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永杰
【摘 要】 陽江供電局110kV桂山站GIS設備局部放電帶電測試中,首次檢測到局放異常信號并伴有異響,為了進一步查明該設備局部放電原因及預防GIS設備故障的發生,對該GIS設備進行了停電解體處理。本文就該缺陷產生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防范措施。
【關鍵詞】 GIS ?局部放電 ?解體檢查
SF6全封閉組合電器(gas insulated switchgear,GIS)以其具有技術性能優良、可靠性高和占地面積少的特點,在110kV及以上電壓等級的電網中得到了廣泛應用。截至2013年底,廣東電網110kV及以上GIS設備數量共3434個間隔,同比增加了181個間隔,增幅達 ? ?5.56%,其中220kV GIS間隔898個,110kV GIS間隔2536個,無500kV GIS設備。
隨著我國電力事業的快速發展,GIS設備的規模日益擴大,但由于設備質量參差不齊、裝配清潔度不夠、元件選型不當、裝配工藝等引起的GIS設備事故率呈明顯的上升趨勢,嚴重威脅著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開展GIS局部放電檢測可以及時發現其存在的隱患,是保障電網安全運行的重要措施。本文針對GIS局部放電帶電檢測技術發現的一起110kV GIS設備局部放電異常缺陷進行了分析,通過對GIS的解體處理,查找故障原因并提出了處理措施。
1 設備概況
陽江供電局110kV桂山站110kV GIS設備為北京開關廠產品,型號為ZF4-110,出廠日期為2000年11月,于2002年5月投入運行,該站GIS設備運行多年來,運行情況良好。該站110kV母線為單母線接線方式,共包括2個主變間隔、2條出線間隔及1個母線PT間隔。
2 缺陷的發現及概況
2012年10月24日,我局在對110kV桂山站110kV GIS設備進行局部放電特高頻帶電測試時,首次發現110kV母線氣室靠110kV四桂線1215間隔B相部位有較強的局放信號,并伴有間歇性放電聲音。發現該異常局放信號后我們又對該GIS設備進行了局部放電超聲波檢測及SF6分解物測試,具體檢測結果如下。
從圖1所示的GIS局部放電特高頻測試結果可以看出,通過C2探頭測試得到最大局放電為768mV(標準值為≤50mV),高于標準值約15倍。
從圖2所示的GIS局部放電超聲波測試結果可以看出,幅值為48.2dB(標準值為≤30dB),超出18.2dB,約60.7%。
SF6分解物測試結果為:無SO2及H2S分解物,僅12151、12154刀閘、CT氣室CO含量為179μL/L,超出注意值。
后經多次的跟蹤測量,信號幅值逐漸減小,異響消失。同時發現該放電信號屬于間歇性放電,在復測時有時測不到異常局放信號,但當敲擊GIS母線筒時,該局放信號又會出現,由此可以確認局放異常缺陷的存在。根據前期的局放跟蹤測量結果以及該GIS的母線支架主要裝設在每節的兩端(采用2.2M氣室)的結構特點,初步判斷放電源應在1215間隔母線位置。雖然SF6氣體分解物測試結果無異常,但也不排除是由于母線氣室太長太大取氣口離放電源過遠而導致的。
近兩年來對該站GIS進行的局部放電測試均未發現異常,而本次局放信號的位置為110kV母線氣室靠110kV四桂線1215間隔B相法蘭連接處,并伴有間歇性放電聲音。為了確保該站GIS設備的安全、穩定運行,進一步查明局部放電原因,決定對該GIS設備局放信號異常間隔進行解體檢查。但由于黨的十八大即將召開且缺少部分備品備件,為了確保十八大召開期間的可靠供電,經多方技術專家會商后定于十八大后對該站存在局放異常信號的GIS設備進行解體檢查,解體前采取的主要控制措施如下:
(1)運行人員每天對110kV桂山站GIS設備進行一次特巡,特巡時要關掉GIS室內抽風機,然后靠近局放信號異常的間隔聽有無異常放電聲或其它異常,發現問題及時匯報;
