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教學中的兩極分化是普遍現象,初中階段表現的尤為嚴重。如何克服英語教學中的兩極分化現象已成為大多數英語教師攻克的一個難題,它需要社會、家庭、學校的一致關注和大力配合,方可大見成效。
【關鍵詞】評價標準 命題標準 教師管理 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9-0088-02
英語教學中的兩極分化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攔路虎”,也是困擾英語教師的一件煩心事。通過長期的教學實踐,筆者在多次嘗試中領悟到:面對兩極分化現象,教師千萬不能急躁,切忌“病急亂投醫”。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分兩步走:第一步:治病尋源,教師要做全面分析,找出產生分化的原因所在。第二步:對癥下藥,教師要根據不同的原因尋找解決的應對策略。在此獻上幾副“藥方”,僅供大家參考。
一 改變以升學率為標準評價學校和老師的教學質量
當今社會,人們對學校的關注度很高,學校的升學率無疑是最敏感的話題之一。迫于中考的壓力,家長用升學率的高低來判斷一個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好壞,用升學率的高低來評價某個班級或科任教師教學質量的優劣。迫于輿論的壓力,學校和教師非常重視對優秀學生的培養,而忽視了面向全體學生,學校的教育被簡化為教學、升學。社會→家長→學校→老師→學生形成了一條無形的壓力鏈。學生只能每天封閉在教室里,一堂接一堂,一科又一科,從讀書到讀書,學生正常成長和發展沒有自由拓展的活動空間。再加上英語是門國際語言,沒有廣泛運用的語言環境,單憑課堂上的學習是很難達到理想效果的。久而久之,教師累、學生苦,一部分學生覺得英語太難,又升學無望,便逐漸消失了學習興趣,變成了學困生。
可見,解決大多數學生升學的問題是減輕師生壓力,有效控制兩極分化現象產生和擴展的根本途徑。政府應當加大教育發展的力度,普及高級中學和職業高中,給更多的學生繼續受教育的機會。這樣一舉兩得,既能使孩子們在快樂健康的學習中成長,又能提高整個國民受教育的程度。
二 改變以“超常題”為標準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
現行教材是教師和學生進行教學活動的主要載體,新教材內容量大、形式靈活、語法結構復雜、語言點多而分散,教師把握起來難度較大。教師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實屬不易。學校為了提高教學效率,還要經常性舉行名目繁多的考試,如每天一練、每周一練、月考、期中考試、期末考試,并且實施異地采題,大量超常題引入學生的考試中,造成教師多講,學生多練,資料一堆,題海戰術,然而學生的考試成績卻不夠理想。在一次又一次失敗的打擊下,一部分學生開始懷疑教材,覺得學是一回事,考又是一回事,便逐漸失去了信心,對老師和英語產生抵觸情緒。于是上課不積極參加各種活動,課后不完成作業,抄襲現象嚴重,學困生越來越多。
學校組織考試是檢測教學工作的必要措施本無可非議,但如果實施不當,反而會影響教學工作的正常運行。考題是教學指南,很大程度上決定師生教學的方向。如果考題不當,不僅起不到檢測和導向作用,還會打擊教師的教學熱情。考分是衡量學生學習成績的重要依據,如果考不出理想的成績,學生的情緒就會動搖。因此決策者們一定要深入了解教學實情,因地制宜,以《英語課程目標》為準繩,以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目標,科學合理地指導教學、檢測教學以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
三 改變教師重教學過程而輕教學管理的教育模式
初中英語教師工作量大,學生多,班次多,課時多,教學難度大、強度高,每天起早貪黑,勤勤懇懇,但教學效果卻差強人意。教師之間的教學效果差距也很明顯。究其原因,一是班級之間學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有差異;二是教師班級管理和學科管理的方法不同。中學生正處在生理和心理發育的旺盛時期,貪玩和叛逆心理都特別強。“牧羊式”教學是不行的。如果一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疏于管理,學生就會有意無意地放松自己的學習。如果管理方式不當,學生就會產生抵觸心理,自暴自棄。因此,作為英語教師,不僅要精通教學之道,還要研究管理之道。只有雙管齊下,齊抓并進才有可能達到教育教學的雙豐收。
那么,怎樣才能搞好教學管理呢?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協同班主任工作。英語教師要與班主任共同分析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學習基礎、學習習慣。依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合理安排座位,編制四人或六人活動小組,選擇優秀學生作為組長,管理小組事務。同桌建立幫扶小組,并開展小組競賽活動,在學習中樹立“組榮我榮”的競爭意識,達到以優帶差,共同進步的教學效果。(2)加強課堂教學過程管理。開課前要用1~2分鐘實行組長報告制,了解學生作業完成的詳細情況。教學中的聽、說、讀、寫活動要統一安排,交叉檢查。同組中優生交換檢查,學困生由優秀生檢查。教師既可以在短時間內了解學情,又可以限制學困生的惰性。(3)建立家校聯系。教師要向學困生家長定期或不定期了解學生放學后和節假日的表現,協助家長做好校外管理和督促指導工作。
四 改變學困生消極應付的學習態度和苦學無方的尷尬狀態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對自己的學習負主要責任。學生英語成績的好與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自身具備的先天條件和后天的努力程度。當然學生的生長環境及家庭背景也是影
響他們能否快樂生活、安心學習的重要因素。事實上,問題孩子大部分出自于問題家庭。據統計學困生中家庭關系不和,父母外出打工,單親家庭的孩子占了絕大多數。這些學生長期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處于放任自流狀態。再加上大中專學生就業難、周邊環境中英語運用又不太廣泛的因素,有的學生便滋生了英語無用論的思想。他們大都沒有學習動力,自我約束力很差,每天得過且過、消極應付的現象時有發生。有的學生基礎差,雖然苦學但沒有良方,最終因困難度加大而放棄學習。有的學生嬌氣十足,畏懼學習中的困難,厭學情緒高漲,平時馬馬虎虎,考試一塌糊涂。導致學生在初一年級兩極分化不太明顯,初二年級分化加俱,初三年級就涇渭分明了。
如何扭轉這些學生的滑坡狀態呢?應從以下幾方面做出努力:(1)重樹學習信心。教師要相信每個孩子的潛能,采用個別談心的方式,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幫助他們消除顧慮,樹立迎頭趕上的信心和決心。(2)培養學習耐心。教師要抽出時間,督促和檢查學困生的學習,使之養成認真學習的良好習慣,并幫助他們選擇合適的學習方法,逐漸形成持之以恒的學習毅力。(3)呵護學生自尊心。教師要多關注問題家庭的孩子,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并及時予以鼓勵。肯定他們在學習中所取得的每一個進步。在生活中要給予母愛般的關懷,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4)激勵學生競爭意識。教師評價要多使用激勵語言,還要采用不同類型的獎勵措施。課堂表現獎、優秀作業獎、英語書法獎、考試進步獎等,讓不同層次的孩子都有受獎勵的機會。學生在學習中得到了收獲感和滿足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就會大大提高。(5)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教師要科學合理把握教學進程,做到面向全體學生,精講精練,減少作業量,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提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綜上所述,改變英語教學中的兩極分化現象,不僅是英語教師和學生的事,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大家應正確看待和理解這一現象,少一些批評,多一些幫助,只要群策群力,多方努力,兩極分化狀態就一定會轉變。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