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劉亞光+陳海林
【摘 要】 美標ASME B31.3和國標GB150、GB50253以及機械部標準JB4732中都有壁厚計算的公式,本文將分析和對比這些公式,明確其適用范圍,在不同的設計條件下選擇適合的公式進行計算。
【關鍵詞】 管線壁厚計算 ? 薄壁理論 ?厚壁理論 ?Tresca公式
符號說明:
t——管線計算厚度;P——設計壓力;D——管線外徑;d——管線內徑;K=D/d——管線外徑與內徑之比;——焊縫系數,對于坡扣焊,取1.0;——材料在設計溫度t時的許用應力,t取100℃。
在進行工程項目設計中,針對國內外不同的設計項目,都要求選擇適合的設計標準,進行管線壁厚計算。對于設計壓力不同,管線壁厚不同,選擇的公式也不同。計算方法歸納起來,分為薄壁理論公式和厚壁理論公式。當K≤1.2時,選用第一強度理論計算;當K≤ ? 1.5時,選用中徑公式計算;當K>1.5時,選用Tresca公式計算。
1 中徑計算公式
基于第三強度理論,材料發生屈服是由最大切應力引起的,切應力達到材料許用應力時,材料破壞。中徑公式以圓筒平均直徑即中徑處的周向薄膜應力作為當量應力,并令其≤圓筒材料的許用應力,從而得到圓筒厚度t的計算公式:
上式用于K≤1.5或P≤0.4范圍內受內壓圓筒的壁厚計算,也屬于薄壁理論。
2 Tresca公式
對于K>1.5的厚壁管線,當材料內壁屈服時,外壁材料仍然處于良好的彈性狀態,不會導致整個截面屈服,因此薄壁理論公式就不適合了。此時應選用基于Tresca全屈服壓力的厚壁計算公式:
3 ASME B31.3壁厚計算公式
對于依據美標設計的項目,t≤D/6時,可以選用ASME B31.3管線工藝304.1.2(3a)公式:
式中:S--許用應力;E--安全系數,一般取1.0;W--焊接系數,坡扣焊時,取1.0;Y--溫度系數,對于485℃以下鐵基材料,一般取0.4。
帶入系數,上式簡化為:
由此可見,該公式與中徑公式十分相近,計算結果十分接近。屬于薄壁理論。ASME B31.3標準中有薄壁管線計算公式,對于壁厚>D/6時,沒有提供計算方法,對于管線壓力超過3000Psi,壁厚達到XS時,上面公式不再適用,這時應適用Tresca厚壁計算公式。
4 JB4732-2005鋼制壓力容器筒壁計算公式
鋼管可以看做是僅受內壓作用的小型圓筒,因此壓力容器圓筒壁厚計算同樣適用于管線壁厚計算,7.3圓筒壁厚計算公式如下:
當Pc≤0.4KSm時:
當Pc>0.4KSm時:
式中:K--載荷組合系數(按照表3-3),在管線壁厚計算中取 ? 1.0;Pc--設計壓力;Sm--設計應力強度,也就是管材的許用應力;Di--圓筒內徑,即管線內徑。
當Pc≤0.4KSm時,計算公式與中徑計算公式相同,屬于薄壁理論計算;當Pc>0.4KSm時,計算公式和Tresca計算公式相同,屬于厚壁理論計算。
5 GB150.3-2011 壓力容器筒壁計算公式
該標準3.3節圓筒壁厚計算公式適用于Pc≤0.4[σ]tΦ,公式為:
或
式中:Di--圓筒內徑,即管線內徑;Do--圓筒外徑,即管線外徑;Φ--焊接接頭系數,在管線壁厚計算中取1.0;Pc--設計壓力;[σ]t--設計溫度下材料許用應力。
該公式提供了按照管線內徑和外徑計算壁厚兩種方法,內徑計算公式與中徑計算公式、JB4732中計算公式相同,與ASME B ? ? 31.3計算公式近似;按照外徑計算與按照內徑計算結果相差很小,也屬于薄壁理論計算。
6 GB50253-2003輸油管道工程設計規范壁厚計算公式
該規范5.4.1條中,輸油管道直管段的鋼管壁厚計算公式為:
式中:δ--直管段鋼管計算壁厚(mm);P--設計壓力;D--鋼管外直徑(mm);Pc--設計壓力;[σ]--鋼管許用應力,按照5.2.1規定計算。
5.2.1 輸油管道直管段許用應力計算公式:
[σ]=KΦσs
K--設計系數,一般取0.72,LNG管道按附錄E取值,對于20#這類塑性材料取0.66,不銹鋼可取0.7,合金鋼可取0.75。σs--鋼管最低屈服強度,按照表5.2.1的規定取值。Φ--焊縫系數,一般取1.0。
該規范提供了許用應力和屈服強度之間的計算關系,當有些材料查不到許用應力時,可以用該公式計算。
7 結語
從上面各類設計標準的計公式對比看,對于K≤1.5的薄壁管線各種公式的結算結果相差很小,加上管線壁厚腐蝕余量和壁厚公差后,計算結果偏差就可以忽略不計了。在設計工程中,對于K≤1.5或P≤0.4[σ]t時,選用薄壁理論公式計算,美標項目選用ASME B ? ?31.3公式計算,國標項目選用中徑公式或GB50253-2003壁厚計算公式,對于K>1.5或P>0.4[σ]t時,選用Tresca厚壁理論計算公式計算。
參考文獻:
[1]ASME B31.3-2006 Process piping.ASME.2006.
