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意,龔蛟騰
“十二五規劃”提出的“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繼續實施文化惠民工程”[1]為基層圖書館尤其是社區圖書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文化部相繼實施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第一批示范項目(2011年)與第二批示范項目(2013年),亦為社區圖書館等基層文化組織提供了極其有利的發展條件。然而,學界對國內社區圖書館的考察與研究相對滯后,對國外社區圖書館的了解與探索鮮有觸及。筆者于2013年11月17日在中科院w eb of science高級檢索界面中輸入檢索式“TI=(communit*AND library*)”,設置時間跨度為所有年份,檢索到626條記錄。剔除述評、通知、書評、消息、會議文摘等文獻類型,以及刪除諸如微生物領域、化學領域等與“社區圖書館”無關的論文(communit*是多義詞),最終得到有關“社區圖書館”的學術論文312篇。
早在1906年,Richardson EC就在Library Journal率先發表有關“社區圖書館”的研究成果The Library in the Community。312篇“社區圖書館”論文的時間數量分布(見圖1),清晰地反映了社區圖書館的研究歷程與發展趨勢。從文獻時間分布來看,國外社區圖書館的研究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起始階段(20世紀初至20世紀40年代末期):斷斷續續刊發的社區圖書館相關論文不足50篇,主要闡釋了社區居民逐漸意識到圖書館在教育、文化服務上的重要作用。第二階段是轉折階段(20世紀50年代初至80年代初期):社區圖書館研究成果呈現明顯的波動起伏,主要探討社區圖書館的基礎業務及編目自動化等議題。20世紀70年代美國社區圖書館研究達到一個小高潮,這與圖書館事業發展的主要依靠力量由卡內基基金轉向了聯邦政府相關[2]。第三階段是平穩增長階段(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今):社區圖書館數字化、自動化與虛擬化等方面的研究明顯增多,信息技術促使社區圖書館獲得了長足的發展。

圖1 國外社區圖書館文獻發表時間分布
312篇論文的作者分布在27個國家191個研究機構(少數論文沒有標注研究機構),其中發文量超過10篇的國家為美國、加拿大和英國,發文超過5篇的科研機構集中在美國高校,見表1。美國發文量高達146篇,占全部論文46.8%,論文總被引頻次達487次。這表明美國社區圖書館事業發達,社區圖書館研究成果突出。加拿大21篇論文,位居第二,總被引26次。英國17篇論文排名第三,總被引61次;不過其篇均被引量達3.6,高于美國的篇均被引量3.3。這說明英國雖然發文量不多,但論文的影響力較大。
近年發展中國家對社區圖書館的研究明顯增多。1974年,贊比亞Duffal NK發表的Role of Libraries in a Mining Community-Zambian Experiment 是發展中國家最早發表的關于社區圖書館的論文。隨后,巴西、孟加拉國、中國、泰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也有社區圖書館成果見刊。雖然這些論文的影響力并不大,但從中可以看出發展中國家已經開始關注社區圖書館事業。Web of science收錄了中國4篇有關“社區圖書館”的研究論文:中國臺灣中興大學與英國拉夫堡大學合作發文2篇,上海交通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各發文1篇。

表1 研究社區圖書館的國家(27)和主要機構(發文量大于5篇)
分析文獻作者可以了解國外社區圖書館領域的主要研究者和研究團隊,揭示其研究的成果、流派及范式,同時促進該領域國內外不同學者之間的學術交流與合作研究。據統計,312篇文獻共有412個作者。美國紐約國家圖書館的Josey EJ和舊金山公共圖書館的Dowin KE,以及佛羅里達州立大學藝術科學學院的Mccook KD各發文3篇,是社區圖書館領域的主要研究者。在這些文獻中,獨撰論文224篇,比例約為72%;合撰論文88篇,比例約為28%。其中,兩人、三人及四人以上合作的論文分別為58篇、17篇與13篇,占所有論文的比例分別為19%、5%與4%。
