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國明 ,王吉勇 ,陳慕天
(1.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四〇二地質隊,成都 611730;2.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局成都水文地質工程地質中心,成都 610081;3. 成都理工大學地球科學學院,成都 610059)
金平位于云南省東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南端,東與紅河與個舊市、蒙自縣、河口瑤族自治縣相望,西接綠春縣,北連元陽縣,南與越南接壤。金平地區位于三江造山帶哀牢山成礦帶南段(元江—墨江公路以南),地質活動強烈,成礦條件優越。該帶是我國重要的黃金生產勘查基地,目前已發現大小金礦床(點)20余個,探明金礦資源量達30t,估計倘有77.4t的找礦遠景[1]。因此,對金平地區金礦化類型、控礦因素和找礦方向等的研究,有利于今后在該區開展金礦的地質找礦工作。

圖1 金平地區區域地質及金礦分布簡圖
金平地區橫跨特提斯——喜馬拉雅、濱太平洋兩大構造域,在大地構造位置上位于青藏滇板塊與揚子板塊之交接部位,橫跨哀牢山海岸山弧地體,西部以藤條江斷裂、東部以紅河斷裂為界(圖1),屬于哀牢山金成礦帶南段的一部分。該帶金成礦與斷裂構造、喜馬拉雅期巖漿活動關系密切[3],已發現的金礦床(點)絕大部分位于哀牢山淺變質巖帶中。
區內地層主要有元古界哀牢山群、奧陶系、志留系中下統、泥盆系中上統、石炭系、二疊系下統、三疊系、新近系和第四系。地層受斷裂及巖漿活動影響明顯,多呈 NW-SE向展布,片狀、斷塊狀產出。區域地質構造復雜,以斷裂構造為主,褶皺構造次之。斷裂構造以NW向的紅河、哀牢山和藤條河深大斷裂為主體,控制著區內巖漿活動和成礦作用。構造組合以疊瓦狀的擠壓逆沖斷裂間夾線狀褶皺為主,并被一系列NE向次級斷裂所切割(圖1)。礦帶空間展布及礦體定位嚴格受構造控制。
區域巖漿活動頻繁,各類侵入巖發育齊全。沿藤條江斷裂、甘河斷裂帶及其與NE向次級斷裂交匯部位,常形成斷續延綿長達幾十千米的復式巖株、巖墻(床)群帶,控制著區內礦床(點)的分布和產出。超基性——基性巖體主要為橄欖巖、輝石巖和輝長巖類,是區內銅鎳礦的賦礦母巖,如白馬寨銅鎳礦床。中酸性巖體主要為閃長巖和花崗斑巖類,與區內石英脈型金礦關系密切,如大坪金礦床。堿性雜巖體主要為輝長巖、正長巖、正長斑巖和煌斑巖類,在適宜地質條件下易形成斑巖型銅鉬礦,如平安寨、長安沖等銅鉬礦床。此外,在侵入接觸帶、與斷裂及不整合面相復合部位常形成微細粒型金礦體,如三家寨、銅廠等金礦床。

圖1 大坪金礦礦區地質圖(據朱路華等[5]修改)
構造——巖漿的多期活動,導致金平地區金成礦具有多期次礦化疊加特征。由于疊加方式、強度不同,造成規模不一,類型差別較大、金品位變化明顯、礦化元素組合等各具特色的金礦化體的形成[4]。金平地區金礦化類型主要有與基性-中性-酸性-堿性巖有關的蝕變巖型、石英脈型、紅土型(風化淋濾型、殘坡積型)、沖積(洪)積型、共伴生型和復合型。

圖3 長安金礦床地質簡圖(據和中華等[7]略改)
