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青
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一個人要有良好的心態,才能每天保持飽滿的心情。實踐證明:心態好,運氣就好。要讓幼兒和自己活的快樂,就必須有好心態。擁有良好的教學工作心態,可以讓教育工作事半功倍。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今天我想說:“千里之行,始于心!”擁有良好的心態是樹立正確人生觀的前提,擁有良好的心態是我們前進道路上的無限動力。正是這份積極的情緒才更好地鞭策我們、激勵我們,消極的心態只會讓我們停滯不前。
記得有位哲人說:“我們的痛苦不是問題本身帶來的,而是我們對這些問題的看法產生的。”世界上的每個人都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世界上沒有任何相同的人,那么面對這些問題自然有不同的辦法,我想這些都是源于自己的心態。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我發現有時候,我們換個角度看同樣的一個問題,會得出不一樣的解決辦法,積極的人總是用積極的辦法解決,消極的人則低迷地面對,甚至止而不前,真的是所謂的“千里之行,始于心”。
一、為什么有良好的心態
良好的心態是一種突破,是一種解脫,是一種超越,更是一種高層次的淡泊與寧靜。剛入的幼兒園年輕教師,眼前還有一段很長的路,必須端正態度,勇往直前,而這份驅使自己不斷往前的力量則來自“心態”。
1.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杰克·韋爾奇曾說:“糾正自己的行為,認清自己,從零開始,你將重新走上職場坦途。”“心靜自然涼”,我們要試著把消極的情緒扼殺在底層,試著把消極的情緒歸零。新一代的年輕教師一定要靜著心,積極地、淡然地面對不好的、讓你不悅的事情,懂得“放空水、裝滿水”的道理,讓自己的過去歸零,讓自己的現在積少成多。
2.不要活在別人的嘴里,不要活在別人的眼里,而是把命運握在自己手里。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這句人生格言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呢?有個“騎馬,牽牛,趕豬,打狗”的理論:人品很好,能力又很強的,是千里馬,我們要騎著他;人品很好但能力普通的,是老黃牛,我們要牽著他;人品、能力皆普通的,就是“豬”,我們要趕著他;人品很差能力很強的,那是“狗”,我們要打擊他。上帝造就了人類,上帝造就了不同的人,上帝造就了不完美的人,所以我們應該積極面對自己,對自己好一點,對自己更好一點,做不了千里馬,就要做老黃牛,遲早有一天,老黃牛也能變成千里馬,相信“豬”、“狗”終有一天也都能遇到專屬自己的“伯樂”,但是前提是自己擺正心態,積極改善。
3.能吃虧是做人的一種境界,是處事的一種睿智。
這個世界上有富也有貧,有陰也有亮,有丑也有美,年輕教師應學會吃虧,因為“吃虧”的背后,可能會是豐碩的收獲。這樣心情變好了,工作起來就更順暢。
二、教育活動中良好心態如何養成
1.努力營造愉悅的生活氛圍,提供合適且豐富的游戲材料,豐富內心深處的啟迪。
例如在各個區域里可以投放些溫暖的東西,這樣會在無形中產生喜悅的情緒,心態也會隨之好起來。
2.開展各類活動,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從而慢慢地樹立良好的心態。
例如開展運動會等,講究團隊精神,這樣便能在你幫我、我幫你中感受同伴的友好,自然與同伴間相處也會有一個好心態。
3.多交流、多探討,提倡互幫互助,感受快樂。
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要講究多探討、交流,這樣才能收獲的更多,一同成長,良好的心態也會慢慢形成。
4.多給自己一個微笑、多給孩子一個微笑。
(1)微笑開啟了孩子的交流之門。教師往往對優秀的幼兒會給予較多的微笑肯定,而對于那些違反紀律的孩子則是缺少微笑的肯定,所以我們在幼兒中可以發現,經常得到老師微笑的孩子,各方面都會比較好,各種能力也發展得比較好,而那些沒有得到老師微笑鼓勵的孩子,往往都是老師頭疼的對象,在各方面的能力也比較薄弱。
我們班有個內向的小弟弟,他喜歡看很多的書籍,但是就是不愛交流,有一次在他閱讀區看書時,我來到他身邊蹲了下來,說:“弟弟,你看到了些什么能跟老師說說嗎?”他看看我,把書遞到我面前,這時我把書重新放到他的面前,指著書上的“山”字,問他能告訴我這是什么字嗎?他告訴我是“山”,“你怎么知道的呢?”他不說話了,看著我,我對他笑了笑:你很聰明,但是你能告訴我你是怎么知道的呢。他告訴了我他是看了邊上的圖片知道的,這時的他開心地笑了,這是一份坦然地笑,很純真。可見教師對幼兒的鼓勵和關愛在孩子的心中多么重要,對幼兒能力的提高多么重要。
(2)微笑開啟了孩子的榜樣之門。有一次,我問班上的一位孩子:“你最喜歡哪位老師啊?”他回答說:“我們班的XX老師,因為她從來不對我兇的,一直很關心我,而且一直在我爸爸媽媽面前夸我呢!我長大了要像她一樣!”
由此可見,孩子都喜歡和藹的老師,喜歡經常對他們微笑的老師。所以,教師的鼓勵和微笑在教育教學中非常重要。
(3)微笑開啟了孩子的情感之門。就像我們曾遇到過的許多優秀的教師一樣,他們外表雖不同,但都擁有親切而又令人難以忘懷的微笑。那微笑似是春風,催開幼兒那智慧的蓓蕾;那微笑如紐帶,溝通師幼之間的心靈;那微笑猶軍號,帶給幼兒以信心和力量;那微笑宛若陽光,喚起幼兒對理想的追求。
曾經有個小朋友說他喜歡××老師上課,因為他總是帶著微笑,孩子們喜歡老師的微笑,對此感到特別親切,這樣自然而然就喜歡這個課堂,知識量大了,能力得到了提高。
由此可見,微笑開啟了孩子們的多扇門,為孩子們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礎。將微笑帶進課堂,不僅是教師學習課程的必備理念,而且是改變教學行為的具體體現,更是提高幼兒能力的重要手段。
人的一生中,到底自己工作得開不開心,生活得開不開心,歸根結底都是一顆“心”在作祟,所謂“天有下雨與日出,人生高峰與低谷。莫為浮云遮望眼,風物長宜放眼量”。在此呼吁每一個愛自己的人:學會勤勉地工作,用一種光明的思維對待生活,如果千里之行,始于心,那么數里之止,一定止于輝煌。愛自己、愛生活,更要愛自己的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