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晰+王妍+閆寶軍+劉洋
摘 要:2016年6月,國務院頒布了《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措施的意見》,明確指出,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催生和培育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的必然選擇,是激發全社會創業活力和創新潛能的有效途徑,是實現富民之道、擴大就業的根本舉措。由此可見,改革已成為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作為民辦院校,在培養學生方面,如何能緊跟時代腳步,培養出德才兼備的學生成為廣大教師追求的目標,本文就民辦院校教師角色的轉變問題展開探索。
關鍵詞:人才培養方案;創新;創業;雙師;雙證;雙訓
眾所周知,高等教育若想進行教育改革,必須把握好時代脈搏,而民辦院校基于資源、設施、師資水平等基礎條件的限制,在改革中更加容易遇見困難。以黑龍江東方學院為例,該校為了全面踐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國家戰略,以因材施教注重學生個性發展為原則,按照創建應用科技大學的內涵要求,進一步完善“應用性、職業型、開放式”的人才培養模式為本科教學改革方針,在總結畢業生在各行業工作的實際狀況和社會對本專業畢業生知識結構、能力要求的基礎上,以就業為導向,以強化實踐課程,強化專業技能培養,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宗旨通過制定人才培養方案、轉變教師角色等手段取得了一些成效。
在黑龍江東方學院建筑工程學部,學部將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作為推進教育教學綜合改革的突破口,以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為重點,以落實大學生創新創業引領計劃為目標,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大力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全面提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和人才培養質量。具體做法如下:
一、全面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
人才培養方案是辦學理念和特色的集中體現,作為以“應用性、職業型、開放式”為培養目標的黑龍江東方學院,學院走質量提升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道路,適應龍江區域和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滿足人民群眾接受高等教育的多樣化需求,在站在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高度上,從“職業導向”、“應用驅動”、“開放銜接”三方面認真審視專業設計、課程結構設計、學習方式設計和教學方法設計,比如在所有本科生人才培養方案中設置不少于2學分的創新創業必修學分。調整專業課程設置,挖掘和充實各類專業課程的創新創業教育資源,在傳授專業知識過程中加強創新創業教育,促進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合。
二、突出教師角色的 “四個轉變”
即:轉到培養應用性職業型開放式的人才上來;轉到增強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上來;轉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上來;轉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上來。總體說來即 “雙師”型教師通過“雙訓”培養“雙證”學生。
所謂雙師,即教學與實訓相結合的教師。建筑工程學部每學期都會邀請企業專才增開應用技能實訓課,涌現出一批一級注冊建筑師、規劃師,二級建造師、綠色工程師等。
所謂雙訓是指“校內實訓+校外企業實訓”。校內實訓我們采取整合土木建筑專業群實訓課,分別開設了“廣聯達算量、安裝、對量軟件實訓課”、“BIM設計revit軟件實訓課”和“節能、日照軟件實訓課”等。主要聘請企業工程師和專門軟件人才來校上課及考核,他們能較好地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校外實訓課大多是利用第七學期時間,赴校企合作實踐基地實習、實訓。
所謂雙證即學部九個專業方向的培養目標,都瞄準了對應的 “崗位資格證”,以落實畢業證加崗位資格證的雙證教育。學部還設計了崗位“技能等級證”。總之,通過開拓學部內多元培養新途徑,鼓勵學生在讀期間創新踐行多元培養的新途徑。學校設立創新創業成果獎勵學分,只要針對參加學校批準的各級專業技能競賽、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獲獎者;在國家公開發行的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者;申報獲得國家批準的專利者等;根據其參加競賽、項目的級別和獲獎等級,經學校審核鑒定,可獲得1-10獎勵學分,獎勵學分可等量置換課程學分;學院擬設立“創新創業獎學金”,師生將專利產權單位注冊為黑龍江東方學院,產權人注冊為在校師生本人,提交學校審批,學校予以適當獎勵。如果其專利成果成功轉化的,學校按照貢獻度給予相應獎勵,發放“創新創業獎學金”。
黑龍江東方學院建筑工程學部將培養“雙證”學生明確納入人才培養目標,分專業設立學生專業技能培養目標,學生在校期間獲得“學業證書”的同時,還獲得國家或社會公認并由學校審定的“能力證書”。正是這些因素的存在,從源頭上保證了較高的就業率。
之所以制定這套培養方案,是從學校的定位出發的,像東方學院這樣著力于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的,關注學生學生職業技能發展與應用的院校決定了我們要培養社會上需要,企業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的專業技能人才,以人才培養目標為導向,以社會需求為目標,以學生滿意度為指標是我們學院制定培養人才計劃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