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永權
摘 ? ?要: 優化課堂教學過程就是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有效的課堂教學要求教師遵循教學活動規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有效性實質上就是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總之,只有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和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才能優化課堂教學。
關鍵詞: 高中化學 ? ?課堂教學 ? ?優化設計
新課程標準下,精心設計高中化學課堂教學,合理引導,培養新型創造型人才,已成為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主要目標。優化高中化學課堂教學,高中化學教師的教學行為能夠體現正確的學科價值取向和明確的教學目標,力求培養和發展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品質,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發展。因此,如何優化課堂教學,做好教學設計,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課堂教學質量,是我們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優化課堂教學方法
化學實驗是學生學習化學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探究活動。學生對做化學實驗有著濃厚的興趣。優化課堂教學首先要把握好實驗探究這種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充分發揮實驗的功能,將課本中的實驗設置為師生協同實驗或學生演示實驗,增加學生親自動手參與的機會,留給學生充分的自主空間,讓學生勇于提出見解和看法,設計實驗方案,親自完成實驗,還要充分發揮科學探究活動的功能,將其設計成生活化學實驗、家庭小實驗等,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獨立思考、獨立創新,在生活中進行知識的再創造、再發現。這樣既可以使教學內容在生活中得到延伸和拓展,又可以使學生做到“到實驗室外做實驗,在生活中學化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激發學生化學學習興趣。在實驗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創新實驗教學設備。課本上的實驗在實驗說明或教師用書中都提供了相應的實驗裝置,但是有些實驗不是最簡捷、現象最明顯的。為了達到更好的實驗效果,我們可以改進相關實驗裝置,使裝置變得簡單,現象更明顯。如檢驗乙醇與鈉反應產物時,我們要點燃,由于火苗很小,現象不明顯,因此可在火焰上方放一張紙,紙燃燒的現象非常明顯。一個小小的變動,學生的體會完全不一樣。在實驗裝置改進過程中,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合理安排教學環節
優化設計高中化學課堂,要合理安排教學環節,把握好教學進度與節奏。高中化學中的很多內容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教師應積極拓展,設計一些多媒體課件展示、再現情境的活動內容,這有利于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教師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應注重化學教學的有效性,注重實現教學目標,合理安排教學環節,確保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筆者認為,可從以下方面出發:(1)合理安排教學環節,保證教學量與質的協調統一。有些教師在化學課堂中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的開始階段漫無邊際地講解化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造成教學目標無法實現,教學質量很難提高。因此,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要協調好量與質的關系,把握好教學重點和難點,在重點和難點上多花時間,在教學拓展方面點到為止。(2)合理安排教學環節,保證教學的度與質的協調統一。有些教師在化學課堂中針對某一知識點重復好幾遍,生怕學生沒有聽清楚,在課堂時間即將結束的時候才發現課堂內容沒有講完,只能拖堂或者到下一節課才能講解,嚴重影響教學進度。為此,教師在進行課堂設計時,要把握好度與質的統一,針對某一重難點知識,不能只在重復講解上下工夫,還要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重難點知識引導、小組討論、自主練習、復習鞏固上下工夫,循序漸進地保證學生真正掌握重難點知識。
三、優化教學內容
優化課堂設計的前提和基礎是教師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認真研究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優化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編寫教科書的時候,僅僅是在內容編排體系、教學活動方式、教學評價等方面給課堂教學做一個示范或啟示,讓教師在課堂實踐中具有一定的發揮空間。從這個角度來說,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在實踐教學中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這樣不僅能夠促進教學方式的轉變,提高教學質量,還能夠促進教學與學習的一體化建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首先,教師通過優化教學內容,可以將教材內容生動化和具體化,創設能夠交流與討論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在討論中強化探究意識和能力,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其次,教師通過優化教學內容,可以豐富、完善教材內容,除了注重知識本身外,還要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和體驗過程,拓寬學生的視野,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提高其學習能力。再次,教師通過優化教學內容,可以將教材內容與教學方法統一,融入實驗教學、探究教學、多媒體教學、問題教學、整體歸納教學環節等,提高學生知識應用能力和知識整合能力,準確把握知識的本質規律。總之,高中化學教師要合理優化教材內容,對教材內容進行完善、修改和整理,并將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結合,促進學生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高。
四、優化教學手段
教學手段直接影響教學效果,“21世紀的課堂將是多媒體的課堂”。中學化學教學必須與現代教育手段有機整合,實現優勢互補、相得益彰。對于原理復雜、抽象性強的知識點,可制成課件,再現或模擬其形成過程,增強動感,強化教學效果。如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原電池的工作原理、鹽的水解原理、各種晶體的結構等都可以做成多媒體課件,突出反應過程和空間結構特點,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化學內容。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增加課堂的信息容量,加快信息傳遞速度,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尤其在復習階段,針對各章節的教學目標和要求,可利用多媒體再現內容,并在重點、難點的地方加以突破,使學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計算機輔助教學能夠使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感覺系統參與信息的收集過程,形成教與學的雙向互動,更好地發揮學生思維的想象力和創造性,以及計算機的模擬功能,可使抽象內容形象化,靜止內容動感化,為學生創造生動、活潑、直觀、有趣的教學條件。
總之,教師優化課堂教學設計,對提高教學有效性、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具有重要意義。要想強化課堂教學設計效果,教師要在每堂課后對課堂教學設計過程和效果進行總結和探索、反思,及時找出需要改進的地方,并在實踐中逐漸完善自己的教學設計方法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