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軍強+徐朝陽
摘 要:目的:監測廣東省優秀游泳運動員冬訓期生理生化監控指標,探索優秀游泳運動員冬訓期間身體機能變化規律,為高強度大運動量訓練期的訓練監控提供科學參考依據,為青少年游泳運動員的科學訓練拋磚引玉。方法:監測16名廣東優秀男子游泳運動員和6名女子游泳運動員,在2013-2014年度冬訓期間血紅蛋白(HB)、肌酸激酶(CK)、血尿素(BUN)、血睪酮(T)的變化規律,使用SPSS軟件包進行數據分析。結果:(1)運動員血液生化指標隨著冬訓訓練量及訓練強度的變化,出現相應的規律性改變,整體體現出機體對訓練負荷的適應,我們發現生化指標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滯后性,我們在分析生化指標變化規律的同時,還要注重運動員心率的變化情況,運動員的主觀感受及教練員的經驗觀察結果綜合評定。(2)血紅蛋白(HB)、血睪酮(T)能夠及時對訓練量、訓練強度的變化做出反映,肌酸激酶(CK)對訓練強度敏感性極高、血尿素(BUN)對訓練量敏感度較高。表明這4個指標在一定條件下能夠對運動員運動量,運動強度及機能狀態進行科學客觀的反映,對于青少年運動員的訓練監控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游泳運動員 ?冬訓 ?生理生化監控 ?研究
中圖分類號:G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1(a)-0203-02
Research on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Monitoring of Guangdong Elite swimming Athletes during Winter Training
Wu Jun qiang1 ?Xu Chao yang2
(1.Guangzhou swimming team,Guangdong Guangzhou,510650,China.2.Guangzhou Polytechnic of Sports,Guangdong Guangzhou,510650,China)
Abstract:Purpose:To investigate the monitoring methods of sport physiology and biochemical index in elite swimming athletes during winter training. Methods: 16 elite male swimming athletes and 6 elite female swimming athletes were summoned in the winter training to have a longitude observation and data accumulation. Hemoglobin, blood urea, creatine kinase, and testosterone were assayed to monitor and evaluate the training adaptation during the winter training. Allthe data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by SPSS. Results:(1)athletes blood biochemical indexes as the change of winter training volume and training intensity, a corresponding change regularity, overall reflect the body of the training load, we find that the biochemical indicators also has certain limitation and hysteresis, we at the same time, the analysis of the biochemical index change rule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changes of athletes heart rate, the athletessubjective feeling and experience observations in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coaches.