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是帶有勸喻或諷刺性的故事。它篇幅短小,多采用借此喻彼、借遠喻近、借小喻大的手法,寓深刻的道理于簡短的故事之中。它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考試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寓言故事型的材料作文,這種作文怎樣寫才能得高分呢?需要注意兩點,首先是要把握好寓言的主旨,揣摩作者諷刺的對象;其次是行文要聯系現實,把寓言中的道理和實際生活結合起來。
【材料展示】
小天鶯聽見有人在叫賣“一根羽毛換兩個蟲子”,就忍痛拔下一根羽毛換了兩個蟲子,美餐一頓。第二天,媽媽帶著小天鶯學習飛翔,媽媽說:“等你羽毛豐滿了就可以飛得更高更遠,得到你所需要的一切。”小天鶯雖然點頭,但心中仍惦記著蟲子的美味。之后,它又不斷地拔下羽毛去換蟲子,吃得非常高興。不久,小天鶯發現自己飛翔的本領遠不如從前,但出于吃蟲的欲望。它繼續拔毛換蟲,直到有一天它再也飛不起來了……
最后,小天鶯悲慘地含恨而逝。
【立意指導】
這則寓言的“主人公”是小天鶯,因此,把握這則寓言的思想內涵,最好從小天鶯入手,它的思想方式、行為方式、可悲結局等都是很好的切入點。從不同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選擇如下立意:
1.做事時要富有耐心,拒絕浮躁。小天鶯的思維方式簡單浮躁,不能靜心守志,不愿在寂寞的學習中打造一雙翱翔藍天的翅膀,企圖走一條天天飽食美餐的捷徑。其實,在當今的社會生活里,這種心態也控制著許多人,很多人都按捺不住自己的心,不愿意一步步腳踏實地,變得盲目,急功近利。小天鶯的悲劇,也許能讓一些人清醒過來。
2.應當舍眼前小利,顧長遠大局。小天鶯不惜為了眼前的蟲子,而損害飛翔功能,喪失長遠利益,以致落得個無法生存,含恨而逝的結局。人們應該從小天鶯這里得到深刻的教訓——不要看重眼前的小利,要立足長遠,胸懷未來,人生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寬。
3.人生的路上,我們要認清誘惑,理性成長。蟲子的美味,是小天鶯成長過程中遇到的誘惑,使它忘記了媽媽的忠告,“等你羽毛豐滿了就可以飛得更高更遠,得到你所需要的一切”,以致最后失去了飛翔的翅膀。靜心思考,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多少人因為眼前的“蟲”而放棄理想?多少人因為眼前的小利而損人害己?讓我們擦亮眼睛,認清誘惑,理性威長。
【評析】
作者將筆墨植根于社會生活,由審題的“察寓言真意”,至行文的“議世相人生”,將寓言的道理植根于生活的土壤,變得鮮活起來。作者圍繞“浮躁的危害”這個重點,引入了弗萊士錯失發明機會、柏拉圖下了個可笑的定義、“聯盟1號”墜毀等反面事例,對于浮躁的危害進行了深入的挖掘,警醒讀者。
在議論文的選材中,作者選取的三個案例,分別代表了“浮躁錯失成功”“浮躁帶來嘲笑”“浮躁造成悲劇”三種情況,概括了浮躁對事業的危害的三個方面,比較有代表性。如果能增加中國的案例,讓案例涵蓋古今中外,就會更好了。
(責編 陳琛)
【佳作展臺】
浮躁中走不出天才 馬馳宇
什么是浮躁?浮躁就是輕浮、急躁、不沉穩、不踏實,生命里缺乏執著的精神和持久的耐力l、浮躁是心靈的塵沙,浮躁是事業的絆腳石。浮躁使人急功近利,浮躁使事業淺嘗輒止。浮躁會讓天才折翅,一如那含恨而逝的小天鶯!
小天鶯是可悲的,它悲劇的根源只有兩個字:浮躁然而,在為小天鶯嘆息的同時,我們或許會吃驚地發現,現實中的自己、他人,卻也在不經意間成了另一個小天鶯19世紀,貝爾成功發明了電話機。,而在他之前,無數的人試圖把聲音轉化為能夠遠距離輸送的電流,其中包括英國人弗萊士。弗萊士的實驗成功地把聲音轉化成了電流,但卻不能成功地傳輸人的聲音。于是,他輕率地放棄了實驗。貝爾在他實驗的基礎上,經過一些改裝,發現把弗萊士實驗裝置的一個螺絲釘再往里擰半圈,一切就會順利解決。于是,貝爾順理成章地成了電話的發明者。浮躁使弗萊士痛失了一個絕好的機遇。事后,他曾痛惜地說:“上帝給予每個人的機會都是均等的,而浮躁卻往往使我們忽略了這些機會。”
人們的浮躁,往往會造成可笑甚至可悲的結果。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一向以治學嚴謹著稱,但有一次,他輕率地給“人”下了個定義:“人就是沒有羽毛的兩腳直立的動物。”他的學生不贊同他的看法,于是把一只拔光了毛的雞拿給他看,對他的話進行質疑博學多思的哲學家因為自己的一次浮躁,鬧了一個大笑話。
我們也不會忘記1967年8月23日,“聯盟1號”飛船上唯一的宇航員馬科洛夫,在飛船墜毀的最后時刻給自己的女兒和全國小朋友們的生命留言:“好孩子,我要告訴你,也要告訴全國的小朋友,請你們學習時認真地對待每一個小數點。‘聯盟1號’的一切.就是因為地面檢查忽略了一個小數點。請同學們記住!”因為一次浮躁的檢查,人類痛失“聯盟1號”宇宙飛船和杰出的宇航員馬科洛夫。
太多的浮躁,使本該提早出現的科研成果推遲了幾年甚至幾十年;太多的浮躁,使人們誤入歧途,功敗垂成。還是一位科學家說得好:浮躁中走不出天才。人們往往認為天才總是不拘小節,可他們卻忘記了真正的天才是視浮躁為大敵的。
成功者不浮躁,浮躁者難成功。我們在開拓事業的過程中,必須摒棄浮躁,謹慎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