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聯網+”經濟形勢下,互聯網金融發展態勢迅猛,問題也隨之而來。文章從互聯網金融現狀入手,分析現在互聯網金融模式及存在問題,針對互聯網金融未來發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 經濟新常態 模式 現存問題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6)11-042-02
互聯網金融是經濟新常態下,互聯網與傳統金融的有機整合。主要由傳統金融機構和非金融機構組成,其中非金融機構則主要是指以網絡金融為主營業務的各類電商企業、網絡P2P金融借貸平臺,以各類眾籌項目為主的網絡投資平臺,各類理財APP及第三方支付平臺等。
一、互聯網金融現狀分析
2016年初,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報告稱:2015年,中國互聯網金融交易規模250億元,較上年度同比增長142%;以此增幅計算,2016年互網網消費金融交易規模有望突破650億元。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互聯網支付市場穩定增長交易規模達140064.3億元,同比增長55.4%;2015年移動支付市場持續爆發交易規模達163626.0億元,同比增長104.2%。全國2595家網貸平臺P2P貸款借貸規模達到8000億元,出現了國內首例P2P行業上市企業——宜人貸,在行業高速發展的同時問題不可避免,問題平臺率多達34.5%;截至2015年底,全國正常運營的各類眾籌平臺共有283家,新增項目40000多個,籌資總額突破百億,以余額寶為代表的貨幣基金理財產品層出不窮,互聯網巨頭及傳統金融機構紛紛推出余額類理財產品,實現規模7.8萬億元,用戶數突破2.6億。
二、互聯網金融模式分析
1.第三方支付。所謂第三方支付,即通過非買賣雙方的第三方搭建的“支付中間平臺”,買方將貨款支付給平臺,平臺為其擔保并通知賣方發貨,賣方發貨給買方,買方驗貨后通知中間方放款給賣方。這一行為解決了網絡消費的信任危機,即買方不愿意提前支付賣方不愿意提前發貨。由第三方支付平臺提供支付保證后,雙方順利交易。目前代表形式有百度錢包(百度)、支付寶、微信支付、財付通、網銀在線、京東支付、小米支付、360安全支付、平安付、快錢、快錢錢包等。目前使用最為頻繁,業務范圍最廣的第三方平臺是支付寶及后起之秀——微信支付。
2.網貸平臺。網絡貸款,也叫P2P(peer to peer)網絡借款,網絡信貸源于英國Zopa網絡借貸平臺,隨后向全球發展。網貸平臺主要是指為個人提供P2P借貸等相關金融服務的網站。代表形式有百度小貸、百度有錢、螞蟻小貸、投資人人貸、微粒貸、京東白條、互聯網金融、小米小貸、平安普惠、萬達網絡信貸。以微粒貸為例,它是國內首家互聯網銀行騰訊微眾銀行面向騰訊用戶(微信或手機QQ)推出的純線上個人小額信用循環消費貸款產品,主要服務對象為個人,實現“無抵押、無擔保,隨借隨還、按日計息”等功能。
3.網絡理財。網絡理財主要是在信息化時代,用戶通過互聯網獲得相關理財資訊,根據實際情況對家庭資產進行梳理調整的過程,以期獲取資產利益最大化。具體包含了理財產品咨詢、信息分析、私人訂制理財方案設計及金融產品系列服務等。代表形式有百度金融、余額寶、招財寶、理財通、京東小金庫、媽媽理財、小米活期寶、你財富、快錢理財、陸金所等等。
余額寶是支付寶打造的余額增值服務。把錢轉入余額寶即購買了由天弘基金提供的余額寶貨幣基金,可獲得收益。余額寶內的資金還能隨時用于網購支付,靈活提取;現已穩坐“世界第二”的交椅。
4.眾籌。眾籌翻譯于英文crowdfunding一詞,即大眾籌資或群眾籌資,是指一種向群眾募資,以支持發起的個人或組織的行為。它主要采用團購或預購的方式,用以支持災害重建、民間集資、個人創業等各類活動。主要形式有:百度金融、螞蟻達客、淘寶眾籌、騰訊樂捐、京東眾籌、平安眾+、穩賺1號、360淘金等。其中騰訊樂捐屬于慈善眾籌、淘寶眾籌業務是以回報眾籌和捐贈眾籌為主;360淘金主要業務領域為文化娛樂和生活消費類;穩賺1號則針對萬達旗下商業市場項目等;百度在百度金融開設了眾籌板塊,主要以影城眾籌為主;其它平臺皆為全面發展,其中京東眾籌發展較為成熟,目前已創新性完成信用眾籌、無限籌,京東白條與京東產品眾籌項目連通。