選取發表2篇以上論文的作者分析其合作撰文情況,43篇論文共有38位作者。利用ucinet繪制圖譜,圓圈表示作者,大小代表發文數量,圓點間的線條表示作者之間有過合作關系。如圖2所示,位于左列的10個圓點表示單獨撰文的作者,還有28個作者分別組成了10個團隊合作撰文。Smith R合作團隊人數最多,Jaeger PT和Bertot JC、Ratcliff WW 和Stearns NS、Cook V和Mccorkel J、Sung HY和Hepworth M 等四個團隊內部合作次數較多。其中,中國臺灣中興大學Sung HY和英國拉夫堡大學Hepworth M 組成了跨國合作團隊。
分析來源期刊可以明確該領域發文量較多的期刊和影響力較大的期刊,有助于國內社區圖書館研究者更加快捷方便地找到高質量、高影響力的專業文章。統計表明,312篇文章(其中標注來源期刊的文獻為226篇)分別刊載在83個期刊中,其中刊載1篇文章的期刊有36種,約占總期刊的43%。Library Journal和College Research Libraries分別載文48、28篇,是研究社區圖書館來源期刊的核心區。

圖2 發文2篇及以上作者的合作情況
論文總被引量和篇均被引量是衡量來源期刊載文質量的重要指標。通過分析總被引超過20次的高影響力來源期刊(見圖3),Information Processing Management、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Library&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的論文被引量較多但載文量僅1-2篇(Library HITech的載文量也只有區區5篇),Library Journal的載文量最多但論文總被引量相對較少。顯然,College Research Libraries、Library Quarterly和Library Trends的載文量、總被引次數和篇均被引量相對較高,是研究社區圖書館較多而質量較高的來源期刊。

圖3 總被引大于20的來源期刊與載文量對比
有學者指出,一篇文獻每年被引用4次或以上,則可以列為“經典文獻”[3]。根據論文發表時間和被引頻次,符合“經典文獻”標準的只有劉曉明等人在2005年發表的Co-authorship Networks in the Digital Library Research Community;但其內容主要是用社會網絡分析法來研究數字圖書館[4],與社區圖書館研究內容關聯度并不高。被引頻次超過20的論文有6篇,具體情況參見表2。分析被引頻次大于5的37篇“社區圖書館”論文發現:College Research Libraries、Library Trends和Library Quarterly三個期刊載文量最多,分別刊載了6篇、4篇和3篇。這表明高被引論文與核心來源期刊之間存在高度的共生關系,即某個領域高被引論文往往發表在該領域的核心期刊。

表2 被引頻次大于20的論文
這些高被引的論文側重研究社區圖書館的醫療資源、信息網絡與文化功能等方面。在社區圖書館的醫療資源方面,Stearns NS和Ratcliff WW 指出,社區醫院圖書館資源、人員、場所和索引系統缺乏[5],隨著核心醫學圖書館不斷擴展,有必要提供一個獨立的圖書館設施為整個社區醫療團隊服務[6]。在社區圖書館與信息網絡研究方面,Pettigrew KE和Bishop AP認為公共圖書館與社區網絡信息互聯,是發展“信息社區”和社區數字信息建設的重要途徑[7][8]。在社區圖書館的功能方面,Wiegand WA針對圖書館界過分重視信息存取研究的趨向,通過大量數據證明圖書館信息服務的功能和構建文化空間的功能同樣不可忽視[9]。
20世紀60-90年代,發達國家社區圖書館案例研究的成果較多。進入21世紀,發展中國家關于社區圖書館的研究明顯增多,非洲和亞洲地區的案例研究尤為突出。1989年,南非比勒陀利亞大學Johnstone IY以納塔爾的黑人社區為例,提出西方社區圖書館可持續發展需要滿足黑人以及其他少數族裔用戶的要求,2009年Vincent J也類似地強調這一觀點[10]。Valeda FD[11]和Jones SK[12]以非洲的烏干達地區為例,提出社區圖書館要成為保障女權和提供教育的機構。亞洲地區的印尼受到政府文化政策、民主觀念、創意文化以及網絡傳遞方式等多方面的影響,在2001年發動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社區圖書館運動[13]。Islam MS[14]分析了孟加拉國農村圖書館服務情況,認為農村社區圖書館發展要考慮到當地居民的聽說讀寫習慣。Ahmed SMZ[15]以泰國Bangprok社區圖書館為例,提出社區圖書館建設應當考慮社區居民的年齡層次、可獲取信息源和已有信息類型、獲取信息類型及目的等。
