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合力就是指以學校教育為主體、以家庭教育為基礎、以社區教育為依托的共同育人的力量。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如何才能使學生在良好的環境中成人、成才,如何才能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這是每一位教育者都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越來越受到家庭、社會和學校的重視。青少年的成長自然離不開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教育的效果往往是這三個方面合力共同作用的結果。只有加強家庭和學校、社會的密切配合,整合教育資源,才能建立完善的教育環境,實現各種教育間的互補作用,取得最佳的整體教育效能,培育出良好的受教育者,使青少年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
如何發揮教育合力在教育過程中的不同作用呢?
一 要重視家庭教育
家庭是一個人最早接受教育的地方,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家庭教育以感性教育為主,家長通過言傳身教,更多的是用自身行為來影響、感染孩子。家庭是對孩子生活習慣、性格培養、身心成長、道德行為的養成影響最深的環境。
現代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對人才的要求不再是學歷加名牌,而是人的知識水平、適應能力、合作能力、競爭能力、創新能力等諸多方面的要求,因此就要求家長明確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務,提高認識、更新觀念,樹立正確的子女教育觀,改變不正確的教養態度,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和各種行為習慣,放手給孩子更多的機會去學習獨立做事情,學會自理、學會自己生存的基本本領,為孩子建造一個良好的人生平臺,給孩子一個自由的成長空間,讓孩子樹立樂觀向上的心態,學會感恩、懂得寬容、敢于夢想、正確認識自我,培養孩子直面挫敗的勇氣,讓孩子有很好的人格修養,懂得做人,懂得成功的真正含義。
家庭教育是對人影響最長久、最深刻的教育,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從被動到主動到自動的過程,其核心任務就是培養孩子成為一個真正的人。孩子的健康成長不能只靠學習成績和書本知識,還有很多生活的內容。只有父母的教育觀念發生了轉變,孩子才能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才能終身受益。
二 要加強學校教育
學校是教育的主渠道、主課堂和主陣地,學校教育是對孩子實施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學校教育是以系統的理論教育、思想素質教育、人文素質教育和科技素質教育為主的、以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教育體系,它是家庭教育的引申和完善。
學校教育除了文化知識、專業知識、社會技能的傳授外,還有著對于人的道德修養、人生價值、是非觀念等人格塑造上的責任和教育功能。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是素質教育的基礎,而素質教育又是教育教學改革的主旋律,因此,學校應該優化整合教育資源配置,構建完善的德育管理機制體系,創設良好的育人環境,形成以教學為先導、以育人為目的、以管理為依托的宏觀教育格局,從而實現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過程育人。
作為學校教育,還應加強班主任的工作,班主任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是連接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橋梁,是學校與家庭溝通和協調的紐帶。學校通過開辦家長學校、家長開放日、知識講座、經驗交流會,班主任采取家訪、召開家長會等形式積極主動地與家庭建立聯系、互通信息,促成家長與學校的溝通和交流,積極爭取家長的支持和配合,讓家長參與到學校教育中來,使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在時間和空間上有機地銜接起來,形成一張教育網,從而加大對孩子的教育力度。
三 要充分利用社會教育資源
學校教育只是整個教育活動其中的一個部分,對于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學校教育還需要社會教育的參與、補充和配合。因為在學生逐步社會化的過程中,其行為表現會受到各種思想觀念、不健康信息、文化和家庭不良環境等消極因素的影響,對于一個涉世未深、缺乏是非判斷力的學生而言,容易受到蠱惑,身心健康受到不良影響。學校在抓好教育教學的同時,還應積極采取有力措施,爭取社會的支持,齊抓共管,形成有效合力。因此,作為社會教育同樣對青少年的成長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薄安贿\用社會的力量,便是無能的教育”??梢娚鐣逃淖饔弥蠛陀绊懼钸h。社會教育是把整個社會作為教育的資源,它包羅萬象,融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無處不在,并隨時發生的。社會的發展、變革和各種社會現象必將對青少年身心發展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要加大社會教育力度,積極吸納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學校的教育工作,引導學生走向社會,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指導學生用正確的觀點分析現實生活中的政治、經濟、文化和道德現象。只有充分利用好社會教育資源,發揮社會各方面的作用,才能使學生享受更廣闊的教育空間。
在我國,家庭、學校和社會有著共同的利益和愿望,教育應由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擔任。教育不是孤立存在的,育人是一個全方位的系統工程,需要各方面的互相配合。在整個教育過程中,家庭教育是整個教育的基礎,它有協助學校進行教育的責任和改善社會教育小氣候的責任。教師應該引導父母掌握正確的教育方法,提高自身的修養,健全家庭環境,引導孩子樹立良好的行為和遠大理想;學校是專門的教育機構,學校教育起著主導作用,它是教育的主陣地。因此,要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文化、道德、科學知識和勞動技能,重新建構評價體系,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客觀的綜合測評;社會是青少年的大課堂,它同樣影響著青少年的身心發展和價值取向,因此在社會教育方面,要
動員社會各界都來關愛青少年學生的成長,動員一切力量優化育人的外部環境,清除不良行為因素,掃黃打黑,徹底治理校園的周邊環境,消除和減少違法犯罪,營造一個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身心環境和社會氛圍。
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是造就人才的三個關鍵因素,它們之間不可分割,只有三者有機地結合,緊密聯系,相互協作,取長補短,充分發揮它們各自的特長及共同影響的互補效應,協調一致形成合力,才能取得最佳的整體教育效能,才能塑造青少年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道德品質,才能使青少年獲得德、智、體、美、勞全面協調地發展,才能使青少年健康成長。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