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士玲++陳計巒++姬華++田洪磊++李應彪++詹萍
摘 ? ?要: 根據食品行業人才市場的要求,我院以學生就業為導向,以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對食品行業需要的人才情況進行分析調研,對“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修訂。本文根據“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修訂思路和宗旨、新培養方案的特點概括了對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改革的探索。
關鍵詞: “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 ? ?人才培養方案 ? ?修訂思路 ? ?培養方案改革
石河子大學食品學院于2006年開始招收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本科生,我院一直對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教學改革及人才培養進行不斷探索,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制訂出新的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新人才培養方案使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更明確,課程設置更符合市場需求,實踐教學趨于規模化和綜合化,教學與科研緊密結合,師資隊伍建設等更完善。
1.“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思路與宗旨
面對新疆經濟產業結構調整對人才需要發生變化的新局面,高等教育規模迅速擴大的新情況,調整本科專業培養方案已成為高校改革和發展的迫切任務,人才培養方案是準確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和保障教學質量的指導性文件,是學院組織教學過程、安排教學任務、確定教學方案的基本依據。為使我院人才培養工作不斷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尤其是適應新形勢下食品產業結構升級和發展的需要,我院重新修訂了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本科學生培養方案。
1.1指導思想。
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政策,遵循教育教學基本規律,與時俱進,協調發展,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應用實踐能力的高素質復合型食品專業人才。
1.2修訂思路。
以學生就業為導向,以提高質量為宗旨,以貫徹學院辦學理念、培養高素質人才為目標,以滿足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培養高新技術和急需應用型食品行業人才為重點,遵循“順應市場、產學合作、優化課程、加強綜合、突出特色”的思路,系統修訂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培養方案。
1.3新培養方案的教學宗旨。
新方案以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發展需求、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根本目標,善于進行學科專業交叉、融合,勇于開設新課程,發展新興學科、邊緣學科、交叉學科和地方特色學科,鼓勵專業教師組成課程組授課。
堅持以學生為本的理念,以深化實踐教學改革為重點,完善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和管理模式,建立以實行完全學分制和彈性學制為基礎的充滿生機和活力、能夠自我調節和持續發展的教育教學運行機制,鼓勵學生參與教師課題,獨立完成大學生訓練任務。
2.“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特點
2.1培養方案以培養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為目標。
培養方案具有“厚基礎”的特點,基礎理論必修課和基礎理論選修課分別占總學分的49.5%和20%,這些課程設置的比例提高在于加深學生對專業基礎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對綜合知識的應用能力,為培養學生今后工作中解決實際生產問題和進行產品設計、開發及分析檢驗奠定基礎。培養方案具有“寬口徑”的特點,學科專業基礎課除了有18門必修課程外,還有26門選修課程,課程涉及內容廣泛;專業課根據不同的專業方向開設特色課程,學生可以任選自己感興趣的選修課程。
培養方案以培養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為目標,使學生掌握化學、生物學、營養學、食品科學有關的基本理論,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與國際貿易中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識,加強食品生產技術管理、食品安全控制、食品分析檢驗和科學研究等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食品安全生產、分析檢驗、食品質量管理和參與食品國際貿易等方面的能力,培養出基礎扎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富有時代特征、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食品行業領域的高級應用型、復合型科技人才。
2.2課程多元化。
