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其英
摘要:人才培養方案是進行專業人才培養的綱領性文件,其貫穿著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以人才培養方案為主線進行學生綠色消費觀培育,具有系統性、全程性特點,效果也較好。
關鍵詞:人才培養方案;大學生;綠色消費;培育
中圖分類號:G641;F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9-0181-01
根據《中國互聯網消費趨勢報告·2015》,其指出雖然中國高校男女大學生熱購產品有所區別,但是他們都追求個性、時尚,熱衷于新鮮事物,渴望通過擁有一些奢侈時尚品來顯示自己的存在。此外,還常常參加聚餐聚會來滿足自己的社交娛樂需求,其正常支出往往超過了家庭所能承受的預期,其不惜借貸來滿足自己的欲望,造成惡劣后果。這些通常會給自己帶來很大的生活壓力,影響了正常的學習、生活,與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不符,也與當前倡導的生態文明、綠色消費不協調。
至今關于綠色消費的相關研究,多依據國家的方針政策,通過高校的宣傳教育、家庭配合、社團實踐活動等來探討,這不具備全面、系統的特點。筆者認為要做好大學生綠色消費觀全面、全過程的培育,必須要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為主線進培育。因為學生在錄取時是以專業為依托的,其學習過程是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為主線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是開展教育教學,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保證。
一、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概述
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是面向企業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一線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同時又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即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現代企業優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突出職業道德、職業精神和職業素養的培養,加強實踐育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增強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那么,人才培養方案就是根據專業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所制定的實施人才培養活動的具體方案,是對專業人才培養的邏輯起點、培養目標與規格、內容與方法、條件與保障等培養過程和方式的描述和設計。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內容包括專業名稱、招生對象、培養目標、培養規格、課程體系、教學時間安排、教學保障、教學評價等。各專業學生素質包括基本素質、通用能力和專業能力。其中課程體系結構一般包括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和專業拓展課等。公共基礎課主要體現在人文素質、職業素質、思想道德、數理基礎、外語交流及學習能力等方面,為學生將來的學習夯實知識、能力和素質基礎;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核心課主要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和專業技能;專業拓展課主要鍛煉學生的主要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可遷移能力。雖然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內容較多,但是主要歸結為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培養什么樣的人,即要做好人才需求分析,確定專業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二是培養人什么,即基于工學結合,不斷更新課程體系與課程標準;三是怎樣培養人,基于高職辦學模式和學生特點,注重實踐,加強師資培訓,改革教學方法與評價方式。鑒于專業人才培養的系統性,素質教育也要貫穿教學全過程, 既要通過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實施,又要通過教學活動的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手段等方面拓展實施。要重視學生理論學習與實驗實訓結合, 嘗試結果考核與過程考核相結合。要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增加安全生產、節約生產的內容, 盡量減少浪費生產或污染生產。
二、把綠色消費貫穿于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全過程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把學生在校學習時間分為先后不同的學年和學期,每個學期都安排不同的課程進行學習,同時把一些有意義的課外活動穿插其中。
(一)把公共基礎課當作綠色消費培育的輿論場。
大學的一年級主要是公共課和基礎課,每所大學的公共課都包括法律基礎和思想道德、馬克思主義哲學和政治經濟學、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時事政策、外語、計算機等。而基礎課則根據專業不同而有所不同。這是公共課主要是培育學生積極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增強其明辨是非的能力和自我約束的能力;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增強吃苦耐勞、勤儉節約的意識,這些與我們今天倡導的綠色消費價值相同。在課堂教學中,公共課教師要借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自學能力;理論和現實相結合,利用案例教學增強說服力,圍繞社會熱點或網絡話題開展討論式教學,增強學生社會和時代責任感。總之,通過公共課學習讓學生了解、接受和掌握先進科學理論,銘記于心,從而指導自己的實際行動。
(二)把專業實踐課當作綠色消費培育的訓練場。
專業課和實踐課是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的主要課程,要想做好學生的綠色消費培養工作,不僅要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明確綠色消費的精神上,還要專業教師在教學中踐行落實綠色消費的精神,根據學生所需具備的職業素養,將其融合到課程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考核辦法之中,使學生具備“愛崗敬業、遵章守紀、節約生產、安全生產”職業素養,弘揚“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事實上,不僅要把綠色消費的培養計劃與專業課程教學標準緊密結合起來,而且還要針對專業課程的不同特點,做好實踐性教學活動, 結合實際工作任務、抓好每一個環節,利用實踐教學環境潛移默化關聯綠色消費的培育,使學生從中切身體會到綠色消費的價值,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三)把課外活動當作綠色消費培育的實踐場。
學生在校課外活動豐富多彩,是加強學生綠色消費教育的重要實踐場所。在食堂用餐時可倡導“光盤行動”來節約糧食;在文明宿舍評比中,可將節約水電納入評比內容;在文體晚會或專家講座中,可將綠色消費的觀念納入進去進行宣傳提倡;針對自己閑置物品或衣物可通過二手市場進行閑置互換或進行愛心捐贈。只有將綠色消費觀念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結合,指導著學生的衣食住行,才能發揮應有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李玉.2015 年中國大學生消費行為與品牌認知報告[EB/OL].中國社會科學網,2016-01-14
[2]邱高會.美麗中國視域下大學生生態消費模式的建構[J].綠色科技,2015(1):309-312
[3]代紹慶,錢燕婷,蒙維洋.以大平臺課程體系為基礎的高職人才培養方案改革探索與實踐[J]. 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3):34-36
[4]強偉綱,顧京.高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構建的探索與實踐[J].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1-4
項目來源:江蘇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黨建(思政)研究課題“大學生綠色消費觀的培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