(2)the hemoglobin (HB), blood testosterone (T) in a timely manner to reflect to the change of volume and training intensity,creatine kinase (CK) very high sensitivity to the training intensity, blood urea (BUN) sensitivity to volume is higher.Show that the four index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can exercise of athletes, the exercise intensity and functional status of scientific and objective reflect, for young athletes training monitoring has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Key Words:swimming;Winter Training;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Monitoring;research
國內外學者對血液生理生化指標進行了大量研究,結果表明血液生化指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準確、客觀、定量地反映運動員的身體機能狀態[1]。游泳是一項對質體能要求很高的運動項目,科學的醫務監控顯得尤其重要,關系到青少年游泳運動員運動傷病的預防和健康成才。該文通過冬訓期動態監控廣東省優秀游泳運動員血液生化指標的變化,綜合比較分析冬訓期間不同訓練內容、訓練量及強度對運動員身體機能狀況的影響,為教練員掌握訓練負荷和強度,科學安排訓練,達到高質量的訓練效果提供相應的科學依據。endprint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廣東省游泳隊男子運動員16名,女子運動員6名,共22名隊員。
1.2 研究方法
血液生化指標:晨時訓練前空腹靜脈采血,EDTA抗凝負壓采血管、不抗凝負壓采血管各2 mL。應用sys max21全自動六分類血球分析系統檢測紅細胞計數(RBC)、血紅蛋白(HB),應用雷杜全自動生化儀檢測血清肌酸激酶(CK)、血尿素(BUN),應用羅氏Elecsys2010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系統檢測血睪酮(T)。
1.3 數據采集與處理
在冬訓期間共進行四次血液生化測試,分別采集冬訓開始期、第一高峰期、第二高峰期、冬訓末期(賽前調整期)血液樣本,采樣時間為休息日后第一訓練日晨。所有測試數據使用SPSS軟件進行處理,全部數據采用平均值和標準差進行分析統計。
2 結果與分析
冬訓期間血液生化指標變化特點。
冬訓期間廣東省優秀游泳運動員血液生化指標測試結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見,冬訓期間,運動員機能水平隨著訓練量、訓練強度的改變而變化。在4個月的冬訓期間,運動員HB平均值均出現了下降再上升的波動,表現出對運動量和強度的應激和適應的規律。CK出現了升高再下降的變化,也反映出運動員對訓練強度的逐步適應,第一高峰期CK值明顯高于其他采樣時間,與冬訓開始期基礎值相比差異具有非常顯著性(P<0.01),與賽前準備期相比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而BUN 則隨著冬訓的進程持續增高,反映了運動員隨著運動量的增長體內蛋白質代謝保持較高的水平,在末期也出現適當的下降,主要是由于訓練量的調整使機體得到一定的恢復。T也隨著冬訓的進程明顯下降,并呈周期變化,說明運動量的增長能加大T消耗,導致T下降的發生,在第二高峰期T值明顯低于其他采樣時間,與冬訓初期、賽前準備期相比差異具有顯著性(P<0.01),與第一高峰期相比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
3 分析與討論
3.1 游泳項目規律及能量代謝特點
游泳屬于個體項目,觀察游泳比賽不難發現,游泳時肌肉收縮所需要的能量直接來源于肌肉的三磷酸腺苷(ATP)的分解。肌肉內三磷酸腺苷的儲備量很少,僅能維持數秒的強烈肌肉收縮,必須邊分解邊合成才能使活動得以持久。再合成三磷酸腺苷所需的能量來源于肌肉內的磷酸肌酸(CP)分解。由于肌肉內磷酸肌酸的含量也有限,只能維持6~8s的強烈肌肉收縮,故也得不斷再合成。磷酸肌酸再合成所需的能量則來源于糖或脂肪氧化分解。當氧供應充足時,糖或脂肪經有氧分解提供能量;當氧供應不足時,糖經無氧酵解提供能量,同時產生乳酸。