在本專業的培養方案和課程設置方面,我們既注重扎實的專業基礎,又使課程多元化,注重專業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強調地方特色課程。在教學計劃中,實踐環節占教學活動總學時的30.5%,實踐教學環節包括認知實習、專業綜合訓練、教學實踐、第二課堂、課程設計、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和社會實踐,一般不少于28周。學生必須完成所有實踐教學任務,完成畢業論文、課程論文和社會實踐報告,并且成績考核合格者方可畢業,充分體現了專業教育的實踐性。新培養方案的專業核心課程有: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微生物學、食品營養學、食品化學、食品毒理學、食品機械與設備、食品分析、食品安全學、食品工藝學、食品安全檢測技術、食品質量管理與控制。課程設置涵蓋了行業最新研究成果和科技前沿動態,體現了時代性,例如開設食品學科概論、綠色與有機食品、現代儀器分析、食源性疾病流行學、環境與食品安全、轉基因食品現狀與展望等課程。培養方案還強化了有關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知識,開設了應用性較強的課程,例如食品添加劑、食品貯藏與保鮮、食品工廠規劃與設計、食品感官評定、發酵食品學、食品加工高新技術等課程。
2.3結合新疆農產品資源優勢,設置特色課程。
新疆是我國農業大省,如何實現農牧產品特色資源的綜合利用和深度加工,增加農牧產品的附加值,提高新疆食品加工行業產品的品質,形成具有新疆特色的名牌產品,加速區域經濟的發展,振興地方經濟,對于新疆食品行業來說是一次嚴峻的挑戰,也是一次發展機遇。根據新疆地方特色,修訂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培養出適應本地區食品加工行業發展的高級人才十分必要。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核心課程為《食品微生物》、《食品分析》、《食品化學》,特色課程為《新疆食品資源的開發利用》,這些課程既注重食品科學的專業基礎,又圍繞新疆特色農產品資源的開發利用,突出本專業應用性強的特點,充分體現區域性特色。
2.4加強實踐教學。
2.4.1加強實驗教學環節。新培養方案中主要實驗課程有食品微生物學實驗、食品化學實驗、食品分析實驗、食品安全檢測技術實驗、食品工藝學綜合實驗。實驗課開設的總體思路是既注重基本技能及知識的掌握,又重視獨立工作和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實驗課中,加強基本操作訓練,增加現代實驗技術內容,并同專業課相結合,開設綜合性實驗。實驗中堅持學生獨立進行操作,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獨立工作的能力。
2.4.2加強生產實踐環節,注重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要求學生通過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挑戰杯、數學建模、生產實習、社會調查等方面的訓練,培養和提高科研能力。低年級學生進入各類食品企業進行參觀學習,了解食品生產的全過程,寫出實習報告。高年級學生可以結合所學專業特點或本人興趣愛好,參與教師的科研課題組,在教師的指導下接受科研基本技能的訓練,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對于在校期間取得有一定影響的創造、發明或公開發表學術論文、科技推廣開發有成果的學生,在自己申報經過一定程序的認定后,將給予一定數額的創新項目獎勵學分,獲得創新項目獎勵學分的學生在評優、評獎中給予優先考慮。實踐環節加深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鍛煉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為其今后順利完成畢業論文,盡快適應以后的科研與生產工作打好了基礎。
3.結語
根據食品行業人才市場的要求,我院以學生就業為導向,以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對食品行業需要的人才情況進行分析調研,確定人才培養方案。確定本專業培養的學生應掌握扎實的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基本理論知識,了解本專業的發展現狀和趨勢,掌握食品分析、檢測、質量控制的方法;熟悉食品法規與標準,具有在食品企業、市場和食品管理、衛生監督及國際貿易機構從事分析檢驗和質量評價的能力;具備從事食品安全與質量控制科學研究的能力。通過新培養方案的實施,我院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教學體系將不斷完善,實現優化學生知識結構和促進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從而為食品行業的發展和西部大開發的建設與繁榮作出積極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肖貴平.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教學體系改革的研究與實踐——以福建農林大學為例[J].福建輕紡,2010,1:36-41.
[2]張敏,肖新生,夏巖石,等.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與質量標準研究的思考[J].中國輕工教育,2010,1:34-37.
[3]閆師杰,劉金福,張平平,等.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食品與發酵科技,2013,4:65-69.
基金項目:石河子大學教育教學改革項目(SJ-2013-16、KJ-2013-32);石河子大學二類課程《食品試驗設計與統計分析》;石河子大學“3152”青年骨干教師項目。
通訊作者:姬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