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全方位、多層次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開發學生的智力,挖掘學生的潛能,為國家培養創新人才。
【關鍵詞】創新人才 激發 豐富 實施 開發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9-0073-01
“創新”曾被提到了國富民強的高度,提出“要迎接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和知識經濟迅速興起的挑戰,最重要的是堅持創新”。創新的關鍵在于人才,人才的培養在于教育,教育的實施需要教師的辛勤勞動,這就說明教師在實施教育教學中,要全方位和多層次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從而開發學生的智力,挖掘學生的自身潛能,養成自覺學習的習慣,進而培養社會和國家需要的合格的創新型人才。
一 引發學生的創新動機
通過引發學生的創新動機,讓學生增強學習的興趣,養成愿意學和喜歡學的習慣,解決學生中厭學、逃學的實際問題。每位教師應該從幼兒園開始就要誘發小學生的創新動機,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讓小學生能夠在做中學、玩中學,讓小學生回答一些開放性的問題,調動他們的好奇心,滿足他們的好奇心理,開發他們的智力;在愉快的交往中規范自己的行為,讓小學生感到安全。另外,教師絕不能對學生進行嚴厲的批評,要以親切、和藹的態度去引導和教育他們,否則會挫傷他們幼小的心靈,使他們怕到學校來、怕老師,從而導致不但不來上學,反而導致厭學的心理障礙。在小學、中學中,教師一定要給學生自主權和自由度,要保護他們的好奇心理,培養他們發現問題并研究問題的興趣,要徹底解放學生的眼睛,鼓勵他們用心看世界,觀察世界中的一些事物和現象,從而激勵他們去探索事物和解決問題;解放他們的嘴巴,動員他們大膽地發表與眾不同的觀念,從中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解放他們的頭腦,激勵他們大膽想象,構建求異創新的思維;解放他們的手,促使他們自己動手去發明創造;解放他們的時間,幫助他們理解學習要貼近生活,要理論聯系實際,將學到的知識拿到實踐中去檢驗;解放他們的空間,使他們能擺脫課業負擔及考試的束縛。要讓學生有機會學一點自己想要的東西,思考一些樂于思考的問題,干一點自己喜歡干的事情,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愉快中學習知識和接受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并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從中開發學生的智力,激活學生的思維,引發學生的創新動機。
二 實施創新教學法
教學方法的改革勢在必行,改革教學方法是為國家、人民和社會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有的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仍是課堂趕進度、課下促作業的教學方法,不能有效發揮課堂這個主陣地的作用。素質教育要求在課堂內充分發揮學習的主體作用,要體現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要讓學生生動活潑地去開發智力,尋找學習方法。如作文教學與講讀課脫節,與觀察體驗脫離,死板地講寫作知識,忽視第一手材料的積累和掌握,從而導致學生寫作無從下手,空洞無物。又如:數學課堂上就課本講課本、就公式論公式、就公理套公理,要求學生死記硬背公式、公理,強記例題等,這種不聯系實際的教學,不但不能開發學生的創新智力,反而會阻礙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在教法創新上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傳授知識時要聯系實際,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讓學生掌握學習技巧,讓學生形成動手、動腦、動口的習慣,強化學生觀察、分析、總結、質疑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三 豐富創新教學內容
改革開放以來,從商品經濟時代到科技發展時代,又到信息時代,知識更新的周期越來越短,科學技術加速度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地更新教學內容,豐富創新內容,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現代的知識,特別是電腦知識的更新,真正稱得上是日新月異,讓人目不暇接,即使向學生傳授的是當下最流行的東西,可能明天就已經煙消云散,成了過眼云煙,所以豐富創新教學內容是迫切需要的,教師可通過可行有效的方法來達成創新教學,如設計活動課的活動內容、了解實驗課的實驗內容、掌握操作計算機的知識和方法,開展各種比賽活動等,這些都有利于開發學生的創新智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從而有利于培養創新型的人才。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