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夢茜
【摘要】物流產業是國民經濟的動脈系統,它連接經濟的各個部門并使之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其發展程度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程度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的現代物流業也得到迅猛發展,但同時又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如模式陳舊,運輸成本高,管理成本高等,這些問題仍然阻礙著物流業的進一步提升。從物流業的發展現狀,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物流業的發展趨勢,物流業的發展策略四方面進行論述,意從現實總結經驗、得出結論,為物流業的更遠發展作出努力。
【關鍵詞】物流業;發展現狀;現存問題;發展趨勢;策略
一、我國物流業的發展現狀
(一)我國物流業發展水平顯著提高
一些制造企業、商貿企業開始采用現代物流管理理念、方法和技術,實施流程再造和服務外包;傳統運輸、倉儲、貨代企業實行功能整合和服務延伸,加快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型;一批新型的物流企業迅速成長,形成了多種所有制、多種服務模式、多層次的物流企業群體。物流費用成本呈下降趨勢,促進了經濟運行質量的提高。
(二)我國物流基礎設施條件逐步完善
交通設施規模迅速擴大,物流園區建設開始起步,倉儲、配送設施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一批區域性物流中心正在形成。物流技術設備加快更新換代,物流信息化建設有了突破性進展。
(三)我國物流業發展環境明顯好轉
在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繼建立了推進現代物流業發展的綜合協調機制,出臺了支持現代物流業發展的規劃和政策。物流統計核算和標準化工作,以及人才培養和技術創新等行業基礎性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二、我國物流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物流系統效率低,物流成本高
我國與發達國家在物流成本方面、周轉速度方面以及產業化方面存在較大差距,服務水平和效率方面都比較低,各環節的銜接較差,運轉效率不高,反映為貨物在途時間、儲存時間、基礎設施勞動生產率等方面均有較大改善和提高的余地。
(二)物流基礎設施的配套性、兼容性差,物流技術裝備水平低
各種運輸方式之間、不同地區運輸系統之間相互銜接的樞紐設施建設方面缺乏投入,對物流產業發展有重要影響的各種綜合性貨運樞紐、物流基地、物流中心建設發展緩慢。現代化立體自動化倉儲設施比例極低,具有冷藏、保鮮、氣調功能的倉庫更少;可視屏叉車等現代化的搬運工具很少采用;現代化的箱式貨柜和集裝箱拖頭及特種運輸車輛很少。
(三)我國物流業管理體制和機制方面的障礙
條塊分割計劃經濟體制造成許多部門政企尚未實現真正的分開,管理的能力因分割而受到局限和制約,造成管理水平的提高較為緩慢。此外,地區的經濟利益驅動也助長了地方保護主義。目前,我國相當一部分省市間的市場壁壘,使網絡化物流服務企業的成長變得相當困難。
三、我國物流業的發展趨勢
信息化的加快,人們對物流速度的要求越來越高,物流過程的通暢程度直接影響到物流速度的快慢,從而影響到人們的滿意程度。在未來,中國物流業的發展將更加的依賴于體制和政策的創新,物流業不斷地市場化就需要與一個適應的發展機制來輔助物流業的發展,不斷地調整政策去適應現代物流業的發展,減少計劃經濟時期的計劃經濟體制對物流業的影響,對物流業進行明確的責任劃分,使物流行業的則只不斷地明確清晰,減少物流業的體制性障礙。
發展的第二個趨勢:物流業在自身的發展中將不斷地走向市場化,標準化。與以往的就得物流模式相比較而言,現代的物流模式比之前的更加標準,更加符合市場的需求,以市場為導向,市場在物流業的發展的中的導向性更強。在今后的發展之中物流業的發展會更符合市場的定律,以價格為導向,供給需求為信號,發展朝著更加標準化的方向,通過標準化的管理減少物流的成本使物流工作更加合理有序的進行。
發展的第三個趨勢:將更加朝著第三方物流業的發展方向,物流業的發展朝著第三方物流的發展對我國的經濟帶來一定的發展好處,讓我國的物流管理體制不斷的更新,逐步消除了物流業的進入壁壘,擴大就業,物流服務的延伸更廣,業務的基礎不斷擴大銷售收入增加。極大地提高物流的發展的信息化水平。運用一些先進的物流技術為我國的物流業發展增速。
四、我國物流業的發展對策
(一)加強統一領導,建立必要的政府部門間協調機制
我國如果在當前政府機構改革中明確設立物流部門,對于物流現代化的推進必然具有重大意義。各級政府都應該加強對發展現代物流的統一領導,建立必要的政府部門間的綜合協調機制,負責研究、制訂發展現代物流的規劃,并負責協調現代物流發展中的相關政策措施,為構建全國統一、高效的現代物流體系創造體制環境。
(二)以市場為導向,完善服務的提供
物流業在未來發展的趨勢是更加的市場化,在這個過程中要積極的發揮市場的導向作用,提供市場所需要的服務,真正的實現信息流,商品流,資金流三者的統一。推行連鎖經營,以市場為導向不斷地加快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與規劃,積極的營造現代物流體系。
(三)中國物流的發展重在創新
完善機制改革,建立健全相應規章制度;促進第三方物流服務市場的形成,適應商業批發零售行業的配送;做好社會保障和就業機制,促進生產性和流通性等企業更多地使用社會化物流,使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與兼得。
(四)重視對物流人才的培養
人才的投入保證物流的數量和質量,使物流業的發展呈現出一定的可持續性。專注于人才的培養,才能具有規范化的管理和更加專業化的服務。應鼓勵和允許高等院校按照市場需求開辦和設置現代物流專業及課程,為現代物流培養高級管理人才和專業人才;借鑒國際經驗,加強國際合作,逐步建立完善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機制,實行配套的人員從業資格認證制度和體系。
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必定成就物流產業作為朝陽產業的地位,其發展任重而道遠。總之,加快中國物流產業的發展已經不僅僅是強化物流領域的競爭能力問題,更重要的是為所有的中國企業和整個國民經濟創造一個高效的物流環境,提供高水平的物流服務,從整體上提高中國企業和中國經濟的競爭能力,這對促進中國經濟發展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趙月江.試論中國現代物流業發展.市場經濟研究,2004
[2]趙紅梅.論中國物流配送業發展趨勢.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2015
[3]余澤萍.略論中國物流業發展的制約因素及解決途徑.邏輯學研究,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