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玲閆芳
民生欄目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一些問題也突顯出來,如省臺和省會城市電視臺一般在同一個城市,這就會出現一個城市有三四個民生新聞欄目的情況,導致了節目的同質化現象嚴重,造成了資源的浪費;民生新聞關注的大多是家長里短、雞毛蒜皮的小事,這就使得節目瑣碎化;有些地方臺為了擴大收視率,一些節目趨向媚俗化。這些現象的出現使民生新聞出現了發展的困境。江西廣播電視臺都市頻道大型民生新聞欄目《都市現場》,播出時間為每天18:00至19:30,時長達一個半小時。據筆者統計,其中資訊類新聞節目占了三分之一左右,求助服務類節目占了三分之一左右,交通執法節目占了六分之一左右,直播和網絡熱點占了六分之一左右,這非常符合民生新聞節目以資訊和服務類節目為主的民生新聞現狀,深度調查類稿件相對較少,快節奏的風格限制了“公共新聞”的發展。
何謂公共新聞?“公共新聞之父”紐約大學的杰伊·羅森這樣描述 “公共新聞”:“新聞記者不應該僅僅報道新聞,他的工作還應該包括:致力于提高公眾在獲得新聞信息基礎上的行動能力,關注公眾之間的對話和交流的質量,幫助人們積極地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告訴社會大眾如何去應對社會問題?!边@和傳統意義上的“民生新聞”有了很大的不同,它更強調新聞記者的組織協調作用和動員公眾參與事件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傳統的民生新聞堅持客觀中立的報道者的角色不同,它對新聞記者和被采訪者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來,隨著民生新聞的發展,許多城市媒體也在嘗試超越“民生新聞”,使節目向“公共新聞”發展,但仍有一些客觀因素限制,以《都市現場》為例?!抖际鞋F場》是江西省一檔影響力較大的民生新聞欄目,其收視率一直居全省民生新聞欄目之首?!抖际鞋F場》向“公共新聞”發展的局限性卻一直存在。
一、市民百姓的公共意識不強,線索提供多以私人求助為主。都市類新聞欄目都有其固定的熱線電話,熱線電話是新聞線索的重要來源之一。目前,《都市現場》市民百姓的線索提供中,近百分之八十是市民的求助電話。而作為省級電視臺的民生新聞欄目,《都市現場》對線索要求較高,對于這些求助線索不可能都去報道,這不符合電視的傳播要求和傳播規律,也就出現了市民需求和電視臺需求不統一的情況,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媒體和市民之間的良性互動和溝通。所以,大力培養市民公共意識是實現媒體和市民良性互通的前提。
二、民生新聞大都是日播節目,要求記者當天稿件當天播,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生新聞向公共新聞發展。《都市現場》每天18:00至19:30直播,其節目要求快節奏,大容量,而“公共新聞”選題要求具備公共性,可能需要多個媒體合作,并要求記者通過組織和參與各種活動,發起公民討論,匯聚各方聲音,在溝通交流中解決問題的對策,使公共問題最終得到解決。時間問題是限制民生新聞向公共新聞發展的一大致命因素。
三、“公共新聞”要求記者積極參與事件之中,引導組織事件的發展,而這與民生新聞的一貫堅持客觀中立的原則相對立,從而使民生新聞和公共新聞的界限難以有大的逾越。每個民生新聞欄目都會設有重點報道小組,專門負責深度稿件的撰寫,雖然記者可能會從多角度對事件進行報道,但能積極參與組織協調的記者為數卻不多。如2014年7月5日,記者以四篇文章反映現在大學畢業生在找工作時的過度體檢,分別為《過度的體檢:畢業季“考霸”也有煩心事?》《頻繁體檢 有必要嗎?》《專家:強制體檢 或涉違法》《體檢這塊肉 門道還挺多》,這四篇報道對現象進行深層的探究和專家解析,但并沒有促使畢業季學生過度體檢這一公共問題得到徹底解決。
四、媒體是黨和政府的喉舌,并不是萬能的,很多涉及到公共性的民生問題無力解決。目前,我國國民的素質正在不斷提高,其對新聞的審視能力在增強,對社會公共問題的關注度也在逐漸提高,這將對未來公共新聞的發展提供更好的群眾基礎。但有些問題媒體也無力解決,如涉及到征地拆遷的集體性事件。
民生新聞如何在困境中突圍?
一、實現“民生新聞”向“公共新聞”的轉變,關鍵在于公共意識的培養,提高市民參與社會生活和解決社會問題的能力,使百姓從市民逐漸向公民轉變。民生新聞追求平民特色,而公共新聞追求公民特色;民生新聞關注身邊的事、家庭瑣事,而公共新聞站在公眾立場,關注的領域重點放在公共生活領域,重點報道影響公眾的生活質量、生存環境、合法權益等公事、大事、社會的普遍事;民生新聞代表百姓的態度和視野,公共新聞更加重視公共利益,強調尊重公民作用,想辦法提高公眾在應對社會問題、解決公共事務中的能力,通過組織協調,最終找到解決問題的對策。①最重要的是培養市民的公共意識,提高其參與社會生活和解決社會問題的能力,從而促進我國的公民社會到來的進程。在培養受眾的公共意識方面,央視新聞欄目《24小時》領先于同類民生類新聞欄目,在選題的公益性和公共性等方面做得很好,關注公共領域問題的選題相對較多,深度評析較好,有利于營造公共領域氛圍。
二、記者應注重培養自身的公共服務意識,多用公共視角看問題,多思考涉及公共利益的選題,積極發揮其在推動公共新聞發展中的角色功能?!抖际鞋F場》記者在對南昌市的出租車保費上漲的現象做調查時,分別播發了《記者調查·南昌:出租車保險費用猛漲 的哥吃不消》《出租車賠付率高 保險公司搭售商業險》《購車險的哥無選擇權 需統一投?!贰冻鲎廛囀鹿事拭星懊??》和《車險困境 折射行業之弊》,這些選題涉及到南昌整個出租車行業的司機,具備公共性。同時,記者從多個角度去調查為什么是這樣,記者發揮了自身能夠發揮的作用。
三、媒體自身要注意培養塑造良好的媒介生態環境,為民生新聞向公共新聞發展提供良好的文化生態環境?!肮残侣劇钡倪\作是一種自覺的行為,而這種行為是建立在較高的媒介層次上的,它的設計范圍非常廣泛,既包括物質實力和人力資源,還包括一個良好的媒介生態環境、政治以及文化生態環境。②媒體要從上到下創造一種良好的媒體文化,多引進優秀記者,充分發揮媒體的優勢,利用可利用的人才為公共新聞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
四、媒體要加強與觀眾的溝通,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構建公共領域。新媒體時代,人人都是麥克風,受眾的網絡素質在不斷提高,要充分利用網絡媒體,加強與觀眾的互動,經常拋出熱點話題,引發網絡輿論,打造網絡公共領域空間。
目前,很多媒體都在自覺或不自覺地實踐著 “公共新聞”,隨著民主化進程的加快,公民社會的到來,新聞記者公共素養的提高,國家公共意識的日益強化,現實生活中的“公共領域”的逐次培養,在不久的將來,“公共新聞”將逐漸體現出其強大的影響力,其發展任重道遠。
注釋:①馮 浩,肖俊德:《〈1860新聞眼〉探索實踐的思考》,《新聞廣角》,2006 年(10)。
②龍高平:《電視民生新聞向公共新聞的轉變》,《傳播與版權》,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