(2)檢修人員每周對110kV桂山站GIS設備進行一次SF6分解物測試,分析SF6分解物有無異常,發現異常及時上報;
(3)配合電科院每周對該站GIS設備進行一次局放帶電測試,以跟蹤局放信號的發展趨勢;
(4)協同廠家制定解體檢查處理方案,并在停電解體檢查前做好施工的各項準備工作,確保解體檢查工作順利開展,使對用戶停電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最大限度的滿足用戶正常用電。
3 解體檢查情況
經過前期的局放跟蹤測量,初步判定放電源應在1215間隔母線筒位置。打開母線筒位置的手孔蓋向內觀察,發現B相母線導體的支撐絕緣子上表面存在大量黑色粉末,如圖3所示。將母線上部刀閘部分拆除,發現母線盆式絕緣子外表光潔,未發現明顯放電點。
進一步將GIS母線上部三相盆式絕緣子拆除,觀察三相母線導體情況,未發現明顯放電點,但B相母線嚴重松動,用手抓住B相母線導體與上部絕緣盆連接的觸頭部分,可輕易轉動B相母線,說明其母線固定位置存在松動。
對發現黑色粉末的B相支撐絕緣子處進一步解體,發現窩頭內部以及相應的母線導體位置均存在大片燒蝕痕跡,如圖4所示。
通過對110kV桂山站母線支撐絕緣子上的黑色粉末進行X熒光元素分析,發現檢測出的金屬元素主要是銅(Cu),另有少量鐵(Fe)、銅(Cu)、錳(Mn)、銀(Ag)。
4 缺陷原因分析
通過解體檢查可以發現,110kV桂山站110kV GIS設備的母線是利用支撐絕緣子固定在母線筒內,如圖3所示。母線穿過固定在支撐絕緣子上的窩頭,再由頂絲將窩頭和母線固定,如圖5所示。該型號GIS設備的母線固定方式存在設計上隱患,固定窩頭與母線導體的頂絲沒有采取任何緊固措施,在運行過程中,該部位長期受電動力的作用,造成此部位松動,從而使窩頭與導體接觸不良,形成懸浮電位,產生局部放電。經過對110kV桂山站GIS母線的排查,發現其它多處窩頭位置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松動現象。
由此可以判定,該局放信號異常缺陷的原因是母線固定方式設計不合理,110kV四桂線B相母線支撐絕緣子處固定頂絲的松動,造成支撐絕緣子上的窩頭和導體接觸不良所致。
5 結論與建議
(1)該類型GIS設備的母線固定方式存在設計上的隱患,固定窩頭與母線導體的頂絲沒有采取任何緊固措施,在運行過程中,造成松動的可能性較大。
(2)要求廠家從設計角度對母線的固定方式進行改進,同時嚴格按照GIS設備的安裝工藝要求對GIS設備的元器件進行安裝。對于桂山站GIS設備存在的問題,要求廠家在重新安裝時逐個緊固,并在窩頭頂絲的螺紋孔內涂抹厭氧膠,保證其與母線導體的可靠連接。
(3)對該類型GIS設備應加強局部放電帶電檢測力度,對未安裝GIS設備局部放電在線監測系統的110kV GIS設備進行定期帶電局部放電測試。
6 結語
GIS設備在運行中的事故與故障時有發生,為了控制GIS設備事故與故障的發生,我們需加強GIS設備的出廠監造及見證、強化GIS設備的運維管理,不斷提高GIS設備的運行可靠性。目前,防止GIS設備事故與故障發生的有效措施是對GIS進行帶電局放測試或安裝GIS局放在線監測系統以實現對其狀態的實時監測,同時加強對SF6氣體的微水、分解物等的測試,以便及時發現GIS設備存在的隱患,有效保證GIS設備的安全穩定運行。
參考文獻:
[1]李興旺,盧啟付等.氣體絕緣開關設備局部放電特高頻在線監測技術及應用[J].廣東電力,2012(6).
[2]朱德恒,嚴璋,談克雄等.電氣設備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技術.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9:237-242.
[3]陳錦清,鄭曉光.GIS故障檢測新技術[J].廣東電力,2001(5):43-45.
