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璐瑤
當前,我國正處于改革發展關鍵時期和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時期,隨著社會日益開放和傳播渠道日趨多樣,尤其是以網絡為代表的新興媒體的迅猛發展,媒體格局、傳播理念、傳播方式正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廣播電視節目內容監管在當前復雜的輿論環境下,對廣播電視創作生產更多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相統一的精品佳作,為廣大群眾提供豐富多樣、健康有益的廣播電視節目,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促進廣播電視媒體可持續發展起著重要作用。本文以 《江西廣播電視收聽收看簡報》反映的問題為例,列舉廣播電視節目內容監管的要點,以期對廣播電視媒體主動調整工作理念、工作內容、工作方式,適應媒體發展的新形勢、新問題、新變化有所幫助。
廣播電視作為重要的宣傳思想輿論陣地,是黨和人民的喉舌,而導向是媒體的靈魂,要始終堅持把導向要求放在第一位。
美國傳播學者拉扎斯菲爾德提出了“意見領袖”理論,指出他們是大眾傳播中的評介員和傳達者,起著重要的中介或過濾作用,具有影響受眾態度的能力。播音員主持人在廣播電視節目中就承擔著“意見領袖”的責任。但某些主持人在節目中言論不當,胡亂調侃,誤導公眾認知,缺乏人性關懷,導致一些低俗或非理性言論播出,容易造成引導不當、疏導不善、誘發社會不穩定因素,產生負面社會影響。面對這些不利情況,廣播電視媒體應當堅守媒體責任,堅持把導向第一作為廣播電視節目的根本評判標準,把好關口,守住陣地,把握正確導向,加強正面引導,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引導大眾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避免負面效應。
在2014年全國“兩會”期間,江西廣播電視臺充分發揮了廣播、電視的優勢和特色,開辟了專題專欄,傳遞了“兩會”新風,講述了“兩會”故事,積極向中央臺供稿,真正做到了動態報道準確快速,重點報道創新出彩,對外報道彰顯江西魅力,配合報道突出地方特色,全面形成宣傳合力,為全國“兩會”的宣傳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產生了較好的社會影響,打了一個漂亮的廣播電視新聞宣傳戰役。
近幾年來,個別廣播電視節目中的低俗傾向時有抬頭。
首先,選題畸偏,天災人禍類新聞過于集中,負面效果明顯。某欄目2014年8月播出的故事中頻頻出現太離奇等問題,這些故事從全國各地搜羅而來,經過再度加工,承載的負能量過多。有的詳盡展示犯罪手段,滿足觀眾獵奇心理,有的偏重有著懸疑古怪色彩的故事。這些題材太過負面,只關注“看點”,對社會對觀眾無益。
其次,炒作低俗,助長不良社會風氣,有損節目品味。2014年7月某頻率播出的《鏘鏘三人行》節目討論的是關于強奸案的話題。節目中存在形式不夠嚴肅、敏感詞語過于集中等問題,主持人和嘉賓不時出現一些出格的言論和開玩笑的笑聲。強奸話題較為敏感,在廣播電視媒體上專門討論,這樣的選題不妥,顯得格調不高,流于低俗,降低了節目品位。
第三,宣揚暴力,污染社會風氣,誘發社會犯罪,破壞社會秩序。在某頻道2014年10月13日播出的整期節目中,主持人在案件講述、復述和追述過程中,將“殺人焚尸”的過程及細節娓娓道來,節目中前后13次反復播放一具被燒焦了的尸體,展示細節過于詳細,反復播放的“焚尸”畫面讓整期節目充斥著“血腥味”,令人不適。
第四,侵犯隱私,不注意保護未成年人隱私,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損害了未成年人合法權益。2014年5月,某頻道新聞欄目報道了進賢縣一名男孩頭部長“皮瘤”,與奶奶相依為命,渴望關愛的事情。該報道突出其生理缺陷和可悲遭遇,且沒有進行任何處理,觀眾可以清晰分辨出孩子的相貌。記者問話缺乏人性關愛,過分展示而對其心理和情感造成二次傷害,對孩子的成長產生不利影響。
廣播電視節目內容監管要對低俗化問題進行重點關注,要通過監管有效地凈化聲頻熒屏,傳播先進文化,塑造美好心靈,確保格調向上,不能以低俗庸俗媚俗過分遷就迎合受眾,降低藝術標準。
廣告宣傳是廣播電視節目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廣播電視節目中,違法違規進行廣告宣傳的趨勢屢見不鮮。
有的廣告隨意使用地圖畫面和國旗、國徽畫面,使用國家機關名義宣傳,損害國家利益。某頻道播出一條介紹江西省消防總隊醫院皮膚病診療中心的醫療廣告,該廣告中有一個畫面使用了一組武警戰士升國旗時揚手展旗的畫面,并且赫然出現五星紅旗的畫面,這些畫面與這個醫療廣告的內容毫無關聯,很不嚴肅。
有的廣告字眼聳人聽聞,對白粗俗不堪,妨礙社會公共秩序和違背社會良好風尚。某頻率播出了這樣一則 “重要通知”:……根據山東省木魚石協會的通知,木魚石小分子水瓶被迫將在2014年7月份進行13年來首次調價,特此通知。隨意播出類似“特大喜訊”“緊急新聞”“特別通知”等字眼,危言聳聽,引起不必要的緊張情緒,擾亂社會秩序,對觀眾產生誤導。
有的廣告與新聞混淆,以新聞節目形式播發廣告,使用國家級、最高級、最佳等用語,誤導消費者,損害公眾利益和節目品味。某新聞欄目播出一個題為《名師出好酒》的節目,整個報道成了某餐館的酒類廣告。在新聞報道中由記者、主持人出面,以媒體的立場和新聞的形式,直接為店家及其產品做宣傳,借用了新聞的權威性和公信力,容易誤導公眾,損害公眾利益。
廣播電視媒體要進一步建立健全廣告類節目內容的“三審”和監審制度,規范簽審操作流程,理順內部管理機制,實現新聞宣傳與廣告經營兩分開。只有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做到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有機統一,才能真正實現廣播電視持續健康發展。
提高節目質量是實現廣電媒體優質發展的關鍵。廣播電視媒體要在堅持正確導向、抵制低俗傾向、規范廣告趨向等方面多下工夫,建立內容監管常態化機制,實現超前引導、實時監播、事后問責三位合一,進一步強化對廣播電視節目內容的管理。在促進廣播電視節目深化內涵、加大力度、拓展廣度、增進深度的同時,不斷擴大主流媒體的傳播力、公信力和影響力,真正使廣播電視節目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