[2]GB 5253-2003.輸油管道工程設計規范.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3.
[3]GB150.3-2011.壓力容器.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2012.
[4]GB50253-2003.輸油管道工程設計規范.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2003.
[5]JB4732-2005.鋼制壓力容器.中華人民共和國機械工業部,2005.
[6]唐治國,王文江,李龍.油氣長輸管道壁厚計算及選用.管道技術與設備,2011(6).endprint
【摘 要】 美標ASME B31.3和國標GB150、GB50253以及機械部標準JB4732中都有壁厚計算的公式,本文將分析和對比這些公式,明確其適用范圍,在不同的設計條件下選擇適合的公式進行計算。
【關鍵詞】 管線壁厚計算 ? 薄壁理論 ?厚壁理論 ?Tresca公式
符號說明:
t——管線計算厚度;P——設計壓力;D——管線外徑;d——管線內徑;K=D/d——管線外徑與內徑之比;——焊縫系數,對于坡扣焊,取1.0;——材料在設計溫度t時的許用應力,t取100℃。
在進行工程項目設計中,針對國內外不同的設計項目,都要求選擇適合的設計標準,進行管線壁厚計算。對于設計壓力不同,管線壁厚不同,選擇的公式也不同。計算方法歸納起來,分為薄壁理論公式和厚壁理論公式。當K≤1.2時,選用第一強度理論計算;當K≤ ? 1.5時,選用中徑公式計算;當K>1.5時,選用Tresca公式計算。
1 中徑計算公式
基于第三強度理論,材料發生屈服是由最大切應力引起的,切應力達到材料許用應力時,材料破壞。中徑公式以圓筒平均直徑即中徑處的周向薄膜應力作為當量應力,并令其≤圓筒材料的許用應力,從而得到圓筒厚度t的計算公式:
上式用于K≤1.5或P≤0.4范圍內受內壓圓筒的壁厚計算,也屬于薄壁理論。
2 Tresca公式
對于K>1.5的厚壁管線,當材料內壁屈服時,外壁材料仍然處于良好的彈性狀態,不會導致整個截面屈服,因此薄壁理論公式就不適合了。此時應選用基于Tresca全屈服壓力的厚壁計算公式:
3 ASME B31.3壁厚計算公式
對于依據美標設計的項目,t≤D/6時,可以選用ASME B31.3管線工藝304.1.2(3a)公式:
式中:S--許用應力;E--安全系數,一般取1.0;W--焊接系數,坡扣焊時,取1.0;Y--溫度系數,對于485℃以下鐵基材料,一般取0.4。
帶入系數,上式簡化為:
由此可見,該公式與中徑公式十分相近,計算結果十分接近。屬于薄壁理論。ASME B31.3標準中有薄壁管線計算公式,對于壁厚>D/6時,沒有提供計算方法,對于管線壓力超過3000Psi,壁厚達到XS時,上面公式不再適用,這時應適用Tresca厚壁計算公式。
4 JB4732-2005鋼制壓力容器筒壁計算公式
鋼管可以看做是僅受內壓作用的小型圓筒,因此壓力容器圓筒壁厚計算同樣適用于管線壁厚計算,7.3圓筒壁厚計算公式如下:
當Pc≤0.4KSm時:
當Pc>0.4KSm時:
式中:K--載荷組合系數(按照表3-3),在管線壁厚計算中取 ? 1.0;Pc--設計壓力;Sm--設計應力強度,也就是管材的許用應力;Di--圓筒內徑,即管線內徑。
當Pc≤0.4KSm時,計算公式與中徑計算公式相同,屬于薄壁理論計算;當Pc>0.4KSm時,計算公式和Tresca計算公式相同,屬于厚壁理論計算。
5 GB150.3-2011 壓力容器筒壁計算公式
該標準3.3節圓筒壁厚計算公式適用于Pc≤0.4[σ]tΦ,公式為:
或
式中:Di--圓筒內徑,即管線內徑;Do--圓筒外徑,即管線外徑;Φ--焊接接頭系數,在管線壁厚計算中取1.0;Pc--設計壓力;[σ]t--設計溫度下材料許用應力。