[4]邱毓昌.用超高頻法對GIS進行絕緣在線監測[J].高壓電器,1997,33(4):36-40.endprint
【摘 要】 陽江供電局110kV桂山站GIS設備局部放電帶電測試中,首次檢測到局放異常信號并伴有異響,為了進一步查明該設備局部放電原因及預防GIS設備故障的發生,對該GIS設備進行了停電解體處理。本文就該缺陷產生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防范措施。
【關鍵詞】 GIS ?局部放電 ?解體檢查
SF6全封閉組合電器(gas insulated switchgear,GIS)以其具有技術性能優良、可靠性高和占地面積少的特點,在110kV及以上電壓等級的電網中得到了廣泛應用。截至2013年底,廣東電網110kV及以上GIS設備數量共3434個間隔,同比增加了181個間隔,增幅達 ? ?5.56%,其中220kV GIS間隔898個,110kV GIS間隔2536個,無500kV GIS設備。
隨著我國電力事業的快速發展,GIS設備的規模日益擴大,但由于設備質量參差不齊、裝配清潔度不夠、元件選型不當、裝配工藝等引起的GIS設備事故率呈明顯的上升趨勢,嚴重威脅著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開展GIS局部放電檢測可以及時發現其存在的隱患,是保障電網安全運行的重要措施。本文針對GIS局部放電帶電檢測技術發現的一起110kV GIS設備局部放電異常缺陷進行了分析,通過對GIS的解體處理,查找故障原因并提出了處理措施。
1 設備概況
陽江供電局110kV桂山站110kV GIS設備為北京開關廠產品,型號為ZF4-110,出廠日期為2000年11月,于2002年5月投入運行,該站GIS設備運行多年來,運行情況良好。該站110kV母線為單母線接線方式,共包括2個主變間隔、2條出線間隔及1個母線PT間隔。
2 缺陷的發現及概況
2012年10月24日,我局在對110kV桂山站110kV GIS設備進行局部放電特高頻帶電測試時,首次發現110kV母線氣室靠110kV四桂線1215間隔B相部位有較強的局放信號,并伴有間歇性放電聲音。發現該異常局放信號后我們又對該GIS設備進行了局部放電超聲波檢測及SF6分解物測試,具體檢測結果如下。
從圖1所示的GIS局部放電特高頻測試結果可以看出,通過C2探頭測試得到最大局放電為768mV(標準值為≤50mV),高于標準值約15倍。
從圖2所示的GIS局部放電超聲波測試結果可以看出,幅值為48.2dB(標準值為≤30dB),超出18.2dB,約60.7%。
SF6分解物測試結果為:無SO2及H2S分解物,僅12151、12154刀閘、CT氣室CO含量為179μL/L,超出注意值。
后經多次的跟蹤測量,信號幅值逐漸減小,異響消失。同時發現該放電信號屬于間歇性放電,在復測時有時測不到異常局放信號,但當敲擊GIS母線筒時,該局放信號又會出現,由此可以確認局放異常缺陷的存在。根據前期的局放跟蹤測量結果以及該GIS的母線支架主要裝設在每節的兩端(采用2.2M氣室)的結構特點,初步判斷放電源應在1215間隔母線位置。雖然SF6氣體分解物測試結果無異常,但也不排除是由于母線氣室太長太大取氣口離放電源過遠而導致的。
近兩年來對該站GIS進行的局部放電測試均未發現異常,而本次局放信號的位置為110kV母線氣室靠110kV四桂線1215間隔B相法蘭連接處,并伴有間歇性放電聲音。為了確保該站GIS設備的安全、穩定運行,進一步查明局部放電原因,決定對該GIS設備局放信號異常間隔進行解體檢查。但由于黨的十八大即將召開且缺少部分備品備件,為了確保十八大召開期間的可靠供電,經多方技術專家會商后定于十八大后對該站存在局放異常信號的GIS設備進行解體檢查,解體前采取的主要控制措施如下:
(1)運行人員每天對110kV桂山站GIS設備進行一次特巡,特巡時要關掉GIS室內抽風機,然后靠近局放信號異常的間隔聽有無異常放電聲或其它異常,發現問題及時匯報;