人體在游泳時以什么形式供能,取決于需氧量與攝氧量的相互關系。當攝氧量等于需氧量時,機體靠氧代謝供能;當攝氧量少于需氧量時,就有一部分能量必須由無氧酵解來提供。運動時的需氧量取決于運動強度。強度越大,需氧量就越大,無氧酵解供能的比例也越大。
游泳的運動強度因項目距離的長短而有很大的差異。50 m的項目,持續時間約25~35 s,其供能以無氧過程為主,包括非乳酸能和乳酸能。100 m的項目,持續時約50~70 s,其供能以糖元無氧酵解提供乳酸能為主。隨著距離延長,運動強度下降,無氧代謝供能的比例縮小,有氧代謝供能的比例升高。1500 m游泳,需持續15 min以上,無氧代謝供能的比例降至15%左右,有氧代謝供能的比例則升至85%左右。
游泳不同項目供能的特征,是采用不同訓練手段發展專項運動能力的重要依據。需注意的是,有氧代謝能力是無氧代謝供能能力的基礎,高度的無氧能力必須建立在堅實有氧能力的基礎上。因此,游泳訓練,尤其是少年兒童基礎訓練,必須充分重視機體有氧代謝供能能力的發展。
3.2 血紅蛋白(HB)
HB是日常訓練中用于反映運動量的最常用指標。在科學訓練中,運動員血紅蛋白在一定范圍內有規律的波動。在大運動量訓練階段,血紅蛋白的變化較為敏感,特別是大負荷訓練的起始階段,由于紅細胞的破壞增多,導致血紅蛋白下降,隨著對訓練的適應性提高,血紅蛋白會逐漸恢復,一般認為這是對訓練適應和機能狀況良好的表現。如果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血紅蛋白持續緩慢降低,提示對訓練的適應性不良,機能狀況下降,應及時調整訓練負荷量,并加強營養恢復措施。在整個冬訓過程中,教練員的訓練計劃運動量、運動強度進行科學有規律的變動。在冬訓期間游泳運動員血紅蛋白指標也體現出運動訓練安排規律性變化,在第一個高峰周期血紅蛋白指標有所下降,而隨著對訓練負荷的適應,運動員血紅蛋白指標在第二個高峰期逐漸升高,在賽前調整期通過訓練調控手段,調整至最合適水平。
3.3 肌酸激酶(CK)、血尿素(BUN)
研究顯示,運動后血清CK升高主要取決于運動負荷的強度和運動量的大小,對負荷強度的反映特別敏感,影響最明顯。由于CK在血清中上升和肌細胞損傷有關,因此它是評定運動后身體恢復過程和肌肉損傷程度的重要指標。由于游泳項目特點,其訓練內容易造成CK升高,在第一個強度周期均值為835.60,因此CK作為游泳階段訓練強度監控指標較敏感,是預防運動員肌肉損傷的重要監測指標,是短距離游泳運動項目運動員非常適用的日常訓練監控指標,其教練員需要高度重視。
BUN是運動量的針對性指標,其高低與運動量呈現正相關,較長時間運動負荷時,體內蛋白質和氨基酸大量分解代謝供應能量,引起血尿素水平升高。負荷量增大時,血尿素增加明顯,次日晨恢復較慢。根據國內外研究,在訓練期中測定血尿素水平,晨安靜時血尿素值較低屬于對負荷適應;同時身體機能狀況較好者,在運動后及次日晨恢復也較好。如對訓練負荷不適應,身體機能較差時,則血尿素在運動后水平較高及次日晨仍然較高[4]。血尿素在有氧代謝訓練后恢復較慢,能承受大負荷訓練的運動員訓練后恢復較快,血尿素上升也少。而不能承受大負荷訓練的運動員訓練后恢復得慢,血尿素水平也較高。在對血尿素的監控中,游泳運動員血尿素值隨著運動量的累積和運動強度的增加不斷升高,整體來看對冬訓運動量、運動強度適應良好,是長距離耐力性游泳項目運動員需要高度重視的指標。
4 結論與建議
(1)廣東優秀游泳運動員血液生化指標隨著冬訓訓練量及訓練強度的變化,出現相應的規律性改變,整體體現出機體對訓練負荷的適應,間接反映出冬訓訓練計劃合理性與科學性,同時,由于個體的差異性,我們發現生化指標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滯后性,當指標顯示出異常時,運動員已經處于非正常狀態了,為了對運動員狀態具有前瞻性的了解,防范于未然,我們在分析生化指標變化規律的同時,還要注重運動員心率的變化情況,運動員的主觀感受及教練員的經驗觀察結果綜合評定。
(2)血紅蛋白(HB)、血睪酮(T)能夠及時對訓練量、訓練強度的變化做出反映,肌酸激酶(CK)對訓練強度敏感性極高、血尿素(BUN)對訓練量敏感度較高。表明這4個指標在一定條件下能夠對運動員運動量,運動強度及機能狀態進行科學客觀的反映,是我們科學訓練中日常醫務監督不可或缺的生化指標,經濟實惠,方便快速,對于青少年運動員的訓練監控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 馮連世,李開剛.運動員機能評定生理生化指標測定方法及應用[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2.
[2] 馮連世,馮美云,馮煒權.優秀運動員身體機能評定方法[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
[3] 李世成,劉文軍,劉剛,等.優秀自行車運動員冬訓期間的訓練監控與營養調控的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6,26(6)75-81.
