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特約記者 楊 君 薛相才
視點
視點
投產五年來,普光氣田外輸的天然氣改變了兩億人生活方式,帶動上千家企業轉型升級。
高含硫氣田開發歷來被看作是“勇敢者的游戲”。普光氣田的成功開發,讓高含劇毒硫化氫的天然氣成為造福億萬人民的“福氣”。
截至今年10月,作為“川氣東送工程”的主要氣源地,普光氣田已安全高效生產5年。累計外輸清潔天然氣300億立方米,改變了兩億人的生活方式,帶動長江中下游上千家企業的轉型升級。
近日,記者就普光氣田5年來的生產與管理工作對中原油田分公司副總經理兼普光分公司經理、黨委書記陳惟國進行了專訪,探究中原石油人如何挑戰普光氣田開發這一世界級難題。
中國石油石化:陳總您好!您能否先介紹一下,在普光氣田的開發建設階段,我們面對著哪些困難?
陳惟國:2005年1月,中石化將普光氣田劃歸中原油田開發建設。作為我國開發建設的首個高含硫氣田,普光氣田具有超深、高含硫、地處復雜山地人口密集區的特點,被視為世界級難題。這里平均井深5974米,海相儲層硫化氫含量高達15%,二氧化碳含量高達8%,集劇毒與強腐蝕性于一體。此外,氣田地層可鉆性差,鉆井施工風險大,最長鉆井周期3年。由此帶來的“硬、斜、噴、漏、塌、卡、毒”等難題,成為普光氣田開發的“攔路虎”。
在開發管理上,可供借鑒的經驗技術幾乎為零。是堅持不懈的創新讓中原石油人最終把高含硫氣藏由“墻上的燒餅”變成一份盤中美餐。
中國石油石化:針對普光氣田開發建設階段的困難,我們都做了哪些技術攻關和創新?
陳惟國:開發建設這樣一個高含硫化氫的大氣田,對中原油田的隊伍、技術、裝備和組織管理都是一次嚴峻的挑戰。
在科技研發上,我們始終保持“不創新就是落后”的危機感,突出解決氣田“安穩長滿優”運行技術瓶頸。
在技術上,我們提出開放式創新理念,堅持走引進吸收、集成創新的科技攻關路線,加快關鍵技術在工程建設中的轉化應用。我們創新形成的特大型超深高含硫氣田高產高效開發技術,不僅將初步方案中的開發井數由52口優化為40口,而且每口井均鉆遇優質氣層,成功率100%,減少鉆井、站場、集輸投資34.1億元。首次實現年產百億立方米高含硫濕氣直接輸送,節約了土地、減少了污染源,并降低投資20%;高含硫天然氣特大規模深度凈化技術使高含硫天然氣凈化率達99.99%,總硫回收率達到99.99%。建立了國內首座復雜山地油氣田應急救援基地,研發了全氣田四級關斷聯鎖控制技術,實現了氣田開發與生產全過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安全監控管理;自主研發的三種高含硫氣田開發關鍵抗硫管材,打破國外技術封鎖,產品性能達到了國外同類產品先進水平,價格降低35%到50%。
此外,2013年,《普光高含硫氣田安全高效開發技術及工業化應用》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中國石油石化:管理這樣一個特大型氣田,在管理體制機制上我們采取了哪些創新舉措?
陳惟國:開發普光氣田技術含量高、標準要求嚴、安全風險大,國內外可借鑒經驗標準很少。在這種新形勢下,加強管理創新、構建具有普光特色的管理體制機制成為頭等大事。

●攝影/祝廣影
在管理體制上,我們按照“精干核心業務、強化管理監督、引入市場機制、推行項目管理、實行社會化服務”的原則,初步建立了“指揮科學、協調高效、信息流暢、職責清晰、執行有力”的油公司管理體系,形成了核心層、保障層和服務層管理體制。
在此基礎上,我們創新建立“一二一”管理模式,即對計劃經營、物資采購等業務實施一級經營核算管理,對生產、技術、設備、安全等業務實行兩級管理,油田機關和普光分公司機關實行資源配置、經營風險、廉潔風險一體化管控,普光分公司直屬機關單位與油田對口單位橫向之間實行一體化協作的管理模式。
在管理機制上,我們以業務為中心,以流程為主線,對管理職責多頭交叉、權責界定不清、相互推諉扯皮的分公司10項基本管理制度、300項業務流程進行職責劃分和流程再造。
中國石油石化:除了體制機制外,普光分公司還有哪些管理創新模式,并取得了怎樣的效果?
陳惟國:在生產管理上,我們逐步摸索高含硫氣田生產規律和運行模式,完善了“指揮科學、協調高效、信息流暢、職責清晰、執行有力”的兩級生產運行管理機制,系統運行效率進一步提高;推行氣藏經營管理,創新績效考核、項目管理和全員成本管理模式,提高了整體經濟效益。
在科技管理上,我們創新完善科研管理機制,構建了與油田科技管理相統一的管理模式,形成以“四院”為支撐、五個機關部室牽頭、四個基層單位參與的科技管理體系,規范了項目立項、過程管理與成果評審等管理程序。同時,圍繞氣田增儲增產,探索與國外公司合作,在陸相鉆井、壓裂等方面進行新技術探索,陸相鉆井機械鉆速提高2倍;致密砂巖壓裂技術取得新認識;氣井二次酸壓、井筒解堵工藝技術取得新進步。通過自主創新,19項設備、23項備件實現國產化,節約資金1.64億元。
中國石油石化:近年,普光氣田提出了“打造世界一流高含硫氣田”的管理目標。您能否透露一下普光氣田未來的發展情況?
陳惟國:創新已經成為貫通普光氣田血脈的強大“基因鏈”。實現氣田持續有效發展,必須把創新作為推動工作、迎接挑戰的“新常態”。
要實現創新驅動,最根本的還是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最緊迫的是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最大限度激發氣田干部職工積極性和創造性。今年以來,我們圍繞氣田安全環保、增儲穩產、降本增效等中心任務,成立了七個管理創新項目組,分別在勘探開發、科技、安全環保、黨建政工等七項工作領域開展管理創新活動,取得了一系列顯著成果。
在管理上,我們必須對準世界一流標準,將開展管理創新和從嚴管理有機結合起來,不斷創新體制機制,升級、完善管理制度,真正建立職責劃分清晰、流程運轉高效、現場管理精細、制度執行到位的現代企業管理體系和運行模式,使體制機制和各項制度真正符合不斷變化的管理需要,為氣田安全高效開發提供制度保障。
在科技研發上,我們要緊貼氣田生產實際,突出解決氣田“安穩長滿優”運行技術瓶頸,不斷完善氣田開發技術系列,推動技術創新工作換代升級。要加快科技成果向生產力的轉化,不斷提升科技創效能力。
唯有進一步發揚“責任聚變能量,創新成就夢想”的普光精神,不斷推進氣田增儲穩產增效,才能始終保持普光氣田在高含硫氣田開發領域的“領跑者”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