(2)檢修人員每周對110kV桂山站GIS設備進行一次SF6分解物測試,分析SF6分解物有無異常,發現異常及時上報;
(3)配合電科院每周對該站GIS設備進行一次局放帶電測試,以跟蹤局放信號的發展趨勢;
(4)協同廠家制定解體檢查處理方案,并在停電解體檢查前做好施工的各項準備工作,確保解體檢查工作順利開展,使對用戶停電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最大限度的滿足用戶正常用電。
3 解體檢查情況
經過前期的局放跟蹤測量,初步判定放電源應在1215間隔母線筒位置。打開母線筒位置的手孔蓋向內觀察,發現B相母線導體的支撐絕緣子上表面存在大量黑色粉末,如圖3所示。將母線上部刀閘部分拆除,發現母線盆式絕緣子外表光潔,未發現明顯放電點。
進一步將GIS母線上部三相盆式絕緣子拆除,觀察三相母線導體情況,未發現明顯放電點,但B相母線嚴重松動,用手抓住B相母線導體與上部絕緣盆連接的觸頭部分,可輕易轉動B相母線,說明其母線固定位置存在松動。
對發現黑色粉末的B相支撐絕緣子處進一步解體,發現窩頭內部以及相應的母線導體位置均存在大片燒蝕痕跡,如圖4所示。
通過對110kV桂山站母線支撐絕緣子上的黑色粉末進行X熒光元素分析,發現檢測出的金屬元素主要是銅(Cu),另有少量鐵(Fe)、銅(Cu)、錳(Mn)、銀(Ag)。
4 缺陷原因分析
通過解體檢查可以發現,110kV桂山站110kV GIS設備的母線是利用支撐絕緣子固定在母線筒內,如圖3所示。母線穿過固定在支撐絕緣子上的窩頭,再由頂絲將窩頭和母線固定,如圖5所示。該型號GIS設備的母線固定方式存在設計上隱患,固定窩頭與母線導體的頂絲沒有采取任何緊固措施,在運行過程中,該部位長期受電動力的作用,造成此部位松動,從而使窩頭與導體接觸不良,形成懸浮電位,產生局部放電。經過對110kV桂山站GIS母線的排查,發現其它多處窩頭位置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松動現象。
由此可以判定,該局放信號異常缺陷的原因是母線固定方式設計不合理,110kV四桂線B相母線支撐絕緣子處固定頂絲的松動,造成支撐絕緣子上的窩頭和導體接觸不良所致。
5 結論與建議
(1)該類型GIS設備的母線固定方式存在設計上的隱患,固定窩頭與母線導體的頂絲沒有采取任何緊固措施,在運行過程中,造成松動的可能性較大。
(2)要求廠家從設計角度對母線的固定方式進行改進,同時嚴格按照GIS設備的安裝工藝要求對GIS設備的元器件進行安裝。對于桂山站GIS設備存在的問題,要求廠家在重新安裝時逐個緊固,并在窩頭頂絲的螺紋孔內涂抹厭氧膠,保證其與母線導體的可靠連接。
(3)對該類型GIS設備應加強局部放電帶電檢測力度,對未安裝GIS設備局部放電在線監測系統的110kV GIS設備進行定期帶電局部放電測試。
6 結語
GIS設備在運行中的事故與故障時有發生,為了控制GIS設備事故與故障的發生,我們需加強GIS設備的出廠監造及見證、強化GIS設備的運維管理,不斷提高GIS設備的運行可靠性。目前,防止GIS設備事故與故障發生的有效措施是對GIS進行帶電局放測試或安裝GIS局放在線監測系統以實現對其狀態的實時監測,同時加強對SF6氣體的微水、分解物等的測試,以便及時發現GIS設備存在的隱患,有效保證GIS設備的安全穩定運行。
參考文獻:
[1]李興旺,盧啟付等.氣體絕緣開關設備局部放電特高頻在線監測技術及應用[J].廣東電力,2012(6).
[2]朱德恒,嚴璋,談克雄等.電氣設備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技術.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9:237-242.
[3]陳錦清,鄭曉光.GIS故障檢測新技術[J].廣東電力,2001(5):43-45.
