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列問題是高中數學的重要內容,是學習高中數學的重點、難點,也是歷屆高考必考的內容。數列問題中常見的錯解有以下幾類:
一 忽略了項數n的限定條件致錯
例題:已知數列{an}的前n項和sn=2n2-3n+1,求an的通項公式。
錯解:當n=1時,a1=s1=0;
當n≥2時,an=Sn-Sn-1=(2n2-3n+1)-[2(n-1)2-3(n-1)+1]=4n-5。
∴an=4 n-5。
錯解分析:由an=Sn-Sn-1求得an是n從2開始的自然數,必須驗證n=1時是否也成立,否則通項公式只能用
來表示。
正解:當n=1時,a1=s1=0。
當n≥2時,an=Sn-Sn-1=(2n2-3n+1)-[2(n-1)2-3(n-1)+1]=4n-5。
由于n=1時a1不適合上式,因此 。
二 對等差數列前n項和公式理解不透徹致錯
例題:已知兩個等差數列{an}和{bn}的前n項和分別為
An和Bn,且 ,則使得 為整數的正整數n的個
數是( )。
A.3 B.4 C.5 D.6
錯解:由題意設An=(7n+45)k,Bn=(n+3)k,則
,得不到選項亂選一個或放棄。
錯解分析:錯解錯在對等差數列前n項和公式沒有理解透徹。錯解中令An=(7n+45)k,即將等差數列前n項和看成n的一次函數,顯然是錯誤的。
正解:方法一:由題意設An=(7n+45)nk,Bn=(n+3)nk。
則an=An-An-1=14nk+38k,bn=Bn-Bn-1=2nk+2k。
要使 為整數,則正整數n=1,2,
3,5,11,故選C。
方法二:
。
故n=1,2,3,5,11,故選C。
三 在應用等比數列求和公式時忽略q=1致錯
例題:在等比數列{an}中,前n項和為Sn,若Sm,Sm+2,Sm+1成等差數列,則am,am+2,am+1成等差數列。(1)寫出這個命題的逆命題。(2)判斷逆命題是否為真。
錯解:(1)逆命題:在等比數列中,前n項和為Sn,若am,am+2,am+1成等差數列,則Sm,Sm+2,Sm+1成等差數列。
(2)逆命題為真。證明如下:設{an}首項為a1,公比為q,由(1)得2am+2=am+am+1。
∴2a1q m+1=a1q m-1+a1q m
∵a1≠0,q≠0。∴2q2-q-1=0,∴q= 或q=1(舍)。
又
∴Sm+Sm+1=2Sm+2,∴Sm,Sm+2,Sm+1成等差數列。
∴逆命題為真。
錯解分析:錯解錯誤在于求出 或q=1后,為了
保證能使用公式 ,而舍掉q=1。
正解:(1)逆命題:在等比數列{an}中,前n項和為Sn,若am,am+2,am+1成等差數列,則Sm,Sm+2,Sm+1成等差數列。
(2)設{an}的首項為a1,公比為q。
由(1)得2am+2=am+am+1,∴2a1q m+1=a1q m-1+a1q m。
∵a1≠0,q≠0。∴2q2-q-1=0,∴q= 或q=1。
當q=1時,∵Sm=ma1,Sm+2=(m+2)a1,Sm+1=(m+1)a1。
∴Sm+Sm+1≠2Sm+2。∴Sm,Sm+2,Sm+1不成等差數列。
當 時, 。
∴Sm+Sm+1=2Sm+2。∴Sm,Sm+2,Sm+1成等差數列。
綜上得:當公比q=1時,逆命題為假,當公比q≠1時,逆命題為真。
四 忽視了通項an是關于項數n的分段函數致錯
例題:已知數列{an}滿足 ,試求其前n
項和。
錯解:Sn=a1+a2+a3+…+an=(a1+a3+a5+…+
an-1)+(a2+a4+a6+…+an)
。
錯解分析:這里數列的通項an是關于n的分段函數,當n為奇數或為偶數時對應不同的法則,因此求和必須對項數n進行分段討論。
正解:(1)當n為奇數時,Sn=(a1+a3+a5+…+an)+
(a2+a4+a6+…+an-1)
。
(2)當n為偶數時,Sn=(a1+a3+a5+…+an-1)+
(a2+a4+a6+…+an)
。
五 忽略n的取值范圍致錯
例題:已知數列{an}是遞增數列,且對任意的正整數n,an=n2+λn恒成立,求實數λ的取值范圍。
錯解:因an=n2+λn=(n+ )2- ,由題意,{an}
是遞增數列,所以an=n2+λn在[1,+∞)上單調遞增,因
此可得 ≤1,λ≥-2,即所求λ的取值范圍。
錯解分析:錯解原因是忽略了n的取值范圍,在本題中,n∈N*,錯解中擴大到了n∈[1,+∞),需要注意的是,數列是特殊的函數,可以用動態的函數的觀點研究數列,但必須時刻注意其特殊性,即定義域為n∈N*。
正解:由于{an}是遞增數列,因此有an
又因為-(2n+1)max=-3,因此λ>-3,即為所求實數λ的取值范圍。
六 對極限運算法則掌握理解不到位致錯
例題:求極限 。
錯解:原式 。
錯解分析:本題錯解在于對極限運算法則掌握理解不到位,運算法則成立的條件是:(1)必須對有限項的和,差,積,商求極限;(2)每個數列的極限都存在。在本題中,當
n→∞時, 是無限項的積。
正解:原式
。
〔責任編輯:高照〕