桿越來越多的用于深孔樁的鉆進,而且對于大多數深孔樁而言,一般不會入至基巖,屬摩擦樁類。這樣,鉆進中遇到的硬質地層大多屬于本文涉及的全-強風化巖(包括花崗巖,泥-鈣質砂巖,砂質泥巖等)或是密實度較高的粘土層等。采用摩擦式鉆桿在此類硬質地層的鉆進時,應遵循兩個思路,其一是增加單齒加壓力,其二是在鉆進面處制造自由面。當然,由于摩擦式鉆桿自身的設計因素,其不能用于鉆進中風化及以上的土層。
參考文獻
[1]黎中銀,王宏偉,解大鵬. 旋挖鉆機入巖機理和鉆巖效率的分析 [J].建筑機械, 2008, 1
[2]朱迪斯,黃玉文,史新慧. 旋挖鉆機巖石鉆進試驗[J].探礦工程(巖土鉆掘工程),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