[4] 王清.我國優秀運動員競技能力狀態診斷和監測系統的研究與建立[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4.endprint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廣東省游泳隊男子運動員16名,女子運動員6名,共22名隊員。
1.2 研究方法
血液生化指標:晨時訓練前空腹靜脈采血,EDTA抗凝負壓采血管、不抗凝負壓采血管各2 mL。應用sys max21全自動六分類血球分析系統檢測紅細胞計數(RBC)、血紅蛋白(HB),應用雷杜全自動生化儀檢測血清肌酸激酶(CK)、血尿素(BUN),應用羅氏Elecsys2010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系統檢測血睪酮(T)。
1.3 數據采集與處理
在冬訓期間共進行四次血液生化測試,分別采集冬訓開始期、第一高峰期、第二高峰期、冬訓末期(賽前調整期)血液樣本,采樣時間為休息日后第一訓練日晨。所有測試數據使用SPSS軟件進行處理,全部數據采用平均值和標準差進行分析統計。
2 結果與分析
冬訓期間血液生化指標變化特點。
冬訓期間廣東省優秀游泳運動員血液生化指標測試結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見,冬訓期間,運動員機能水平隨著訓練量、訓練強度的改變而變化。在4個月的冬訓期間,運動員HB平均值均出現了下降再上升的波動,表現出對運動量和強度的應激和適應的規律。CK出現了升高再下降的變化,也反映出運動員對訓練強度的逐步適應,第一高峰期CK值明顯高于其他采樣時間,與冬訓開始期基礎值相比差異具有非常顯著性(P<0.01),與賽前準備期相比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而BUN 則隨著冬訓的進程持續增高,反映了運動員隨著運動量的增長體內蛋白質代謝保持較高的水平,在末期也出現適當的下降,主要是由于訓練量的調整使機體得到一定的恢復。T也隨著冬訓的進程明顯下降,并呈周期變化,說明運動量的增長能加大T消耗,導致T下降的發生,在第二高峰期T值明顯低于其他采樣時間,與冬訓初期、賽前準備期相比差異具有顯著性(P<0.01),與第一高峰期相比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
3 分析與討論
3.1 游泳項目規律及能量代謝特點
游泳屬于個體項目,觀察游泳比賽不難發現,游泳時肌肉收縮所需要的能量直接來源于肌肉的三磷酸腺苷(ATP)的分解。肌肉內三磷酸腺苷的儲備量很少,僅能維持數秒的強烈肌肉收縮,必須邊分解邊合成才能使活動得以持久。再合成三磷酸腺苷所需的能量來源于肌肉內的磷酸肌酸(CP)分解。由于肌肉內磷酸肌酸的含量也有限,只能維持6~8s的強烈肌肉收縮,故也得不斷再合成。磷酸肌酸再合成所需的能量則來源于糖或脂肪氧化分解。當氧供應充足時,糖或脂肪經有氧分解提供能量;當氧供應不足時,糖經無氧酵解提供能量,同時產生乳酸。
人體在游泳時以什么形式供能,取決于需氧量與攝氧量的相互關系。當攝氧量等于需氧量時,機體靠氧代謝供能;當攝氧量少于需氧量時,就有一部分能量必須由無氧酵解來提供。運動時的需氧量取決于運動強度。強度越大,需氧量就越大,無氧酵解供能的比例也越大。
游泳的運動強度因項目距離的長短而有很大的差異。50 m的項目,持續時間約25~35 s,其供能以無氧過程為主,包括非乳酸能和乳酸能。100 m的項目,持續時約50~70 s,其供能以糖元無氧酵解提供乳酸能為主。隨著距離延長,運動強度下降,無氧代謝供能的比例縮小,有氧代謝供能的比例升高。1500 m游泳,需持續15 min以上,無氧代謝供能的比例降至15%左右,有氧代謝供能的比例則升至85%左右。
游泳不同項目供能的特征,是采用不同訓練手段發展專項運動能力的重要依據。需注意的是,有氧代謝能力是無氧代謝供能能力的基礎,高度的無氧能力必須建立在堅實有氧能力的基礎上。因此,游泳訓練,尤其是少年兒童基礎訓練,必須充分重視機體有氧代謝供能能力的發展。