石英脈型金礦為區內主要金礦類型,多分布于大坪—老金山一帶,以硫化物石英脈為主,石英脈常成群成帶發育。該類型金礦礦體具有分支復合、尖滅再現現象,主要受斷裂構造和裂隙控制,大坪金礦床就是其典型代表。目前在礦區內發現含金石英脈55條,礦脈多在斷裂帶內斷續分布,呈雁行狀尖滅再現或側現(圖2)。礦體中Au品位單樣最高超過300×10-6,平均品位超過10×10-6。礦石礦物以黃鐵礦為主,次為方鉛礦、黃銅礦、自然金和白鎢礦,以及少量閃鋅礦、磁鐵礦、銅藍和褐鐵礦等;脈石礦物主要為石英、水晶、鐵白云石和絹云母等[5-6]。礦石中的金主要以自然金形式存在,呈自形、半自形及他形粒狀、細脈狀及不規則粒狀等產出。大坪金礦床圍巖蝕變類型多,范圍廣,但強度較弱、蝕變分帶不顯著。與金礦化有關的蝕變主要有硅化、黃鐵礦化、鐵白云石化及絹英巖化。
蝕變巖型金礦常與石英脈型金礦常相伴產出,特別是在巖體與圍巖接觸帶附近。石英脈常位于破碎帶中部,兩側為蝕變巖帶。區內蝕變巖型金礦主要分布于銅廠一帶,典型代表是長安金礦床。目前礦區內共圈定礦體9條,其中V5號礦體是主礦體,主要分布于脆性破碎帶中,受NW向的逆沖斷裂及其脆性破碎帶控制(圖3)。礦體與圍巖漸變過渡,部分呈突變。礦石Au品位介于1.0~82.4×10-6。蝕變巖型金礦在礦石類型、礦物組合及圍巖蝕變上與石英脈型金礦基本一致。礦石礦物主要為黃鐵礦、毒砂、褐鐵礦、黃銅礦、閃鋅礦、方鉛礦自然金等,次為赤鐵礦、銅藍等;脈石礦物主要有石英、長石、白云石、絹云母等,次為方解石、白云母等,以及少量綠泥石、沸石、葡萄石等。礦石中的金主要以微細粒狀產于石英、毒砂、黃銅礦裂隙及膠結物碎屑內,或者與黃銅礦連生。圍巖蝕變分帶性不明顯,主要有硅化、碳酸鹽化、絹云母化、綠泥石化、綠簾石化[7-10]。
紅土型金礦為區內重要金礦類型之一,該類型金礦是原生金礦體遭受剝蝕重新堆積的產物,在成礦時間上晚于原生金礦體,在空間上與原生金礦體相鄰并受其產出形態控制,主要分布于銅廠一帶。區內該類型金礦常與各類巖體、巖脈相伴產出,如富堿正長斑巖、輝綠巖和煌斑巖,主要產于NNW、NW及NE向斷裂交匯部位。礦化體多發育于奧陶、志留、泥盆系不同巖性接觸部位或風化層中,主要代表礦床為銅廠金礦、銀廠坡金礦等[11-12]。銅廠紅土型金礦化主要產于微晶含灰質白云巖、長石石英砂巖和正長斑巖接觸帶上的風化層中。礦石中原生金屬礦物主要為黃鐵礦和毒砂,其次為黃銅礦、閃鋅礦、方鉛礦、辰砂、自然金、自然銀、銀金礦等;次生金屬礦物為褐鐵礦、赤鐵礦、銅藍等。非金屬礦物為石英、長石、絹云母、高嶺石、蒙脫石、白云母、白云石、方解石和少量黝簾石、氟石、葡萄石等。圍巖蝕變主要為黃鐵礦化、高嶺土化、絹云母化、綠泥石化及硅化等[11]。
區內沖(洪)積型砂金礦主要分布于藤條江及其支流,在三家河流域銅廠——干沖溝一帶尤為集中,砂金主要來源于區內的含金輝綠巖、正長斑巖、閃長細晶巖和煌斑巖脈等,代表性礦床(點)有干沖溝、龍潭壩、勐拉壩等金礦床。干沖溝金礦床共有大小礦體 6個,礦體多呈條帶狀賦存于沖(洪)積層中。Au品位介于0.1~0.59g/m3,最高達29.25g/m3。砂金來源于礦區西南部的含金輝綠巖、閃長巖和煌斑巖等,呈半渾圓狀、橢球狀、片狀、不規則狀、鋸齒狀產出[13]。