隨著社區居民文化需求的拓展,社區圖書館服務的層次與能力不斷提升。第一,社區圖書館的教育服務。Stooke R提出了社區圖書館嬰幼兒早期教育服務,Wemett LC[16]提出了青少年學習教育服務,還有針對成人的工作技能培訓教育服務等。第二,社區圖書館的弱勢群體服務。社區圖書館應當惠及所有社區居民,加強為弱勢群體服務的力度。1996年成立的社區圖書館和信息網(LINC),為殘疾人和特殊病患提供特殊資源服務[17];布魯克林的皇后區圖書館針對該地區的少數族裔群體,量身定制特色服務[18],來滿足多元化服務需求。第三,社區圖書館的政務服務。Bertot JC探討了圖書館在技術、服務和信息識別方面的專業能力,提出社區圖書館與政府機構合作,為社區居民提供電子政務服務[19]。第四,社區圖書館的商務服務。Naperville公共圖書館為加強圖書館的社區合作,以MALL的形式與商業機構合作,鼓勵當地的商家和企業對持有他們圖書館借閱證的購物者或者客戶給予折扣[20]。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網絡信息技術的結合,社區圖書館對技術的需求和應用也越來越廣。社區圖書館實行自動化管理,既要實現業務工作自動化,又要價格適中、操作簡便。13歲就在社區圖書館做志愿者的Charbonner XA從圖蘭大學畢業后,與Westbank社區圖書館的職員們,收集各方面的自動化軟件制作了一個既能為用戶提供新服務又能提高職工效率的簡易ILS系統[21]。隨著云技術的發展,以“智能地址”實現自動化管理的“云管理系統”為社區圖書館的管理系統提供了更加廣闊的應用空間。此外,個性化網站建設、移動服務、Web Services API聚合信息技術、Web Clipper管理技術成為了社區圖書館技術研究的新領域。譬如,澳大利亞悉尼新南威爾士公共圖書館的Forsyth E期望通過Flickr技術[22],讓社區居民參與到圖書館的建設中來。
隨著信息技術日益推廣與文化價值不斷挖掘,社區圖書館被賦予了更多的功能。第一,社區圖書館的閱讀功能。不論社區圖書館形式如何改變,資源仍然是社區圖書館重要的“社區資產”,Hendry JD[23]認為社區圖書館為民眾提供閱讀機會、開闊視野、擴寬興趣愛好,從而提高民眾的生活質量。第二,社區圖書館的文化功能。社區圖書館通過用戶的信息交流與合作能增進用戶群的文化融合,從而提升圖書館在文化融合方面的社會價值[24]。第三,社區圖書館的經濟功能。1995年,Miele和Welch對新墨西哥小企業的調查發現:圖書館為小企業提供了2.3%的信息源。圖書館在當地經濟的發展中,可以為企業發展提供事業規劃,分析當地的商業需求,為小企業提供新的職業介紹,進行社區的評估和分析等服務。社區圖書館要滿足小企業和政府發展的商業需求信息,特別是提供有助于社區經濟發展的商業集群信息[25]。
社區圖書館發展面臨諸多制約因素,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在積極探索社區圖書館可持續發展之路。Khan NS調研巴基斯坦的部分社區后發現:資金短缺和技術不足嚴重阻礙著社區圖書館信息化的發展,同時軟件設備缺乏和人力資源危機加劇了解決問題的難度[26]。他主張通過確定不同用戶的信息需求來促進社區圖書館發展,而Jaeger PT[27]認為高素質的專業館員是社區圖書館發展的關鍵。2001年佛羅里達的塞米諾爾社區提出與圣彼得堡大學建立一個聯合兩用型圖書館,塞米諾爾社區提供圖書館的管理與設施設備,塞米諾爾學院提供諸如技術、維護、安全等方面的支持[28]。Mc Nicol S[29]通過英國等地實例分析,認為如果得到當地社區支持,學校社區聯合兩用型圖書館發展模式也是一種具有可取之處的新模式。
發達國家構建了相對完善的社區圖書館體系,并產生了比較豐富的社區圖書館研究成果,為我國城鄉社區圖書館建設樹立了標桿與榜樣。通過上述分析不難得出結論:第一,“社區圖書館”的核心作者、高影響力論文比較少,主要集中在美、加、英等發達國家。第二,近年來發展中國家作為后起之秀,對社區圖書館的重視空前提高。第三,社區圖書館研究者比較注重團隊合作,有近三分之一論文是合作發表的,甚至是跨國合作發表的。第四,社區圖書館關注弱勢群體、特殊群體與新技術應用,促進了社區文化、社區經濟和社區政務建設。第五,發展中國家社區圖書館事業相對落后,應當借鑒發達國家社區圖書館建設的先進經驗與典型案例。此外,國外圖書館事業發展歷程表明:社區圖書館是面向社會大眾的公共文化服務基地,其穩妥發展是推進城鎮化建設與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必不可少的措施與途徑。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EB/OL]. (2011-03-16) [2014- 03-02].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3/16/c_121193916_24.htm.