3.2 血紅蛋白(HB)
HB是日常訓練中用于反映運動量的最常用指標。在科學訓練中,運動員血紅蛋白在一定范圍內有規律的波動。在大運動量訓練階段,血紅蛋白的變化較為敏感,特別是大負荷訓練的起始階段,由于紅細胞的破壞增多,導致血紅蛋白下降,隨著對訓練的適應性提高,血紅蛋白會逐漸恢復,一般認為這是對訓練適應和機能狀況良好的表現。如果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血紅蛋白持續緩慢降低,提示對訓練的適應性不良,機能狀況下降,應及時調整訓練負荷量,并加強營養恢復措施。在整個冬訓過程中,教練員的訓練計劃運動量、運動強度進行科學有規律的變動。在冬訓期間游泳運動員血紅蛋白指標也體現出運動訓練安排規律性變化,在第一個高峰周期血紅蛋白指標有所下降,而隨著對訓練負荷的適應,運動員血紅蛋白指標在第二個高峰期逐漸升高,在賽前調整期通過訓練調控手段,調整至最合適水平。
3.3 肌酸激酶(CK)、血尿素(BUN)
研究顯示,運動后血清CK升高主要取決于運動負荷的強度和運動量的大小,對負荷強度的反映特別敏感,影響最明顯。由于CK在血清中上升和肌細胞損傷有關,因此它是評定運動后身體恢復過程和肌肉損傷程度的重要指標。由于游泳項目特點,其訓練內容易造成CK升高,在第一個強度周期均值為835.60,因此CK作為游泳階段訓練強度監控指標較敏感,是預防運動員肌肉損傷的重要監測指標,是短距離游泳運動項目運動員非常適用的日常訓練監控指標,其教練員需要高度重視。
BUN是運動量的針對性指標,其高低與運動量呈現正相關,較長時間運動負荷時,體內蛋白質和氨基酸大量分解代謝供應能量,引起血尿素水平升高。負荷量增大時,血尿素增加明顯,次日晨恢復較慢。根據國內外研究,在訓練期中測定血尿素水平,晨安靜時血尿素值較低屬于對負荷適應;同時身體機能狀況較好者,在運動后及次日晨恢復也較好。如對訓練負荷不適應,身體機能較差時,則血尿素在運動后水平較高及次日晨仍然較高[4]。血尿素在有氧代謝訓練后恢復較慢,能承受大負荷訓練的運動員訓練后恢復較快,血尿素上升也少。而不能承受大負荷訓練的運動員訓練后恢復得慢,血尿素水平也較高。在對血尿素的監控中,游泳運動員血尿素值隨著運動量的累積和運動強度的增加不斷升高,整體來看對冬訓運動量、運動強度適應良好,是長距離耐力性游泳項目運動員需要高度重視的指標。
4 結論與建議
(1)廣東優秀游泳運動員血液生化指標隨著冬訓訓練量及訓練強度的變化,出現相應的規律性改變,整體體現出機體對訓練負荷的適應,間接反映出冬訓訓練計劃合理性與科學性,同時,由于個體的差異性,我們發現生化指標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滯后性,當指標顯示出異常時,運動員已經處于非正常狀態了,為了對運動員狀態具有前瞻性的了解,防范于未然,我們在分析生化指標變化規律的同時,還要注重運動員心率的變化情況,運動員的主觀感受及教練員的經驗觀察結果綜合評定。
(2)血紅蛋白(HB)、血睪酮(T)能夠及時對訓練量、訓練強度的變化做出反映,肌酸激酶(CK)對訓練強度敏感性極高、血尿素(BUN)對訓練量敏感度較高。表明這4個指標在一定條件下能夠對運動員運動量,運動強度及機能狀態進行科學客觀的反映,是我們科學訓練中日常醫務監督不可或缺的生化指標,經濟實惠,方便快速,對于青少年運動員的訓練監控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 馮連世,李開剛.運動員機能評定生理生化指標測定方法及應用[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2.
[2] 馮連世,馮美云,馮煒權.優秀運動員身體機能評定方法[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
[3] 李世成,劉文軍,劉剛,等.優秀自行車運動員冬訓期間的訓練監控與營養調控的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6,26(6)75-81.
