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明偉
摘 ? ?要: 本文主要以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改革現存問題為研究重點,重點探討我國高校公共體育教學由于歷史的原因存在很多尚未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時間、高校公共體育教學內容改革、高校公共體育教學評價改革等三個方面。只有盡快解決這些問題,才能使我國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步入正軌,服務于學生,服務于國家。
關鍵詞: 高校教育 ? ?公共體育教學 ? ?現存問題
高校體育是我國體育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體育鍛煉習慣、終身體育意識等具有一定的意義。高校公共體育顧名思義便是以高校中非體育專業的大學生為授課對象,以提高其身體素質為教育目的的公共課程。多年來高校公共體育課程備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重視,加之大學特有的體育氛圍使高校公共體育開展得順風順水,但在表面繁華的背后,高校公共體育卻存在不少問題,這些問題如不及時得到解決,便會妨礙當前我國高校公共體育教學的有序開展。下面筆者結合高校公共體育教學經驗具體探討高校公共體育現存問題。
一、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時間的問題
當前我國一些高校為了整合教學資源,便于教師授課,將原先初高中體育教學一節課45分鐘的教學時間翻一倍,采用90分鐘的大課制,采用大課制后確實在一些方面有一定的便利,但是,給高校公共體育教學帶來了一定的挑戰,人的體能是有極限的,學生不可能整節課90分鐘都處在劇烈的運動過程中,因此,教師不得不在教學過程中降低必要的練習強度,以讓學生有一定時間的休息,而休息過程中學生的心率和體溫會降低,對接下來繼續上課和高質量的教學起到制約作用。因此,當前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每課課時過長不符合大學生實際運動情況,不利于高校公共體育教學的有序開展,不利于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
除課時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外,當前我國高校公共體育教學總時間也存在不足,國家高校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要求,大學前兩年均要進行體育必修教學,第三年為選修,在這一過程中,必修一共有兩個學年,四個學期,而每一學期當前國內的教學時間大概在16周到22周,也就是說學生在一個學期內僅僅上16次到22次體育課,再減去下雨、刮風等天氣,實際教學時間更是少得可憐,稍有運動知識的人都知道,這么少的鍛煉次數是很難獲得增強體質的效果的,是很難完成教學任務的,因此,高校公共體育教學在課時時間和每學期總的課時數量方面均要進行相應的改革,真正將增強學生體質,完善高校教學序列,搞好高校公共體育教學作為時下體育教學改革的出發點。
二、高校公共體育教學內容改革的問題
當前我國高校公共體育教學內容的主流趨勢是籃球、排球、足球、武術、氣功、毽球、健美操及形體運動等。國內除地方院校的校本課程外,幾乎大部分高校的教學內容都相同,這是時下我國高校公共體育教學的一個怪現象;除了教學內容相同外,公共體育教學課時也存在很多雷同,如籃球主要教學內容是運球、上籃、傳球、投籃等,很少出現其他教學內容,這些教學內容不但全國各高校公共體育作為主要教學形式,即使中小學基礎教育內容的選擇也不外乎籃球、排球、足球、武術等。在中小學籃球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選擇的具體教學內容多為運球、上籃、傳球和投籃等。試想從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所進行的教學內容幾乎相同,上課過程中教師選擇的具體教學內容也幾乎相同,在重復多年以前的教學內容,這樣的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怎會激發學生的鍛煉熱情,怎會點燃學生的上課激情,大部分學生幾乎都在敷衍心態下學習體育,直接制約當前我國高校公共體育教學的有序開展。因此,為了更好地進行高校公共體育教學,需要對當前高校教學內容進行必要的甄別,并且深化具體的課時授課內容,讓學生所學內容不至于僅停留在表面上。
三、高校公共體育教學評價改革的問題
當前我國高校公共體育教學多在期末對學生進行評價,由于受傳統評價理念的影響,部分高校體育教師采用的評價方式多為終結式評價方式,也就是在期末根據學校規定的技術評定,給學生一個相應的分數,這樣的評價方式嚴重制約部分大學生學習體育的熱情。由于學生之間的運動能力存在一定的差異,并且在初高中掌握的運動技術水平也存在一定差異,因此部分即使平時不認真上課的學生在期末的技術評定過程中依靠以往的運動基礎也獲得了很好的分數,而部分相對運動基礎薄弱的學生則很難獲得高分,這一評價存在嚴重問題,使部分學習態度端正、上課認真練習但技術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繼續學習體育的積極性遭到打擊,需要進行改革。
高校體育是我國體育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體育鍛煉習慣和終身體育意識等具有一定的意義。我國高校公共體育教學由于歷史原因存在很多問題,主要表現在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時間、高校公共體育教學內容改革、高校公共體育教學評價改革等三個方面。只有盡快解決這些問題,才能使我國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步入正軌,服務于學生,服務于國家。
參考文獻:
[1]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中文科譯.教育——財富蘊藏在其中: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報告[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
[2]唐炎,宋會君.體育教師教育論[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9.
[3]徐英俊.教學設計[M].教學科學出版社,2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