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宜
【摘 要】 工業建筑墻體裂縫產生的原因復雜多樣,影響因素比較多多,只要采取全過程控制的方法,從設計到選材和施工都加強管理,嚴格遵守相關規范和操作規程,就可以大大減少墻體裂縫產生的可能性。
【關鍵詞】 砌筑 ?墻體 ?水泥砂漿 ?抹灰 ?措施
1 引言
隨著我國工業的發展,工業建筑的質量越來越引起大家的關注。其中工業建筑墻體的裂縫防治一直都是關注的重點。工業建筑墻體裂縫產生的原因復雜多樣,影響因素比較多,防治及處理方案也各有不同,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著重闡述。
2 裂縫產生的原因
2.1 結構施工原因
2.1.1 構造柱周圍墻體裂縫
構造柱施工是在砌體砌筑后進行,由于砌筑時未預先在砌體中留置支撐構造柱模板的洞口,支模時只能在砌體上鑿洞,或將拉結模板的螺桿直接敲入砌體。而此時砌筑砂漿尚未結硬,強度較低,造成墻體開裂。尤其在圈梁交匯處,鑿洞較其他部位多,易產生沿灰縫的階梯狀裂縫。
2.1.2 填充墻與混凝土框架柱交接部位出現裂縫
(1)填充墻拉結筋未按規定設置或拉結筋不直,影響柱與砌體的拉結。
(2)墻體過長未在墻中采取豎向構造措施(或構造柱),使砌體干縮增大開裂。
(3)干燥或高溫條件下砌筑,未采取養護措施,當砌體干縮過早時,砂漿的強度尚低,難以抵抗干縮引起的拉、剪應力。
2.1.3 梁底墻體裂縫
(1)填充墻在砌至梁、板底部時未留空隙,直接砌到頂。
(2)雖然留置空隙但時間過短即鑲砌,墻體沉積不充分。
(3)墻體高度過高時,未在墻中采取水平構造措施(如圈梁)。
2.1.4 過梁與窗臺下部
(1)過梁及門窗洞口凡寬度小于1000mm者,均做鋼筋磚過梁,鋼筋磚過梁配3φ6鋼筋,伸于支座370mm并設彎鉤;洞口大于1000mm者一律采用鋼筋混凝土過梁。
(2)在窗臺與窗間墻交接處是應力集中的部位,容易受砌體收縮影響產生裂縫。
2.2 抹灰工藝裂縫
抹灰工程常見的工藝質量問題是最影響美觀和使用功能的 “三個裂縫”:框架梁柱與墻體交縫開裂,門窗口45度斜向裂縫,面層與基層空鼓、不規則收縮裂縫。
3 防治措施
3.1 結構施工原因的防治
3.1.1 構造柱周圍墻體裂縫的防治措施
砌筑時預先在砌體中留置構造柱模板加固洞口。待構造柱模板拆除后,洞口用細石混凝土封堵。
3.1.2 填充墻與混凝土框架柱交接部位出現裂縫的防治
(1)柱拉結筋按照圖集L06J002施工,沿高度方向每500mm設置2A6鋼筋,長度1200mm。
(2)為保證拉結筋的平直,采用拉結筋采用后植筋技術,抗拔拉力達到6KN以上。
(3)拉結筋間距500mm、長度1200mm、平直、經現場檢測抗拔拉力大于6KN。
(4)沿長度方向每3m設置一道構造柱。
(5)墻體砌筑前24小時進行澆水濕潤,含水率控制在12%左右。砌筑完畢后灑水養護。
3.1.3 梁底墻體裂縫的防治
當填充墻砌至梁底約200mm左右,應靜停待砌體變形穩定后(砌筑后3d以上),再行填充。填充材料宜用立磚斜砌頂緊,其傾斜度宜為60°左右。
3.1.4 過梁與窗臺下部裂縫的防治
(1)窗洞口寬度不小于900mm時,窗臺處應加設現澆或預制鋼筋混凝土窗臺板以抵抗變形。板兩端各伸入砌體不應小于400mm。
(2)窗洞口寬度小于900mm時,可在窗洞口下的一皮砌塊下的水平灰縫中設置3Ф6的水平加強筋,加強筋伸入窗洞口兩側不應小于300mm。
3.2 抹灰工藝裂縫的防治
3.2.1 砌體工程必須驗收完畢
(1)抹灰部位的磚砌體工程必須驗收合格;門窗洞口等構造柱、圈梁、加筋帶等都按要求留設;洞口、槽口的等都按要求封堵方可進行抹灰工序。
(2)抹灰用的水泥、石灰膏、界面處理劑及其他增加的外加劑必須按照規范要求加以控制。
