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聰
教育部于1992 年開始設立“高等學校科技項目咨詢及成果查新中心工作站”,截止2013 年,共設立84 所科技查新工作站(以下簡稱“查新工作站”)。本研究以查新工作站為調查對象,84 所查新工作站按查新類別劃分為15 所綜合類、52 所理工類、10 所農學類以及7 所醫學類。
筆者設計了《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基本情況調查表》,內容包括查新工作站的區域分布、資源現狀、人員配置、業務狀況、查新收費、查新時間、業務內容、委托途徑、服務對象、查新咨詢專家制度、客戶意見反饋制度、查新管理系統應用、檔案管理和網站(網頁)建設。通過訪問各個高校館主頁和查新工作站主頁、查閱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2010- 2012 年年檢報告,合理采集教育部高校館事實數據庫系統的數據,對問卷中未能收集的信息予以補充。最后將所獲得數據錄入數據庫,運用SPSS 6.0 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筆者向84 所查新工作站發出問卷,回收84 份,其中10 份通過“問卷星”返回問卷結果,其余均通過QQ 或郵件回收,問卷有效回收率達100%。
1.3.1 地區分布
查新工作站主要分布在華東和華北,分別為23 所和17 所,兩地區合計占47.62%(見表1)。排名前五名的省份是:江蘇12 所、北京10所、廣東9 所、上海7 所、陜西6 所,表明查新工作站主要分布在經濟發達地區。查新工作站集中于省會城市,如江蘇12 所查新工作站中,7 所位于南京;廣東9 所查新工作站中,7所位于廣州。
1.3.2 查新文獻資源情況
隨著信息資源數字化加速,查新工作站的信息資源建設從紙質館藏資源向數據庫資源轉變[1]。綜合類查新工作站擁有的數據庫最多,主因是綜合類查新工作站涉及的學科多,這些學科都能進行查新項目委托。比如,北京大學圖書館擁有中外文數據庫504 個,華中科技大學圖書館擁有中外文數據庫464 個(截至2012 年底)。

表1 科技查新工作站地區分布表
1.3.3 查新人員配備
(1)數量。圖1 表明,查新人員數量除2009 年輕微回落外,其他年份逐年壯大。從查新員和審核員數量看,構成比例趨于均衡。2012 年全國查新工作站查新人員1526 人,比2007 年增加近60%。調查也發現,各查新工作站的查新人員分布不均衡,有的僅有5 人,最多的則有27 人。

圖1 2007-2012 年查新工作站查新人員數量
(2)職稱。圖2 表明,查新人員的數量構成、職稱結構等漸趨均衡,主要是高級(正高或副高)和中級職稱。部分查新工作站的查新人員職稱結構失衡,沒有高級職稱的專職查新員。由于調查方式以問卷為主,數據可能存在誤差,該結果的精確性有待進一步驗證。審核員基本上具有高級(正高或副高)職稱[2]。

圖2 查新工作站查新人員數量與職稱分布情況
1.3.4 查新課題情況
(1)查新數量。2006- 2012 年查新量詳見表2。調查顯示:第一,在查新數量方面,課題委托查新的總量和年均量呈持續增長趨勢,說明查新業務在不斷發展,查新工作站的影響力和輻射范圍逐年擴大,科研主管部門越來越重視科技查新的鑒定作用;第二,在校內外課題比例方面,校內、校外課題平均查新量逐年增長。值得注意的是,自2007 年起校外查新量比例逐年上升,說明查新工作站重心開始向校外用戶轉移,社會服務職能不斷擴展;第三,國內和國外查新對比,以國內查新項目為主,說明我國科技發展和創新水平可進一步與國際接軌;第四,在查新課題申報級別方面,70%左右的查新課題均為省部級或以上申報項目,市廳局級或以下課題僅占較小一部分。