[2] 程煥文. 70 年代以來美國圖書館學和信息科學教育的發展與走向[J].中國圖書館學報,1994(5):55-63.
[3] 龐景安. 科學計量研究方法論[M]. 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2:156,266,356,363.
[4] Liu XM,Bollen J,Nelson ML. Co-authorship Networks in the Digital Library Research Community [J].Information Processing Management,2005(6):1462-1480.
[5] Stearns NS,Rarcliff WW. A Core Medical Library for Practitioners in Community Hospitals[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1970:474-480.
[6] Stearns NS,Rarcliff WW. Integrated Health-Science Core Library for Physicians,Nurses and Allied Health Practitioners in Community Hospitals[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1969:1489-1498.
[7] Pettigrew KE,Durrance JC,Unrun KT. Facilitating Community Information Seeking Using the Internet:Findings from three Public library-community network systems [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2 (11):894-903.
[8] Bishop AP,Tidline TJ,Shoemaker S,et al. Public Libraries and Networked Information Services in Low-income Communities [J]. 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1999 (3):361-390.
[9] Wiegand WA. To Reposition a Research Agenda:What American Studies can Teach the LIS Community about the Library in the Life of the User [J]. Library Quarterly,2003 (4):369-382.
[10] Vincent J. Public Library Provision for Black and Minority Ethnic Communities-Where are we in 2009?[J]. Journal of Librarianship and Information Science,2009 (3):137-147.
[11] Valeda FD.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Uganda and the connection to rural community libraries and literacy[J]. New Library World,2007 (5):203-217.
[12] Jones SK. The Community Library as Site of Education and Empowerment for Women:Insights from Rural Uganda[J].LIBRI,2009 (2):124-133.
[13] Haklev S. Factors that Contributed to the Community Library Movement in Indonesia[J]. LIBRI,2010 (1):15-26.
[14] Islam MS. The Community Development Library in Bangladesh[J]. Information Development,2009 (2):99-190.
[15] Ahmed SMZ. Measuring Performance and Impact of Rural Community-led Library Initiatives in Thailand[J].Information Development,2010 (1):17-35.
[16] Wemett LC. Teen Space and the Community’s Living Room:Incorporating TeenAreas intoRural Libraries[J].PNLA Quarterly,2008 (4):7-18.
[17] Costanza SD.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Network for the Community:Specializing in the Field of Disability [J].Journal of Hospital Librarianship, 2008 (2): 193-200.
[18] Steckman B,Schull DD,Tandler AA. Library Services to a Linguistically Diverse Community:A Workshop Report from New Jersey [J]. Reference Services Review.1998 (2):57-65.
[19] Bertot JC. Community-Based E-Government:Libraries as E-Government Partners and Providers [A].Electronic Government. Proceedings 9th IFIP WG 8.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EGOV 2010 [C]. Berlin Heidelberg: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2010):121-131.
[20] 王玉波. 國外圖書館社區服務的進展研究[J]. 圖書館,2008 (5):55-56,79.
[21] Fox BW. The Birth of a Community Library Automation System[J]. Texas Library Journal,2008 (1):22-23.
[22] Forsyth E,Perry L . Picturing your Community:Flickr Use in Public Libraries [J]. Library Hi Tech News,2010 (1):6-9.
[23] Hendry JD. The Public Library as a Community Resource[J]. Library Review,1990 (1):33-35.
[24] Atuti RM. Managing adaptation of buildings to library use:a case study of community libraries in Kenya [J].Library Review,2001 (5):231-236.
[25] Skrzeszewski S, Cubberley M. Community-base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library-a concept paper[J]. Library Management,1997 (7):323-327.
[26] Khan NS, Bawden D. Community informatics in libraries in Pakistan:Current status,future prospects[J].New Library World,2005 (11/12):532-540.
[27] Jaeger PT, Bertot JC, Subramaniam M. Preparing Future Librarians to Effectively Serve Their Communities[J]. Library Quarterly,2013 (3):343-348.
[28] Olliver J,Anderson S. Seminole Community Library:Joint-use Library Services for the Community and the College [J]. Resource Sharing and Information Networks,2001 (1-2):89-102.
[29] McNicol S. What Makes a Joint Use Library a Community Library [J]. Library Trends,2006 (4):519-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