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觀摩紹興市優質課活動所提出的問題為契機,闡述了培養學生傾聽他人發言的習慣的重要性,并結合自身教研經驗探討了培養傾聽習慣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英語 習慣 培養 贊揚 傾聽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9-0104-01
筆者有幸對紹興市優質課進行了觀摩,執教老師精彩的課堂設計和純正的發音打動了在座每一位老師和學生。課后,大家一致提出了一個問題:學生們似乎沒有傾聽同伴發言的習慣!當一名學生在回答老師的問題時,其他學生的注意力都放在自己想要回答的問題上,他們無暇顧及別人說的是否正確,只等著他快坐下,好讓自己有機會表現。于是,講臺上熱鬧地表演,講臺下熱鬧地準備,只有老師一個人是觀眾。
確實,新課程實施以來,我們驚喜地發現,學生們變得活潑了,膽子大了,課堂上都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了,變得善于表現了。當我們欣喜地看到這些變化時,也發現,孩子們變得不會聽別人的意見了。如何讓學生學會傾聽?針對這個問題,筆者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 學生不認真傾聽的原因
小學生在上英語課時,注意力取決于教學的直觀性和形象性,不能將注意力集中到相對枯燥的內容上來,而且很容易被其他刺激所吸引并興奮起來。如漂亮的教具、可愛的小獎品等。為了得到這些,他只想開口表現,便顧不上課堂紀律了,而英語老師為了不打擊學生的積極性,也從不正面去批評和教育,只是一味地包容。甚至有的老師擔心孩子們的注意力沒有集中到教學上來,常常重復學生的回答來強調教學內容,以此來吸引另一部分學生的注意。但老師的過多重復不僅沒有吸引學生的注意,相反容易讓學生形成聽覺疲勞而產生厭倦,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不認真傾聽同伴發言的習慣。
二 有效培養學生傾聽習慣的策略
那么,如何根據學生的年齡、心理及學科特點,來引導學生認真傾聽同伴發言呢?
1.樹立傾聽的榜樣
善于模仿是小學生的最大特點,而老師正是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偶像,老師的一舉一動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正所謂,言傳不如身教。所以,培養孩子認真傾聽同學發言的習慣,教師要從自身做起,在請同學發言時,教師要認真傾聽,不能在學生回答問題時,去完成板書;并且要明確做出傾聽的姿態,如用眼睛注視回答問題的學生,讓所有的學生都能明白:老師在認真聽!其次,在學生發言過程中,要有耐心,不隨意打斷孩子的講話,有些孩子可能因為緊張,說話結結巴巴,教師決不能不耐煩地接過他的話,自己講完,而是應給他鼓勵的眼神,示意他大膽講下去。
2.教給孩子傾聽的方法
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怎樣才算認真聽?怎樣才能認真聽?首先,應該給孩子一個具體的、可操作的、細化了的傾聽姿態。老師可以在課前對此做一個細致的要求。其次,要讓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地去聽。只是能靜下心來聽別人講,而對別人說話的內容不進行任何的反饋,是遠遠不夠的。因此,要讓學生對別人說話的內容進行思考,對其所說的話有所了解。如老師提了一個相對簡單的問題,大家紛紛舉手回答,老師讓一名學生回答后,要求其他學生在此基礎上進行補充或提出反對意見。而不能只是簡單地復述答案,老師應對有獨特見解的學生予以表揚。這樣,時間久了,學生便能靜下心來聽別人講,也會慢慢學會思考別人的話,做到有選擇地接受,并形成自己的想法,做到“說、思、創”并重。
3.培養學生傾聽的習慣
不管教師做什么樣的努力和嘗試,最終目的都是要培養學生尊重他人,認真傾聽別人發言的好習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對這種習慣作為常規教育進行培養。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捕捉教學契機,經常引導學生,一個發言的學生是老師喜歡的好學生,但一個樂于傾聽、樂于思考的學生,老師會更喜歡。
即使很想說也要等別人把話說完后再發表意見,這樣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面對學生的傾聽表現,老師要正確及時地評價學生,充分調動學生傾聽的積極因素。老師要經常運用贊揚來鞏固學生的傾聽習慣。如“你聽得最認真了,這可是尊重別人的表現哦!”“你聽出來他的不足,聽得真仔細,這可是幫了他的大忙啊!”“大家看,這位同學不但聽懂了別人的發言,還加進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啊!”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一個贊揚,不花時間,不費力氣,就能鞏固學生的傾聽習慣,何樂而不為!
總之,學會傾聽,既是一種能力,一種素養,更是一種美德。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的養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一線教師持之以恒地教育培養。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