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物理學史是研究物理學發展過程的記錄,它記載了整個物理學發展的歷史和演變歷程,包含物理學知識和物理學應用逐漸成熟的發展過程以及物理學家研究和實踐的紀實,有極高的育人價值。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物理學史對現代高中科學素養的培育、人才的培養、學習興趣的激發以及物理成績的提高都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物理學史 高中物理教學 科學素質 人文精神 物理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9-0133-01
高中物理教學的根本目的是:知道物理學與社會進步、物理學應用發展以及其他科目的必然聯系,采用科學有效的方法對物理學進行分析和研究,培養學生的發現能力、實踐能力、自主思考能力以及創新能力,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的學習興趣,樹立科學正確的物理觀,再結合具體的教學方案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在高中物理教學實踐中,要求教師不但要向學生傳授物理學知識,還要注重其能力和素質的培養。高中物理學知識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科學性,要針對不同的內容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并在實施科學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徹底實現物理教學的教育目標。
一 物理學史教學的現狀
在我國現行的高中物理教學中,普遍缺乏對物理學史教育功能的認識和了解,具體表現有以下幾方面:
第一,在高中物理試卷中,物理學史占的比例微乎其微,甚至為零,即使涉及物理學史,也只是簡單的記憶性題目,而關于物理學研究中的物理觀點、物理思想卻只字不提,導致物理學史的真正意義和內涵無法體現,由此可看出,高中物理教育缺乏對物理學史的重視。
第二,部分教師對物理學史的研究不夠深入,在授課過程中,也只是粗略地向學生介紹一些物理學家的有趣事件,甚至是憑空編造一些科學故事,拉大了學生與物理學史的距離。
第三,單調地講述一些物理學發展歷程和研究經過,而不針對相關物理學家的思想內涵加以分析,就不能給學生思想上的啟發。如教師在講授“人類對光的認識歷程”時,一般會說:人類對光的認識主要有幾個階段,在古希臘時代,人類認為光是從人眼發出的;到17世紀,人類的認識有了新的突破,有的人認為光是微粒流,有的人認為光是一種波;到19世紀,認識又有所突破,認為光是電磁波,直到愛因斯坦發現了光的本性。如此講述物理學史,既讓人覺得枯燥無味,又無法達到物理學史的教育目的,無法真正地啟迪學生。
二 物理學史合理加入高中物理教學的方法
1.創建交互式歷史小品
要切實開展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活動,使學生就物理學史的研究和學習進行交流溝通,這樣的物理史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進一步地感知和了解物理學史。相關的活動建議主要包括以下幾點:(1)選取一些趣味性和特殊性較強的歷史元素。(2)制定科學的教學理念和學習思路,讓雙方可以實現良好的互動。(3)以講故事的方式講述物理學史可使學生產生更大的學習興趣。(4)選用共識性較強的故事,實施正確引導。(5)總結物理活動的主要內容。
2.做課外工作
學生在高中階段的學習時間有限,因此,物理教師必須依據教材內容,并結合具體教學情況對物理學史的教學材料進行精挑細選,必要時可對其進行簡化處理。學校可不定期地安排物理講座或舉辦物理活動,對物理的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在授課過程中,應尊重物理學發展史,促進物理的全面發展。
3.提高歷史教學的物理意義,使邏輯與歷史達到統一
大部分高中物理課本內容的邏輯方法是直接得出物理結論。這種邏輯方法的優勢在于簡單方便、邏輯性強、系統且易于理解。然而,大多數物理課本都忽視了對物理學史的講述和記錄。其實物理學發展歷史是十分生動迷人的,倘若去除了對物理學史的講述和細節描寫,將會使物理原理變得單調無味,失去了應有的活力,大大降低了物理學的趣味性。
4.讓學生走近科學
不了解物理學史的學生會片面地認為物理學家也許一出生就有異于常人的本領,加大了物理學和學生的差距,使學生在仰慕物理學家的同時,不知不覺地把自己歸到了不可能成功的一類,從此便可能與物理學無緣。教師通過對物理學史的講述,可以讓學生知道,物理學家也不是圣人,也會犯錯,物理研究成果也是在不斷的失敗中總結和發展起來的。讓學生走近科學、尊重科學、熱愛科學,同時使科學更加貼近生活。
5.樹立人文精神
教師應該更多的關注科學家思想魅力和人格魅力的可挖掘性,讓學生學習他們追求真理和永不放棄的精神。物理學史中有很多物理學家為真理獻身的感人事跡,學生通過對物理學史的學習,可堅定對物理學的研究信念,培養科學探究精神和勇于獻身物理學的思想意識,為今后的物理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之,我們要將多種方法有效結合,確保物理教學的有效進行,教師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物理學科的教學特點、教學目標、發展歷程、具體內容等方面展開教學活動,從不同方向、采用不同教學措施提高學生對物理學發展史的關注度,使物理學史的教學內容能夠有效地推動物理教育的發展進程,為學生的物理學習提供幫助。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