[4]邱毓昌.用超高頻法對GIS進行絕緣在線監測[J].高壓電器,1997,33(4):36-40.endprint
【摘 要】 陽江供電局110kV桂山站GIS設備局部放電帶電測試中,首次檢測到局放異常信號并伴有異響,為了進一步查明該設備局部放電原因及預防GIS設備故障的發生,對該GIS設備進行了停電解體處理。本文就該缺陷產生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防范措施。
【關鍵詞】 GIS ?局部放電 ?解體檢查
SF6全封閉組合電器(gas insulated switchgear,GIS)以其具有技術性能優良、可靠性高和占地面積少的特點,在110kV及以上電壓等級的電網中得到了廣泛應用。截至2013年底,廣東電網110kV及以上GIS設備數量共3434個間隔,同比增加了181個間隔,增幅達 ? ?5.56%,其中220kV GIS間隔898個,110kV GIS間隔2536個,無500kV GIS設備。
隨著我國電力事業的快速發展,GIS設備的規模日益擴大,但由于設備質量參差不齊、裝配清潔度不夠、元件選型不當、裝配工藝等引起的GIS設備事故率呈明顯的上升趨勢,嚴重威脅著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開展GIS局部放電檢測可以及時發現其存在的隱患,是保障電網安全運行的重要措施。本文針對GIS局部放電帶電檢測技術發現的一起110kV GIS設備局部放電異常缺陷進行了分析,通過對GIS的解體處理,查找故障原因并提出了處理措施。
1 設備概況
陽江供電局110kV桂山站110kV GIS設備為北京開關廠產品,型號為ZF4-110,出廠日期為2000年11月,于2002年5月投入運行,該站GIS設備運行多年來,運行情況良好。該站110kV母線為單母線接線方式,共包括2個主變間隔、2條出線間隔及1個母線PT間隔。
2 缺陷的發現及概況
2012年10月24日,我局在對110kV桂山站110kV GIS設備進行局部放電特高頻帶電測試時,首次發現110kV母線氣室靠110kV四桂線1215間隔B相部位有較強的局放信號,并伴有間歇性放電聲音。發現該異常局放信號后我們又對該GIS設備進行了局部放電超聲波檢測及SF6分解物測試,具體檢測結果如下。
從圖1所示的GIS局部放電特高頻測試結果可以看出,通過C2探頭測試得到最大局放電為768mV(標準值為≤50mV),高于標準值約15倍。
從圖2所示的GIS局部放電超聲波測試結果可以看出,幅值為48.2dB(標準值為≤30dB),超出18.2dB,約60.7%。
SF6分解物測試結果為:無SO2及H2S分解物,僅12151、12154刀閘、CT氣室CO含量為179μL/L,超出注意值。
后經多次的跟蹤測量,信號幅值逐漸減小,異響消失。同時發現該放電信號屬于間歇性放電,在復測時有時測不到異常局放信號,但當敲擊GIS母線筒時,該局放信號又會出現,由此可以確認局放異常缺陷的存在。根據前期的局放跟蹤測量結果以及該GIS的母線支架主要裝設在每節的兩端(采用2.2M氣室)的結構特點,初步判斷放電源應在1215間隔母線位置。雖然SF6氣體分解物測試結果無異常,但也不排除是由于母線氣室太長太大取氣口離放電源過遠而導致的。
近兩年來對該站GIS進行的局部放電測試均未發現異常,而本次局放信號的位置為110kV母線氣室靠110kV四桂線1215間隔B相法蘭連接處,并伴有間歇性放電聲音。為了確保該站GIS設備的安全、穩定運行,進一步查明局部放電原因,決定對該GIS設備局放信號異常間隔進行解體檢查。但由于黨的十八大即將召開且缺少部分備品備件,為了確保十八大召開期間的可靠供電,經多方技術專家會商后定于十八大后對該站存在局放異常信號的GIS設備進行解體檢查,解體前采取的主要控制措施如下:
(1)運行人員每天對110kV桂山站GIS設備進行一次特巡,特巡時要關掉GIS室內抽風機,然后靠近局放信號異常的間隔聽有無異常放電聲或其它異常,發現問題及時匯報;