[4] 王清.我國優秀運動員競技能力狀態診斷和監測系統的研究與建立[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4.endprint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廣東省游泳隊男子運動員16名,女子運動員6名,共22名隊員。
1.2 研究方法
血液生化指標:晨時訓練前空腹靜脈采血,EDTA抗凝負壓采血管、不抗凝負壓采血管各2 mL。應用sys max21全自動六分類血球分析系統檢測紅細胞計數(RBC)、血紅蛋白(HB),應用雷杜全自動生化儀檢測血清肌酸激酶(CK)、血尿素(BUN),應用羅氏Elecsys2010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系統檢測血睪酮(T)。
1.3 數據采集與處理
在冬訓期間共進行四次血液生化測試,分別采集冬訓開始期、第一高峰期、第二高峰期、冬訓末期(賽前調整期)血液樣本,采樣時間為休息日后第一訓練日晨。所有測試數據使用SPSS軟件進行處理,全部數據采用平均值和標準差進行分析統計。
2 結果與分析
冬訓期間血液生化指標變化特點。
冬訓期間廣東省優秀游泳運動員血液生化指標測試結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見,冬訓期間,運動員機能水平隨著訓練量、訓練強度的改變而變化。在4個月的冬訓期間,運動員HB平均值均出現了下降再上升的波動,表現出對運動量和強度的應激和適應的規律。CK出現了升高再下降的變化,也反映出運動員對訓練強度的逐步適應,第一高峰期CK值明顯高于其他采樣時間,與冬訓開始期基礎值相比差異具有非常顯著性(P<0.01),與賽前準備期相比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而BUN 則隨著冬訓的進程持續增高,反映了運動員隨著運動量的增長體內蛋白質代謝保持較高的水平,在末期也出現適當的下降,主要是由于訓練量的調整使機體得到一定的恢復。T也隨著冬訓的進程明顯下降,并呈周期變化,說明運動量的增長能加大T消耗,導致T下降的發生,在第二高峰期T值明顯低于其他采樣時間,與冬訓初期、賽前準備期相比差異具有顯著性(P<0.01),與第一高峰期相比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
3 分析與討論
3.1 游泳項目規律及能量代謝特點
游泳屬于個體項目,觀察游泳比賽不難發現,游泳時肌肉收縮所需要的能量直接來源于肌肉的三磷酸腺苷(ATP)的分解。肌肉內三磷酸腺苷的儲備量很少,僅能維持數秒的強烈肌肉收縮,必須邊分解邊合成才能使活動得以持久。再合成三磷酸腺苷所需的能量來源于肌肉內的磷酸肌酸(CP)分解。由于肌肉內磷酸肌酸的含量也有限,只能維持6~8s的強烈肌肉收縮,故也得不斷再合成。磷酸肌酸再合成所需的能量則來源于糖或脂肪氧化分解。當氧供應充足時,糖或脂肪經有氧分解提供能量;當氧供應不足時,糖經無氧酵解提供能量,同時產生乳酸。
人體在游泳時以什么形式供能,取決于需氧量與攝氧量的相互關系。當攝氧量等于需氧量時,機體靠氧代謝供能;當攝氧量少于需氧量時,就有一部分能量必須由無氧酵解來提供。運動時的需氧量取決于運動強度。強度越大,需氧量就越大,無氧酵解供能的比例也越大。
游泳的運動強度因項目距離的長短而有很大的差異。50 m的項目,持續時間約25~35 s,其供能以無氧過程為主,包括非乳酸能和乳酸能。100 m的項目,持續時約50~70 s,其供能以糖元無氧酵解提供乳酸能為主。隨著距離延長,運動強度下降,無氧代謝供能的比例縮小,有氧代謝供能的比例升高。1500 m游泳,需持續15 min以上,無氧代謝供能的比例降至15%左右,有氧代謝供能的比例則升至85%左右。
游泳不同項目供能的特征,是采用不同訓練手段發展專項運動能力的重要依據。需注意的是,有氧代謝能力是無氧代謝供能能力的基礎,高度的無氧能力必須建立在堅實有氧能力的基礎上。因此,游泳訓練,尤其是少年兒童基礎訓練,必須充分重視機體有氧代謝供能能力的發展。
3.2 血紅蛋白(HB)
