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耀勻
新版《紅高粱》在播映之前,就引起了廣大影迷的議論與關注。翻拍經典大多數以失敗而告終,可是新版《紅高粱》播出之后,竟然大熱,收視率居高不下,堪稱年度最熱大劇。很多不怎么看國產劇的觀眾也饒有興趣守侯在電視機前。
觀眾喜愛比較,觀影過程中,不自覺地會將新舊版本進行對照。鞏俐版的“九兒”身上具有山東大妞的土氣與質樸,濃烈憨淳;周迅版的“九兒”更具江南女子的小家碧玉風范,潑辣靈氣。在由莫言參與劇本改編的電影版中,“九兒”大部分戲份都落在跟余占鰲的愛情較量上,而由趙冬苓編劇的電視劇版《紅高粱》中,周迅不僅要與青梅竹馬的張俊杰、血性漢子余占鰲上演三角愛情戲,還要在新增添的剿匪、抗日故事線中演繹一個女人的智謀與大義,可謂一部女人的成長史。電影版的《紅高粱》以紅色和黃色為主,片中的花轎、新娘子、紅高粱、紅褂子、太陽、高粱酒都是紅的,被賦予新的內涵。而新版《紅高粱》的畫面色彩則現實得多,用平實的鏡頭語言敘述著迭宕的故事,以情節吸引人的注意力,符合電視劇的創作規律。
由此,筆者開始思考名著改編的根本問題。以往的經典改編大多違背原著的精神,新版《西游記》加進了孫悟空的愛情故事,新版《三國演義》顛覆了劉備的形象,新版《紅樓夢》缺少了人物形象的明麗,多了創作者主觀意愿表達的晦澀,乃至于“抗日神劇”中“以少戰多”“站在飛機上扔炸彈”的離奇橋段層出不窮。一部成功的作品,成就成在人物的形象塑造上,有邏輯,有演變基礎,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經典之所以謂經典,在于體現時代精神,符合時代韻律,洋溢著真善美。新版《紅高粱》之所以讓人看得下去,看得叫好,就在于其改編忠實于經典的精神,豐富了原著的內涵,保證了小說的完整性。“顛轎”“酒”“野合”“紅高粱”這些原著中最精彩的元素與情節,觀眾最期待的場景都在劇中一一呈現。另外,新劇也有新意,新增加的角色大少奶奶“淑賢”是中國封建傳統女性的代表,而九兒則是新女性追求自由獨立的化身,兩者的矛盾沖突,實質是兩種思想的沖撞。對命運的抗爭、對自由的渴望在劇中都得到了很好地呈現。就連莫言也表示,電視劇版《紅高粱》弘揚了愛國主義精神,是符合我們愛國主義主旋律的電視劇;充分展現了我們傳統文化道德價值觀中正面的部分,其故事的講述曲折、豐富、豐滿,堪稱精彩;人物形象方面,更是塑造了一群形形色色的形象比較豐滿、個性十分鮮明的人物。“以一部作品來說,有這幾點就足以站得住腳。”
經典就應該這樣改編,多做加法,而不是做減法甚至除法,加粗主干,而不是橫生枝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