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現狀及人才需求狀態,并以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新能源汽車運用技術專業為例,探討了在工學結合背景下“校企合作,產學對接”的高職院校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新能源汽車 技術技能型 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9-0018-02
產業的轉型升級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決定了高職高專人才培養目標的調整。近年來,湖南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高速發展,技術技能型人才的短缺成為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通過研究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對培養技術技能型創新人才和服務地方經濟有著重要的意義,該文以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新能源汽車運用技術專業為例,探討了在工學結合背景下的高職院校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
一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現狀
我國新能源汽車研發自2001年開始起步,“863”計劃標志著對我國汽車產業發展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電動汽車專項正式啟動。隨后的幾年,新能源汽車發展迅猛。2007年12月,湖南長株潭城市群經國務院批準,正式成為“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因此,從建設“兩型社會”出發,新能源汽車是未來湖南汽車行業的發展重心。
2011年3月,全國各地“十二五”新能源汽車發展目標出臺,未來5年將生產500多萬輛新能源汽車,各個汽車公司都將推出新能源車型。新能源汽車在我國雖然只有短暫的10余年歷史,但根據國家出臺的新能源汽車規劃要求,到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的比例占全部汽車的二分之一,新能源汽車爭霸戰也將越演越烈。
二 新能源汽車人才的能力特點與需求
2011年年初,我院聯合多家公司對長沙市20家4S店和20家維修企業進行了走訪、問卷調查等多種形式的調研,調研新能源汽車技術服務人才的需求情況,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車檢測與維修、新能源汽車保養、新能源汽車銷售和售后服務,車間主管、技術總監等崗位,調研結果具有以下特點:
1.急需新能源汽車技術服務人才
過去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有額少,各家4S店和維修企業新能源汽車技術服務型人才儲備少。由于新能源汽車從研究開發的階段進入了產業化的階段,發展速度非???,汽車核心技術改變,汽車維修技術模式發生變化,因此新能源汽車技術服務人才缺口非常大,急需一大批專業的新能源汽車技術服務人員。
2.急需新能源汽車高技能服務型人才
由于新能源汽車目前處于起步階段,新能源汽車維修技術具有滯后性。能源形式的改變將帶來新型的汽車維修模式,由于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電池系統、電機系統、控制系統、變速器系統及燃料電池系統科技含量較高,目前新能源汽車的維修多由汽車設計、試驗人員承擔,4S店和維修站急需新能源汽車的維修人員。
通過走訪和調查,幾乎每一家企業都有新能源汽車方向的人才需求,至少需要2名維修人員和1名新能源汽車銷售人員。按照這種需求計算,長沙市目前至少需要1200名新能源汽車檢測維修人員和200名新能源汽車銷售人員。
三 “校企合作,產學對接”的人才培養模式
新能源汽車運用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于培養掌握一定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具有較強的實踐技能、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創新精神;具備較強的實際工作能力,能適應新能源汽車企業一線需要、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具體思路如下:
1.互利共贏,完善“校企合作,產學對接”模式
通過校企合作模式,加強與北汽福田汽車、比亞迪電動汽車合作,共同組建新能源汽車專業建設委員會,完善《新能源汽車專業建設委員會章程》《聯合辦學制度》《訂單培養制度》等制度;與企業共建2~3個新能源汽車校企合作項目;加強專業內部建設,提高專業服務企業、服務社會的能力。
2.打破技術壁壘,構建“訂單主導型”人才培養模式
以校企合作平臺為基礎,成立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實現“培養方案共定、培養過程共管、師資隊伍共建、實訓基地共建、教育資源共享、校企文化共融”,深化“訂單主導式”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施“分段式”工學交替教學組織模式,在基礎培養階段,學校主導共同實施“大訂單培養”,在專業能力培養階段,針對企業技術特色,企業主導共同開展“小訂單培養”。
3.以新能源汽車為主線,構建“課崗對接,能力遞進”課程體系
以新能源汽車運用技術為主線,制定職業崗位標準,整合汽車、電子、電控、電機四大教學內容,以核心課程建設為主要任務,完善課程標準,推行任務驅動、項目導向,改革教學方法手段,使專業核心課程標準化,職業崗位課程動態化,構建“課崗對接,能力遞進”的課程體系。
4.以名師為引領、項目為支撐,建立“雙師型”教學團隊
完善教師引進、送培、激勵與管理機制,引進人才,雙師型比例達90%;形成一個多層次、寬領域、能引領新能源汽車維修行業發展的省級教學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