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呈現]
你可能誤解鄉愁
王鼎鈞
算命的先生說,我的八字是“傷官格”,不守祖業。他說的“不守祖業“有兩個解釋,一是敗家,一是漂流、我家毀于兩次戰爭,無家可敗,只剩下漂流這一個選項了。
流亡是一種首尾不相顧的生活,像一條線在我生長的那個社會里,線纏成球,后來這個球散開了,這根線彎彎曲曲拉長了。這根線最后也許能像馬蹄鐵,兩端遙遙相望,可是再也沒法連接起來。
如果見過中國人的家譜,你可以發現家譜就是家族的流浪史中華民族從哪里來?“東來說”“西來說”,部說明曾輾轉遷徙。你可以說,人類根本沒有家,自從亞當夏娃失去樂園,人類都在大地上漂流、你也可以說,天空是一個大屋頂,人從這間房子到那間房子,從這個院子到那個院子,可誰也沒離開這個大家庭。
這里有一個南美洲來的人,他是印第安人的后裔,他相信他的祖先從蒙古迂到阿拉斯加,生兒育女,某一代遷到北美腹地,某一代遷到南美,經過與異族通婚生下他這樣棕色皮膚的子孫,他又移民回到美國,現在他的孩子到荷蘭去發展,可能在那里永久定居漂泊,“處處非家處處家”,可以說很凄涼;“大丈夫四海為家”,也可以說豪邁壯烈。
那么,鄉愁?是的,鄉愁,我覺得很多人誤解了這個名詞當初,青年人奮勇出走,本來義無反顧,后來反省了,懷鄉是反省的一種方式,對當初的魯莽輕率隱隱有懺悔之意許多美好的東西流失了,此情可待成追憶,這一切都可以用“故鄉”來代表。
懷鄉,溫柔而有情味,這是人之常情同樣一個城市,住得愈熟,愈覺得小;同樣一條路,走得愈熟,愈覺得短;同樣一本書,讀得愈熟,愈覺得薄;同樣一項技巧,使用得愈熟,愈覺得容易同樣一個人、同樣一個地方,隔得越久、越遠,越覺得可愛。
請恕我直言,非常遺憾,有人把鄉愁當作我們的弱點。游子還鄉,乍見親人,互相擁抱痛哭,街談巷議,都說這人在外面落魄了,如果混得好,何致如此傷心?富貴還鄉,哪一個不是高視闊步?同胞,我朝思暮想的同胞,怎么會有這種看法?我們中間到底隔著什么,彼此相視有如異類?
(原文有刪節)
[美文賞析]
古往今來,鄉愁是中國人唱不完、訴不盡的主題,為什么會有“誤解”昵?文題《你可能誤解鄉愁》引人注目。作者在蘭陵度過了他的童年,而后成為流亡學生,一生顛沛流離,一個個所謂的異鄉變成了今天的故鄉,因此,他的“鄉愁”不可謂不濃厚。
寫鄉愁的作品很多,但是本文卻獨具特色。其他作品中的鄉愁,多是作者在探訪舊地后,由于物是人非流露出的沉重失落。而本文的作者沒有按照這個思路來寫,而是從“人類在不斷地遷徙流浪”寫起,寫出了鄉愁的兩個方面,既憂傷,又豪邁。不論是憂傷還是豪邁,鄉愁都與很多人心中“衣錦還鄉”的景象不符,這就是很多人對鄉愁的“誤解”吧。作者對鄉愁獨特的解讀,形成了他獨特的鄉愁美學。
(責編 陳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