共伴生金礦為本區重要的金礦化類型之一,為滇西喜馬拉雅期斑巖型銅鉬鉛鋅金成礦帶的一部分,主要沿平安寨——南板橋——谷地新寨一帶星羅棋布[3]。區內礦(化)體(點)大部分產于喜馬拉雅期堿性正長巖體及基性巖體與圍巖的接觸帶部位或巖體旁側圍巖構造裂隙中,代表性礦床為三家寨金鉛鋅礦和平安寨金銅鉬多金屬礦。平安寨金銅鉬多金屬礦內已發現十余條金礦體(脈),均產于喜馬拉雅期堿性正長巖體內部及接觸帶次級斷裂或矽卡巖化帶中。礦石礦物主要為黃鐵礦、磁黃鐵礦、輝鉬礦、黃銅礦及少量孔雀石等;脈石礦物主要為絹云母、高嶺土、黑云母等。圍巖蝕變主要為硅化、黃鐵礦化、褐鐵礦化和粘土化。
由于多種成礦地質環境和多期次成礦作用復合疊加,區內金礦床大多屬于上述礦化類型的復合類型,如大坪金礦床以石英脈型和蝕變巖型為主,松林坡金礦是多種蝕變作用疊加的復合型金礦[14]。
區內出露的下奧陶統—二疊系的風化土壤中常含次生金礦,表明金平地區地層巖石中 Au的豐度較高。銅廠金礦(紅土型)多沿著下奧陶統(O1)與中志留統(S2)的界線分布,銀廠坡金礦(殘坡積型)在S2地層中富含Au,松林坡金礦(復合型)在O1地層中明顯富集Au。因此,推斷金平地區金礦的主要礦源層是O1和S2地層。此外,區內已發現金礦床(點)幾乎都集中在淺變質帶內,這是由于變質作用使地層中成礦元素發生活化,隨成礦熱液流體遷移到構造有利部位富集成礦。
礦化與構造關系密切。含礦巖漿沿主斷裂(哀牢山大斷裂)上升侵位,在壓力作用下貫入到次級斷裂、層間裂隙和不整合構造面。含礦熱液沿斷裂帶上升,在碳酸鹽或碎屑巖斷裂帶,與圍巖反應,使成礦元素進一步富集成礦。
金平地區位于哀牢山深大斷裂南部地區,斷裂構造以NW 向為主,哀牢山深大斷裂為本區的主導和控制性主干斷裂,三家河斷裂和甘河斷裂為次一級斷裂,它們共同控制著區內一系列構造巖漿巖活動,為本區主要控礦及運礦構造。NNW向、NW向及NE向斷裂交匯部位及更次一級斷裂破碎帶則控制著金礦床(點)的分布(圖1),如大坪金礦主要產于NW向哀牢山逆沖-走滑斷裂帶內,長安金礦產于NW向逆沖斷裂的構造破碎帶中(圖2、3)。
區內巖漿活動頻繁,具多期次性,各類侵入巖發育齊全,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堿性侵入巖和中基性噴出巖均有出露,巖漿活動從元古宙、華力西期、印支期、燕山期一直延續到喜馬拉雅期。區內常見侵入巖主要為輝綠巖、輝長輝綠巖和輝綠玢巖等,其中礦體大部賦存于輝綠巖體內,不依巖體的產狀而變化,主要受巖體內部的原生和次生裂隙控制。喜馬拉雅早期富堿斑巖體(脈)對區內金的成礦具有控制作用,富堿正長斑巖、輝綠巖和煌斑巖在空間和時間上與紅土型金礦有密切關系[4]。
金平地區的金礦床,無論是大、中型金礦、還是小型金礦或金礦化點,都明顯與構造—巖漿活動有密切關系:
1)金平地區金礦(化)體嚴格受斷裂構造控制,尤其是NNW向、NW向及NE向斷裂交匯部位及其更次一級斷裂破碎帶內,是金成礦的有利部位。
2)金礦化(體)與地層和侵入巖體關系密切。區內已發現的金礦床(點)幾乎都位于哀牢山淺變質巖帶中。部分金礦床(點)受基性、中堿性巖體控制,如新發寨金礦、老卡金礦、銀廠坡金礦、長安沖金礦、三家寨金鉛鋅礦和平安寨金銅鉬多金屬礦等金礦床均產于喜馬拉雅期堿性正長巖帶,或巖體與斷裂交匯復合部位。
3)大斷裂及其旁側的蝕變輝綠巖,含金石英脈、閃長巖體和花崗巖體外接觸帶為尋找石英脈型和蝕變巖型金礦有利部位。中志留統碳酸鹽與下奧陶統碎屑巖的不整合面、被后期巖脈(煌斑巖脈)穿插的富堿正長斑巖體、山前丘陵地貌和Au化探異常出現的地區是尋找紅土型金礦的有利地段[15]。