表2 2006-2012 年查新工作站查新量情況
(2)查新用途。查新委托的目的(即查新用途)包括科研立項、成果申報、博碩士論文開題、獲獎申報以及專利申請五個方面。2012 年科研立項和博碩士論文開題的查新委托總量為27377 個,占查新項目總量63.8%,說明查新工作越來越受重視,查新報告成為科研立項、評審必須提供的申報材料之一[3]。成果和獎勵申報的查新委托總量為13131 個,位居第二,占查新項目總量的30.6%,這兩種用途的查新委托都屬于科研主管部門對科研成果及其質量進行考核、評價[4]。值得注意的是,用于專利申請的查新僅257 項,占0.5%。
1.3.5 查新收費和查新時間
統計顯示,查新工作站基本上結合所屬地區的物價水平,按照相關文件規定收取科技查新服務費;上海海事大學查新工作站是唯一免費提供查新服務的查新工作站,但只限校內用戶。在查新收費中,中文查新的費用最少為100 元;外文查新費用最少為100 元,最多為1500 元;中外文查新費用最少為150 元,最多為2000 元。收費標準不包含國際聯機(Dialog、STN、ESA 等)[5]檢索費用。理工類和醫學類查新工作站收費較高,綜合類和農學類查新工作站收費較低。
各查新工作站出具查新報告的時間不盡相同。出具中文查新報告時間最短的是西南大學查新工作站,為3 個工作日;最長的則為10個工作日;平均為6.2 個工作日。出具外文查新報告最短的為5 個工作日,最長為15 個工作日,平均為8 個工作日。出具中外文查新報告最短為7 個工作日,最長為15 個工作日,平均為12 個工作日。
1.3.6 業務內容和委托方式
查新工作站除提供查新服務外,還提供查收查引(SCI、EI 等)、代查代檢、定題跟蹤以及讀者咨詢等服務[6]。部分查新工作站還開展新生入學教育、學科館員、文獻檢索教學、館際互借和原文傳遞等服務,6 所查新工作站針對企業提供競爭情報分析服務。在委托方式(途徑)方面,除常規的現場委托外,84 所查新工作站均實現電子委托,比如采用E- mail、QQ、MSN。東南大學、北京科技大學等少數查新工作站建立查新委托和查詢系統,客戶只要登錄查新工作站主頁,填寫和上傳資料,就可以完成查新委托;用戶還可以根據查新工作站提供的賬號查詢課題的查新進度。
1.3.7 服務對象
2012 年查新工作站服務對象中,高校教師、社會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學生、其他所占比例分別為36.2% 、31.2% 、30.1% 、0.7%、1.8%,這與查新工作站校內外課題比例的發展趨勢相符。查新工作站的社會服務部分(校外課題)占61.7%,遠大于單純為高校教師提供服務的部分。
1.3.8 用戶意見反饋制度建設情況
84 所查新工作站均根據《科技查新規范》的要求建立用戶意見反饋制度,但提供直接反饋渠道(包括QQ、E- mail 和在線反饋系統)的只有23 所,大部分查新工作站只提供電話或現場反饋。在反饋意見數量上,最低年均反饋意見0 條,最多年均反饋意見243 條,年平均反饋意見95 條。用戶反饋意見的收集主要以當面交流為主。個別查新工作站對用戶反饋的意見缺乏重視,對用戶的意見不予回復或回復時滯,造成用戶流失。
1.3.9 查新咨詢專家制度建設情況
84 所查新工作站均建立查新咨詢專家庫,部分查新工作站還把查新專家的名字、職稱、專業、聯系方式發布在查新工作站主頁上。查新咨詢專家一般具備博士學位或副教授以上職稱。但對咨詢庫專家的使用情況進行調查,發現不少查新工作站咨詢專家庫形同虛設。84 所查新工作站中,有32 所的年均咨詢數為0 次,而最高年平均咨詢數也僅110 次??傮w來說,數量偏低,查新咨詢專家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1.3.10 查新管理系統應用情況
華東地區有15 所查新工作站建立查新管理系統,占已建(共37 所)查新管理系統的40.54%;華北地區有5 所查新工作站建立查新管理系統;其他6 個地區建立查新管理系統的查新工作站有17 所,東南地區沒有1 所查新工作站應用查新管理管理系統。
1.3.11 檔案管理情況
查新工作站均設立專職的檔案管理人員,對查新檔案實行專人管理,個別查新工作站對查新檔案還實現電子、紙質等不同載體的保存。上海交通大學查新工作站等開發檔案管理系統,對檔案實行嚴格管理。同時把管理系統發布在查新工作站主頁上,系統提供所有課題的相關信息,并附帶查詢功能,方便查新人員進行查詢。
1.3.12 查新站網頁建設情況
筆者訪問了84 所查新工作站的網站,各站主頁的內容一般包括查新工作站簡介、查新委托流程、服務項目、規章制度、收費標準、相關鏈接。個別查新站還包括查新資源、查新檔案、用戶反饋、查新進度查詢等信息,甚至設立“查新工作站風采”欄目,加強查新業務的宣傳和推廣。網頁建設上有特色的有江南大學、浙江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等查新工作站。江南大學查新工作站提供在線委托平臺,用戶可以通過平臺查詢委托信息和查新委托進度;浙江大學查新工作站提供“委托須知”、“查新反饋”、“查新站工作人員發表相關論文”等信息和鏈接。
(1)地方經濟情況影響當地查新工作站的發展?!翱萍际堑谝簧a力”,一個地區的發展離不開科技進步,經濟相對落后的地區更應注重科技,而查新工作站的輔助功能應受到重視[7]。
(2)資源數字化進程加快。隨著資源數字化進程的推進和互聯網發展,查新工作站的資源越來越豐富,且向數字化資源傾斜,文獻資源結構得到優化、趨于合理,為查新工作站之間的資源共享奠定了基礎。
(3)查新人員的數量與質量并重。從調查數據看,查新人員的總體數量上升,職稱、學歷等結構也進一步得到提升。
(4)查新數量不斷上升,查新用途與層次更分明。無論何種方式或層次,查新數量都呈上升趨勢。值得注意的是,查新層次越來越分明,省部級或以上科研項目立項查新多,市廳局級或以下課題立項查新的較少??蒲胁樾率钦n題立項的基礎研究之一,建議關注市廳局級或以下課題立項查新工作的重要性。
(5)絕大多數查新工作站收取一定的查新服務費,收費比較合理。
(6)查新工作站出具查新報告時間缺乏統一規定,建議制定統一的標準。
(7)社會服務不斷擴大,為與其他機構的合作打下了基礎。
(8)系統管理更具效率。很多查新工作站采用系統管理,實現管理的自動化與高效化。但應注意的是:在采用網絡、數字化等現代技術時須重視安全隱患,畢竟科研查新涉及委托人的隱私、科研成果。
[1] 鄒藝. 科技查新服務管理保障體系建設[J].圖書館,2008(1):92- 93.
[2] 朱榕.高校圖書館科技查新人員專業素質培養探索[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3(3):87- 92.
[3] 朱玉奴,馬景娣,繆家鼎.高??萍疾樾鹿ぷ鞯膭撔掳l展路徑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3(8):60- 64.
[4] 曾召.科技查新報告質量控制探析[J]. 圖書館論壇,2009(2):109- 111.
[5] 董月玲,張麗英,季淑娟.我國高??萍疾樾鹿ぷ鞯默F狀分析及研究[J].圖書館,2011(3):108- 110.
[6] 呂闖,種艷秋,孫睿陽.教育部查新機構現狀調查研究[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3(21):88- 91.
[7] 夏旭,黃開顏,李海燕,等.試論科研項目的查新評價[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1(5):63-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