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海煥+李鵬+賀莉
摘 要: “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方向。本文介紹了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思路,從專業定位、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課程體系構建三方面進行了詳盡闡述,完善了人才培養方案,保證了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培養較高職業素質、較強社會適應性的技術應用性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養的質量。
關鍵詞: 人才培養方案 專業定位 課程體系
1.引言
經過調研評估,我校于2000年提出設置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至今已有11屆畢業生,累計人數1500多人。本專業人才培養以學生為中心、以就業為導向,結合社會需求,不斷進行專業建設方面的探索,調整專業方向,進行專業改革。本專業自設置以來,新生報到率、畢業生就業率、就業質量均較高,但隨著社會的發展,高職院校職業教育改革的推進[1],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和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必然會存在一些問題,因此,近三年來學校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大力改革,初步完善并創新了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2.制訂電氣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2.1制訂人才培養方案依據
人才培養方案是高職院校培養人才的指揮棒[2],人才培養方案設置是否科學、合理,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質量的高低,進而影響到學生的就業,甚至行業企業和區域經濟的發展、學校的社會聲譽,因此,學校、電力工程系及專業負責人都非常重視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主要依據是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以及國家職業標準和電力行業生產技能人員職業能力培訓規范。經過充分的社會調研,召開產教結合指導委員會,會議中聽取各委員的意見和建議,結合本專業特點,進行專業定位、職業崗位分析和典型工作任務分析,然后構建本專業的課程體系,最后確定專業設置的課程及各課程標準。
2.2校企合作確定專業定位
通過調研,對電力行業、企業人才需求進行分析和畢業生跟蹤調查,產教結合指導委員會成員一致認為電氣自動化技術在各個領域應用非常廣泛,明確了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服務的行業主要是電力行業和自動化控制行業,對應主要企業和崗位是發供電企業的電氣運行、繼電保護、電氣檢修和維護崗位等,電力設備生產企業的自動化設備安裝、調試、運行和維護崗位,自動控制系統的設計、運行和調試崗位等。
明確了專業定位,根據本專業主要對應的職業崗位,分析學生畢業后所從事的工作和應具備的職業能力要求,對典型工作任務進行分析。
例如,其中職業崗位之一為維修電工,本職業崗位定位為從事機械設備和電氣系統線路及器件的安裝、調試與維護、修理的人員,其典型工作任務是繼電控制電路裝調維修、自動控制電路裝調維修和基本電子電路裝調維修,工作內容主要有:熔斷器、斷路器、接觸器、熱斷電器、中間繼電器等器件的選擇,三相繞線轉子異步電動機啟動電路的安裝、調試、運行掌握可編程控制器安裝接線,用基本指令編寫程序,掌握用編程軟件從可編程控制器中讀取、下載、運行程序,使用信號發生器、示波器對波形的幅值、頻率進行測量,進行單相晶閘管整流電路、RC阻容放大電路的安裝、調試、故障排除。
2.3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在產教結合指導委員會的指導下,依據中、高級電氣工種職業資格能力標準,按照學生學習特點、職業能力成長規律,開發人才培養方案,形成“工學結合、三步對應、三段推進”的人才培養模式,人才培養模式充分體現了產業、行業、企業、職業和實踐的五要素。
三步對應,即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電力行業崗位需求相對應,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崗位標準相對應,專業教學過程與崗位生產過程相對應。三段推進,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根據學生學習認知特點和職業能力成長規律,由簡單到復雜,逐步遞進安排教學。第一階段安排在第一、二學期,主要安排中、高級電氣工種的專業理論基礎學習;第二階段安排在第三、四學期,以中、高級電氣工種的職業能力為主要培養內容;第三階段安排在第五、六學期,以拓展學生的職業能力和頂崗實習為主要學習內容。在課程體系的構建和教學內容的更新方面,堅持以“技術應用能力培養”為主線,按照“實用、夠用”的原則,加強基本技能訓練和職業能力的培養。通過實驗、實訓、參觀、實習及現場教學,讓學生更快地了解實際生產中的新技術、新產品。通過校企合作,形成開放式教學,以產教結合的方式,將人才培養置于工程環境中。實踐教學中,通過校內實訓進行工程模擬訓練;通過職業技能訓練和職業技能鑒定,獲得職業資格證書;重視畢業生就業前的實習,通過職業實訓和頂崗實習,實現教學與崗位的“無縫對接”,使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全面提高,“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兼顧。
2.4構建課程體系
近年來,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職業教育思想[3]已被我國職業教育界接受,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以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切入點,深化“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在人才培養方案中明確了“雙證書”制度,構建課程體系[4]。
本專業課程體系設計過程為:
(1)通過調研確定本專業畢業生服務的主要工作崗位。
(2)解析主要崗位,聽取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委員的意見及建議,確定典型工作任務。
(3)參照各主要崗位技術規范和典型任務的作業標準,聽取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委員的意見及建議,確定專業核心能力。
(4)根據學生學習的認知規律,以培養專業核心能力為主要目標,注重綜合素質培養,以原有的課程體系為基礎,進行課程體系的構建,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項目為載體、任務為驅動的模塊化課程改革思想為指導,以理實一體化課程為主要形式,構建課程體系[5],制訂課程標準和課程實施計劃。
我校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的設置思路是以電力為依托、以控制為主線,因此本專業課程設置要同時滿足電力和控制兩大方向的需求,主要包含公共課程、技術基礎課程、專業技術課程、專業綜合能力課程四個模塊。本專業實踐教學實踐貫穿整個教學體系,實踐手段分為三類:一類是與配合理論課程教學的實踐課程,主要指課程實驗或上機;另一類是學習領域類課程,即實訓課程;第三類是提高學生對現場認識、增強專業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度的實習類。
通過專業技術課程和專業綜合能力課程的學習,為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礎,同時為職業資格證書獲取奠定理論知識和技能基礎。實踐類課程的學習,尤其是現場實習,學生通過深入企業一線親自體驗生產過程,提高安全生產意識和專業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為最終的成功就業增添籌碼。
3.結語
我校是電力行業辦學,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是電力和控制兩條線并行,近兩年從專業定位、課程設置、人才培養模式等各方面進行了深化改革,結合專業特點,進一步加快師資力量和實訓基地建設,才能使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長期、穩定、持續發展,為社會培養更多電氣類的高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李俊秀.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高技能人才培養方案的研究與實踐.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
[2]趙宇.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研究.高等教育,2011.
[3]李法春.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課程設計與實踐初探[J].教育與職業,2009(32):92-93.
[4]姜大源.關于職業教育課程體系的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3(5):37-39.
[5]袁江.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觀[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