(3)內墻抹灰一般用混合砂漿,外墻抹灰一般用水泥砂漿。砂漿強度的選擇宜由內到外從低到高過渡,以兼顧基層材料和外部飾面的要求。嚴格控制砂漿加料順序和攪拌時間,混合砂漿應先加砂子和石灰膏攪勻,后加水泥和水攪拌。
3.2.2 加強基層處理措施
(1)清理找平。
1)抹灰前將基層全面清理干凈,先用鋼絲刷將墻面滿刷一遍,清除影響砂漿與墻面粘附力的松散物、浮灰和污物,隨后澆水潤濕墻面,將剩余的粉狀物沖掉。
2)為避免抹灰砂漿厚薄差異太大而引起開裂、空鼓,應將墻面低凹處修正補平,墻面凹凸太多的部位必須剔平或用1:3水泥砂漿補平。抹灰前檢查灰縫,將飽滿度不夠的灰縫補滿。
3)砼面要充分鑿毛,砼表面鑿毛后用水泥漿摻10%膠刷一遍。
4)基層為混凝土、加氣混凝土、粉煤灰砌塊時,應用1:1水泥、細砂摻108膠水拌合后,采用機械噴涂或掃帚甩漿等方法進行墻面毛化處理或刷專用界面處理劑。
5)門窗口與墻體間縫隙應按設計要求嵌填實心密實,窗臺板、表具箱、配電箱、消火栓箱等與砌體交接處的縫隙應用柔性材料封填。
6)墻面的腳手孔和其它各類管道通過的墻洞要堵塞嚴密。特別是穿墻管道必須要加套管,否則容易造成墻體開裂。
(2)釘鋼絲網。在砌體墻身與混凝土梁、柱、剪力墻交接處,以及門窗洞邊框處和陰角處或其它可能出現裂縫的薄弱部位,須釘掛10mm×10mm網眼大小的鋼絲網,每邊寬200mm,網材搭接應平整、連接牢固,搭接長度不小于100mm。endprint
(3)刷界面劑。抹灰前墻面應保持濕潤,含水率保持在10~15%左右,抹灰前可先隔夜對墻面淋水2~3次,具體情況要視當時的氣候來定。 墻面抹灰前,基層清掃干凈后再抹或噴專用界面劑處理,界面劑厚度宜為2~3mm,界面劑施工作業應在3℃以上的氣溫環境中進行。界面劑處理后應及時養護,待漿面凝結達到一定強度后,方可根據抹灰層厚度做灰餅、沖筋。
3.2.3 嚴格分層抹灰
抹灰前應找好規矩,即四角規方、橫線找平、豎線吊直、彈出準線和墻裙、踢角線,嚴格分層抹灰。
(1)墻面抹灰層的厚度應≥8.0mm,每道抹灰的厚度應控制在15mm范圍內。必須做到分層、分次進行。一般要兩遍成活。當抹灰層施工厚度大于20mm時,應分多道上漿施工,分道上漿抹灰的間歇時間應大于12小時。
(2)底層灰的強度和膨脹系數應與基層相當,可選用強度較低的砂漿,同時適當提高砂漿配合比中的中粗砂和砂的比率,以減少砂漿的干燥收縮。底層灰要用抹子刮上墻,厚度在5mm以內,帶有一定壓力的砂漿被擠進孔或縫內形成犬牙交錯的連接,既有利于抹灰層與墻面的共同工作,又能使底灰適應基層的變形。
(3)底層灰稍干后檢查無空鼓、裂紋現象后,即可進行面層抹灰,面層灰應邊抹邊用鋼抹子抹平、抹光。抹灰分層接槎處,先施工的抹灰層應稍薄,要均勻結合,接槎不應過多,防止面層凸凹不平。
3.2.4 分格條的留設
由于鋼筋混凝土構件的線膨脹系數比砌體大出一倍,即使在結構發生允許變形,墻體也易形成分布在墻與梁、柱交接部位的橫、縱向有規律裂縫。因此,宜在框架柱、梁、剪力墻兩側和窗口上下以及女兒墻設置分隔縫。墻面分格一般要結合立面特征,注重美觀,盡量立面交圈,最好大小能統一,上下一條線。
分隔縫留設現在比較常見的為粘貼塑料或鋁合金分格條;粘貼分格條時,分格條要透過抹灰層。
4 結語
通過本單位的實踐證明,工業廠房等建筑墻體只要采取全過程控制的方法,從設計到選材和施工都加強管理,嚴格遵守相關規范和操作規程,就可以大大減少墻體裂縫產生的可能性,能取得預期的質量效果。
參考文獻:
[1]建筑施工手冊(第四版).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GB50210-2001.建筑裝飾裝修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3]DL/T5210.1-2005.電力建設施工驗收及評定規程[S].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