HB是日常訓練中用于反映運動量的最常用指標。在科學訓練中,運動員血紅蛋白在一定范圍內有規律的波動。在大運動量訓練階段,血紅蛋白的變化較為敏感,特別是大負荷訓練的起始階段,由于紅細胞的破壞增多,導致血紅蛋白下降,隨著對訓練的適應性提高,血紅蛋白會逐漸恢復,一般認為這是對訓練適應和機能狀況良好的表現。如果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血紅蛋白持續緩慢降低,提示對訓練的適應性不良,機能狀況下降,應及時調整訓練負荷量,并加強營養恢復措施。在整個冬訓過程中,教練員的訓練計劃運動量、運動強度進行科學有規律的變動。在冬訓期間游泳運動員血紅蛋白指標也體現出運動訓練安排規律性變化,在第一個高峰周期血紅蛋白指標有所下降,而隨著對訓練負荷的適應,運動員血紅蛋白指標在第二個高峰期逐漸升高,在賽前調整期通過訓練調控手段,調整至最合適水平。
3.3 肌酸激酶(CK)、血尿素(BUN)
研究顯示,運動后血清CK升高主要取決于運動負荷的強度和運動量的大小,對負荷強度的反映特別敏感,影響最明顯。由于CK在血清中上升和肌細胞損傷有關,因此它是評定運動后身體恢復過程和肌肉損傷程度的重要指標。由于游泳項目特點,其訓練內容易造成CK升高,在第一個強度周期均值為835.60,因此CK作為游泳階段訓練強度監控指標較敏感,是預防運動員肌肉損傷的重要監測指標,是短距離游泳運動項目運動員非常適用的日常訓練監控指標,其教練員需要高度重視。
BUN是運動量的針對性指標,其高低與運動量呈現正相關,較長時間運動負荷時,體內蛋白質和氨基酸大量分解代謝供應能量,引起血尿素水平升高。負荷量增大時,血尿素增加明顯,次日晨恢復較慢。根據國內外研究,在訓練期中測定血尿素水平,晨安靜時血尿素值較低屬于對負荷適應;同時身體機能狀況較好者,在運動后及次日晨恢復也較好。如對訓練負荷不適應,身體機能較差時,則血尿素在運動后水平較高及次日晨仍然較高[4]。血尿素在有氧代謝訓練后恢復較慢,能承受大負荷訓練的運動員訓練后恢復較快,血尿素上升也少。而不能承受大負荷訓練的運動員訓練后恢復得慢,血尿素水平也較高。在對血尿素的監控中,游泳運動員血尿素值隨著運動量的累積和運動強度的增加不斷升高,整體來看對冬訓運動量、運動強度適應良好,是長距離耐力性游泳項目運動員需要高度重視的指標。
4 結論與建議
(1)廣東優秀游泳運動員血液生化指標隨著冬訓訓練量及訓練強度的變化,出現相應的規律性改變,整體體現出機體對訓練負荷的適應,間接反映出冬訓訓練計劃合理性與科學性,同時,由于個體的差異性,我們發現生化指標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滯后性,當指標顯示出異常時,運動員已經處于非正常狀態了,為了對運動員狀態具有前瞻性的了解,防范于未然,我們在分析生化指標變化規律的同時,還要注重運動員心率的變化情況,運動員的主觀感受及教練員的經驗觀察結果綜合評定。
(2)血紅蛋白(HB)、血睪酮(T)能夠及時對訓練量、訓練強度的變化做出反映,肌酸激酶(CK)對訓練強度敏感性極高、血尿素(BUN)對訓練量敏感度較高。表明這4個指標在一定條件下能夠對運動員運動量,運動強度及機能狀態進行科學客觀的反映,是我們科學訓練中日常醫務監督不可或缺的生化指標,經濟實惠,方便快速,對于青少年運動員的訓練監控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 馮連世,李開剛.運動員機能評定生理生化指標測定方法及應用[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2.
[2] 馮連世,馮美云,馮煒權.優秀運動員身體機能評定方法[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
[3] 李世成,劉文軍,劉剛,等.優秀自行車運動員冬訓期間的訓練監控與營養調控的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6,26(6)75-81.
[4] 王清.我國優秀運動員競技能力狀態診斷和監測系統的研究與建立[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