該公式提供了按照管線內徑和外徑計算壁厚兩種方法,內徑計算公式與中徑計算公式、JB4732中計算公式相同,與ASME B ? ? 31.3計算公式近似;按照外徑計算與按照內徑計算結果相差很小,也屬于薄壁理論計算。
6 GB50253-2003輸油管道工程設計規范壁厚計算公式
該規范5.4.1條中,輸油管道直管段的鋼管壁厚計算公式為:
式中:δ--直管段鋼管計算壁厚(mm);P--設計壓力;D--鋼管外直徑(mm);Pc--設計壓力;[σ]--鋼管許用應力,按照5.2.1規定計算。
5.2.1 輸油管道直管段許用應力計算公式:
[σ]=KΦσs
K--設計系數,一般取0.72,LNG管道按附錄E取值,對于20#這類塑性材料取0.66,不銹鋼可取0.7,合金鋼可取0.75。σs--鋼管最低屈服強度,按照表5.2.1的規定取值。Φ--焊縫系數,一般取1.0。
該規范提供了許用應力和屈服強度之間的計算關系,當有些材料查不到許用應力時,可以用該公式計算。
7 結語
從上面各類設計標準的計公式對比看,對于K≤1.5的薄壁管線各種公式的結算結果相差很小,加上管線壁厚腐蝕余量和壁厚公差后,計算結果偏差就可以忽略不計了。在設計工程中,對于K≤1.5或P≤0.4[σ]t時,選用薄壁理論公式計算,美標項目選用ASME B ? ?31.3公式計算,國標項目選用中徑公式或GB50253-2003壁厚計算公式,對于K>1.5或P>0.4[σ]t時,選用Tresca厚壁理論計算公式計算。
參考文獻:
[1]ASME B31.3-2006 Process piping.ASME.2006.
[2]GB 5253-2003.輸油管道工程設計規范.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3.
[3]GB150.3-2011.壓力容器.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2012.
[4]GB50253-2003.輸油管道工程設計規范.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2003.
[5]JB4732-2005.鋼制壓力容器.中華人民共和國機械工業部,2005.
[6]唐治國,王文江,李龍.油氣長輸管道壁厚計算及選用.管道技術與設備,2011(6).endprint
【摘 要】 美標ASME B31.3和國標GB150、GB50253以及機械部標準JB4732中都有壁厚計算的公式,本文將分析和對比這些公式,明確其適用范圍,在不同的設計條件下選擇適合的公式進行計算。
【關鍵詞】 管線壁厚計算 ? 薄壁理論 ?厚壁理論 ?Tresca公式
符號說明:
t——管線計算厚度;P——設計壓力;D——管線外徑;d——管線內徑;K=D/d——管線外徑與內徑之比;——焊縫系數,對于坡扣焊,取1.0;——材料在設計溫度t時的許用應力,t取100℃。
在進行工程項目設計中,針對國內外不同的設計項目,都要求選擇適合的設計標準,進行管線壁厚計算。對于設計壓力不同,管線壁厚不同,選擇的公式也不同。計算方法歸納起來,分為薄壁理論公式和厚壁理論公式。當K≤1.2時,選用第一強度理論計算;當K≤ ? 1.5時,選用中徑公式計算;當K>1.5時,選用Tresca公式計算。
1 中徑計算公式
基于第三強度理論,材料發生屈服是由最大切應力引起的,切應力達到材料許用應力時,材料破壞。中徑公式以圓筒平均直徑即中徑處的周向薄膜應力作為當量應力,并令其≤圓筒材料的許用應力,從而得到圓筒厚度t的計算公式:
上式用于K≤1.5或P≤0.4范圍內受內壓圓筒的壁厚計算,也屬于薄壁理論。
2 Tresca公式
對于K>1.5的厚壁管線,當材料內壁屈服時,外壁材料仍然處于良好的彈性狀態,不會導致整個截面屈服,因此薄壁理論公式就不適合了。此時應選用基于Tresca全屈服壓力的厚壁計算公式:
3 ASME B31.3壁厚計算公式
對于依據美標設計的項目,t≤D/6時,可以選用ASME B31.3管線工藝304.1.2(3a)公式:
式中:S--許用應力;E--安全系數,一般取1.0;W--焊接系數,坡扣焊時,取1.0;Y--溫度系數,對于485℃以下鐵基材料,一般取0.4。
帶入系數,上式簡化為:
由此可見,該公式與中徑公式十分相近,計算結果十分接近。屬于薄壁理論。ASME B31.3標準中有薄壁管線計算公式,對于壁厚>D/6時,沒有提供計算方法,對于管線壓力超過3000Psi,壁厚達到XS時,上面公式不再適用,這時應適用Tresca厚壁計算公式。
4 JB4732-2005鋼制壓力容器筒壁計算公式
鋼管可以看做是僅受內壓作用的小型圓筒,因此壓力容器圓筒壁厚計算同樣適用于管線壁厚計算,7.3圓筒壁厚計算公式如下:
當Pc≤0.4KSm時:
當Pc>0.4KSm時:
式中:K--載荷組合系數(按照表3-3),在管線壁厚計算中取 ? 1.0;Pc--設計壓力;Sm--設計應力強度,也就是管材的許用應力;Di--圓筒內徑,即管線內徑。
當Pc≤0.4KSm時,計算公式與中徑計算公式相同,屬于薄壁理論計算;當Pc>0.4KSm時,計算公式和Tresca計算公式相同,屬于厚壁理論計算。
5 GB150.3-2011 壓力容器筒壁計算公式
該標準3.3節圓筒壁厚計算公式適用于Pc≤0.4[σ]tΦ,公式為:
或
式中:Di--圓筒內徑,即管線內徑;Do--圓筒外徑,即管線外徑;Φ--焊接接頭系數,在管線壁厚計算中取1.0;Pc--設計壓力;[σ]t--設計溫度下材料許用應力。
該公式提供了按照管線內徑和外徑計算壁厚兩種方法,內徑計算公式與中徑計算公式、JB4732中計算公式相同,與ASME B ? ? 31.3計算公式近似;按照外徑計算與按照內徑計算結果相差很小,也屬于薄壁理論計算。
6 GB50253-2003輸油管道工程設計規范壁厚計算公式
該規范5.4.1條中,輸油管道直管段的鋼管壁厚計算公式為:
式中:δ--直管段鋼管計算壁厚(mm);P--設計壓力;D--鋼管外直徑(mm);Pc--設計壓力;[σ]--鋼管許用應力,按照5.2.1規定計算。
5.2.1 輸油管道直管段許用應力計算公式:
[σ]=KΦσs
K--設計系數,一般取0.72,LNG管道按附錄E取值,對于20#這類塑性材料取0.66,不銹鋼可取0.7,合金鋼可取0.75。σs--鋼管最低屈服強度,按照表5.2.1的規定取值。Φ--焊縫系數,一般取1.0。
該規范提供了許用應力和屈服強度之間的計算關系,當有些材料查不到許用應力時,可以用該公式計算。
7 結語
從上面各類設計標準的計公式對比看,對于K≤1.5的薄壁管線各種公式的結算結果相差很小,加上管線壁厚腐蝕余量和壁厚公差后,計算結果偏差就可以忽略不計了。在設計工程中,對于K≤1.5或P≤0.4[σ]t時,選用薄壁理論公式計算,美標項目選用ASME B ? ?31.3公式計算,國標項目選用中徑公式或GB50253-2003壁厚計算公式,對于K>1.5或P>0.4[σ]t時,選用Tresca厚壁理論計算公式計算。
參考文獻:
[1]ASME B31.3-2006 Process piping.ASME.2006.
[2]GB 5253-2003.輸油管道工程設計規范.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3.
[3]GB150.3-2011.壓力容器.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2012.
[4]GB50253-2003.輸油管道工程設計規范.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2003.
[5]JB4732-2005.鋼制壓力容器.中華人民共和國機械工業部,2005.
[6]唐治國,王文江,李龍.油氣長輸管道壁厚計算及選用.管道技術與設備,201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