4)大坪——老金山一帶以尋找石英脈型和蝕變巖型金礦為主,銅廠一帶以尋找蝕變巖型和紅土型金礦為主,三家河流域以尋找沖(洪)積型砂金礦為主。
此外,銅廠——大坪一帶是哀牢山金成礦帶南段最大的Au異常區,區內Au異常沿斷裂分布,強度高,濃度中心明顯,梯度高,面積大(高達392km2)[1,15-16],是本區重要的金成礦遠景區。
[1] 陳鳳艷,楊玉華. 金平縣優勢礦種資源潛力評價[J]. 中國科技博覽,2012, 24: 1~2..
[2] 李定謀, 曹志敏, 覃功炯, 等. 哀牢山蛇綠混雜巖帶金礦床[M]. 北京: 地質出版社, 1998, 1~137.
[3] 云南黃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云南省金平縣平安寨金銅鉬多金屬礦普查報告[R],2009.
[4] 郭曉東, 鄒依林, 等. 哀牢山成礦帶南段金成礦規律及找礦方向探討[J]. 地質與資源, 2008, 17(4): 264~271.
[5] 朱路華, 戚學祥, 彭松柏, 等. 青藏高原東南緣哀牢山大坪金礦成礦流體演化[J]. 巖石學報, 2011, 27(11): 3395~3408.
[6] 楊立強, 鄧軍, 趙凱. 滇西大坪金礦床地質特征及成因初探[J]. 巖石學報, 2011, 27(12): 3800~3810.
[7] 和中華, 王勇,等.云南金平長安金礦成礦物質來源—來自礦石及地層、巖漿巖的成礦元素含量證據[J]. 東華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31(3):207-212.
[8] 李士輝,張靜,鄧軍.哀牢山南段長安金礦床成礦流體特征及成因類型探討[J].巖石學報,2011,27(12):3777~3786.
[9] 李連偉, 等. 云南省金平地區銅多金屬礦床地質特征、成礦條件及找礦方向[D]. 昆明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10] 何忠福,吳文輝,蔡培全. 云南金平長安金礦礦石類型及分帶[J]. 云南地質,2010,29(3):266~268.
[11] 應漢龍,劉和林,楊許中, 等. 云南金平銅廠金礦床地質特征和成礦物質來源[J]. 地質與資源,2006,15(4):265~271.
[12] 蔡培全,何忠福,吳文輝. 云南金平銀廠坡金礦成礦模式[J]. 云南地質,2010,29(2):168~171.
[13] 黃仲權. 紅河流域(云南段)砂金成因類型及其找礦前景[J]. 黃金科學技術,2003,11(6):11~15.
[14] 楊燦. 金平松林坡復合型金礦[J]. 云南地質,2004,23(3):321~327.
[15] 楊玉華. 金平銅廠紅土型金礦主要控礦因素的正交分析[J]. 有色金屬礦產與勘查,1999,8(3):171~175.
[16] 王臣興. 金平斷塊及其礦產[J]. 云南地質,2000,21(3):256~265.
[17] 戚東平, 李麥兌. 云南哀牢山地區化探異常分布規律及找礦意義[J]. 黃金地質,2000,6(2):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