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創設語文課堂教學情境,符合學生的求知欲和心理認知特點,符合語文學科和語文知識的特點,有利于完成教學任務。一是有利于激發興趣,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二是有利于體會感悟課文的主題和思想感情;三是有利于在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四是有利于培養學生語文實踐能力 。
【關鍵詞】語文課堂教學 激發興趣 語文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9-0092-02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自主的學習情境。”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如果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精心設計教學程序,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以情激學,就可以達到實現教學目的,最終順利完成教學任務。
一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
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自主性和創造性。通過教學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能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在教師優美的語言和真情的投入中,借助現代視聽工具,調動學生的全身感官,進行積極思維活動。
好的導語就像磁鐵一樣吸引學生積極探索,努力求知。導入方法可以多種多樣,如介紹一個故事、一副對聯、欣賞一幅插圖、設置一個懸念……通過這樣創設教學環境,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自然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學“黃河頌”時,就可以采用這樣的導語導入新課:“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它孕育了五千年中華文明古國的燦爛文化。它以博大的胸懷滋養著勤勞樸實的炎黃子孫,又以驚濤拍岸的氣勢鼓舞著中華兒女。抗日戰爭時期,詩人光未然隨軍行進在黃河岸邊。雄奇壯麗的山河,英勇抗敵的戰士,使他感受到中華民族頑強奮斗的精神與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著黃河母親,唱出了豪邁的頌歌!”此段導語,雖然短小但意義深遠,語言富有激情,讓學生一開始就進入輕松歡快的濃厚學習氛圍中,這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激發思維,引起聯想,為下一步的課堂學習留下想象的空間。
二 創設情境,體會感悟課文的主題和思想感情
向學生傳授語文基礎知識是中學語文教育最基本的任務。借助于有效的教學情境,不僅能更有效地完成傳授語文基礎知識的任務,而且有助于學生體會和感悟課文的主題與思想感情。
“四環節”教學課堂,應當是學生真正成為主體的課堂,學生應該是課堂的主人,教師則是導演。在教學中教師根據課文內容和學生實際創設出充滿生活味的情境,就能使學生不由自主地調動多種感官,積極主動地進入課文所營造的情感世界,體會感悟文章的主題和思想感情。如教學“變色龍”一文時,在理解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運用課本劇的形式,在課堂上進行表演,通過表演學生會深刻體會課文所要表達的內容,把握文章的表現方法,體味文章反映的生活現實,表達的主題思想和思想感情。這樣,既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又活躍了課堂氣氛,引起了學生極大的學習興趣,這種把全體學生都引入到創設的情境中的學習活動,讓學生樂此不疲,受益頗多。又如教學“木蘭詩”一文時,因為學生大多數看過由“木蘭詩”改編的影視作品,有的還是動畫作品,因此對課文內容非常熟悉。為了引導學生入情,我充分運用文本創設活動情境,要求學生將課文木蘭詩改編成課本劇,選好各種角色,準備好各種道具,進行彩排和會演,讓學生與木蘭跨越時空,展開心靈的對話,產生情感的共鳴,體味人物的形象美。演出后再以“木蘭美在哪里?”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對人物進行探討,概括人物性格特點,受到人格的熏陶。
三 創設情境,在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們當外在的、附加的任務,應該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于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語文教學知識教學內容與思想教育內容的一致性,決定了語文教學過程應該寓思想教育于語文知識的傳授之中。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為學生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課堂情境,創造和渲染氣氛,讓學生置身于情境中,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還要用情真意切的語言去感染學生,精心設置疑問,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受到熏陶和教育。如可以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愛國、愛家鄉的教育。初中語文課本中,表達愛國、愛家鄉主題的作品有很多,如“最后一課”,字里行間飽含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我”—— 一個平日里調皮搗蛋的孩子尚且如此愛國,更何況其他的孩子呢!教學中可結合課文培養孩子的愛國主義感情。如“故鄉”,充滿著對農民深切的同情,對農村出路深深的思索和探討,教學中可結合當地農村和農民的實際,向學生進行愛家鄉的教育,并樹立學好知識,將來把家鄉建設的更好的遠大志向。課文“沁園春·雪”,既歌頌了偉大祖國的壯麗河山,又抒發了作者建功立業的豪情,教學中應好好把握對學生進行愛國、愛家鄉的教育。總之,教師在進行諸如這些文章的教學時,一定要結合生活實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把愛國、愛家鄉的美好愿望轉達到自己好好學習,將來要報效祖國,建設家鄉的實際行動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