(2)檢修人員每周對110kV桂山站GIS設備進行一次SF6分解物測試,分析SF6分解物有無異常,發現異常及時上報;
(3)配合電科院每周對該站GIS設備進行一次局放帶電測試,以跟蹤局放信號的發展趨勢;
(4)協同廠家制定解體檢查處理方案,并在停電解體檢查前做好施工的各項準備工作,確保解體檢查工作順利開展,使對用戶停電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最大限度的滿足用戶正常用電。
3 解體檢查情況
經過前期的局放跟蹤測量,初步判定放電源應在1215間隔母線筒位置。打開母線筒位置的手孔蓋向內觀察,發現B相母線導體的支撐絕緣子上表面存在大量黑色粉末,如圖3所示。將母線上部刀閘部分拆除,發現母線盆式絕緣子外表光潔,未發現明顯放電點。
進一步將GIS母線上部三相盆式絕緣子拆除,觀察三相母線導體情況,未發現明顯放電點,但B相母線嚴重松動,用手抓住B相母線導體與上部絕緣盆連接的觸頭部分,可輕易轉動B相母線,說明其母線固定位置存在松動。
對發現黑色粉末的B相支撐絕緣子處進一步解體,發現窩頭內部以及相應的母線導體位置均存在大片燒蝕痕跡,如圖4所示。
通過對110kV桂山站母線支撐絕緣子上的黑色粉末進行X熒光元素分析,發現檢測出的金屬元素主要是銅(Cu),另有少量鐵(Fe)、銅(Cu)、錳(Mn)、銀(Ag)。
4 缺陷原因分析
通過解體檢查可以發現,110kV桂山站110kV GIS設備的母線是利用支撐絕緣子固定在母線筒內,如圖3所示。母線穿過固定在支撐絕緣子上的窩頭,再由頂絲將窩頭和母線固定,如圖5所示。該型號GIS設備的母線固定方式存在設計上隱患,固定窩頭與母線導體的頂絲沒有采取任何緊固措施,在運行過程中,該部位長期受電動力的作用,造成此部位松動,從而使窩頭與導體接觸不良,形成懸浮電位,產生局部放電。經過對110kV桂山站GIS母線的排查,發現其它多處窩頭位置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松動現象。
由此可以判定,該局放信號異常缺陷的原因是母線固定方式設計不合理,110kV四桂線B相母線支撐絕緣子處固定頂絲的松動,造成支撐絕緣子上的窩頭和導體接觸不良所致。
5 結論與建議
(1)該類型GIS設備的母線固定方式存在設計上的隱患,固定窩頭與母線導體的頂絲沒有采取任何緊固措施,在運行過程中,造成松動的可能性較大。
(2)要求廠家從設計角度對母線的固定方式進行改進,同時嚴格按照GIS設備的安裝工藝要求對GIS設備的元器件進行安裝。對于桂山站GIS設備存在的問題,要求廠家在重新安裝時逐個緊固,并在窩頭頂絲的螺紋孔內涂抹厭氧膠,保證其與母線導體的可靠連接。
(3)對該類型GIS設備應加強局部放電帶電檢測力度,對未安裝GIS設備局部放電在線監測系統的110kV GIS設備進行定期帶電局部放電測試。
6 結語
GIS設備在運行中的事故與故障時有發生,為了控制GIS設備事故與故障的發生,我們需加強GIS設備的出廠監造及見證、強化GIS設備的運維管理,不斷提高GIS設備的運行可靠性。目前,防止GIS設備事故與故障發生的有效措施是對GIS進行帶電局放測試或安裝GIS局放在線監測系統以實現對其狀態的實時監測,同時加強對SF6氣體的微水、分解物等的測試,以便及時發現GIS設備存在的隱患,有效保證GIS設備的安全穩定運行。
參考文獻:
[1]李興旺,盧啟付等.氣體絕緣開關設備局部放電特高頻在線監測技術及應用[J].廣東電力,2012(6).
[2]朱德恒,嚴璋,談克雄等.電氣設備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技術.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9:237-242.
[3]陳錦清,鄭曉光.GIS故障檢測新技術[J].廣東電力,2001(5):43-45.
[4]邱毓昌.用超高頻法對GIS進行絕緣在線監測[J].高壓電器,1997,33(4):36-4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