三、互聯網金融模式現存問題
1.信息技術風險較高。中國信息技術起步相對較晚,發展水平仍處于上升階段,用以支撐互聯網金融的新技術不夠成熟。而互聯網金融興起時間較短,各類新生業務處于初級發展階段,技術開發和安全保障技術發展不夠,對抗平臺運營風險、黑客入侵風險、病毒傳播風險、數據匯露風險等經驗不足,缺乏相應的應急措施,嚴重影響平臺運營效率。
2.監管機制不到位。當前互聯網金融屬新生事物,發展態勢基本呈現為野蠻生長。社會大眾對其了解不深,越來越多的所謂P2P平臺出現,借互聯網金融的概念實施新型詐騙、非法集資,狀況頻出。而監管機構尚未厘清自己的職責,尤其是大學校園出現網絡欺詐、“裸貸”、“借款3000還10萬”等教訓統統反映了國家立法不完善,法制監管滯后,監管制度不健全等問題。
3.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互聯網金融行業準入門檻較低,在高速發展的同時,相應的從業人員需求也增加,部分從業人員為了追求自己的私利,會將客戶信息出售泄露或故意隱瞞風險成本,引誘客戶高利借款。更有甚者,在追繳貸款時,采取過激或不法手段,傷害他人。
四、互聯網金融模式未來發展建議
1.加速發展信息技術。信息技術是互聯網金融安全的決定因素之一,未來金融大數據、金融機構信息化等都有較高要求。因此,進一步加強信息技術類人才培養,全面提高信息化技術水平,加強互聯網金融信息技術的自我研發,及時更新信息技術,有效抵制黑客攻擊、病毒傳播等,努力營造互聯網金融技術安全環境。
2.進一步完善法律法規體系。要全面落實國家《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監管責任要求,推進監管制度覆蓋,強化準入監管、分類監管、底線監管、協調立體監管的監管思維,構建互聯網金融規范發展監管體系。積極推進相關立法進程顯得刻不容緩,需要嚴格規范平臺的籌資項目,加強對于風險的防范,保障授信方的合法權益,實現監管者、平臺、投資者的多方共贏局面。
3.提高從業人員素質水平。加大專業從業人員的培養力度,努力提升從業人員的基本素質水平,切實維護用戶的信息安全,不泄露出售用戶的個人信息。對于所有的項目要認真說明,不刻意隱瞞回避,積極有效溝通,文明催貸。
新生事物最終需要健康有序的發展,“互聯網+”經濟新常態必然會加速網絡金融的規范運營。信息技術的發展將使互聯網金融的服務范圍擴大,實現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進一步提高社會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高興隆.基于互聯網金融對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16(2)
[2] 張健華.我國互聯網金融監管問題研究[J].浙江金融,2014(5)
[3] 揚一夫.2016:互聯網金融監管年[N].金融時報,2016.3.18
[4] 程舉.新常態下的互聯網金融創新[J].現代經濟探討,2015(6))
[5] 皮天雷等.金融新常態約束下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演變與革新[J].經濟問題,2015(10)
(作者單位:湖南汽車工程職業學院經濟管理學院 湖南株洲 412001)
[作者簡介:朱雯(1979—),女,湖南郴州人,湖南汽車工程職業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經濟管理、職業教育。]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